文昌市華僑農場

文昌市華僑農場,位於海南省文昌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市華僑農場
  • 所屬地區:海南省文昌市
區域位置,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區域位置

文昌市華僑農場位於文昌市潭牛鎮升谷坡。北距海口市60千米、美蘭國際機場40千米、海文高速路潭牛出口2.5千米;南距文城鎮11千米、清瀾港22千米;東距龍樓鎮航天發射基地28千米。
1996年,海南省國有文昌華僑農場隸屬海南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2000年12月至2004年6月,隸屬海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2004年7月,移交給海南省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同時委託海南金城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
2006年3月,省國資委委託海南省林業總公司管理。2007年10月,根據國務院和海南省政府檔案,從省國資委正式移交文昌市人民政府屬地管理。2009年8月,成立文昌市華僑經濟區管理委員會,為文昌市人民政府副處級直屬事業單位;同時,保留華僑農場牌子,更名為文昌市華僑農場。2010年3月,成立中共文昌市華僑經濟區工作委員會。中共文昌市華僑經濟區工作委員會和文昌市華僑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分別作為中共文昌市委、文昌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市委、市政府行使文昌市華僑經濟區有關職權,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體制,內設4個科級職能機構: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和經濟發展辦公室。核定財政全額預算管理事業編制人員33人,其中單位領導職數5人(其中副處級領導職數2人)。內設機構領導崗位10個(正職4個,副職6個),其他管理人員15人,工勤人員崗位3個。1996年,轄區總面積為948公頃,直屬單位有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八隊、水產隊、直屬隊、遷安隊等11個生產隊以及商業貿易公司、供銷公司等2個公司,總戶數為561戶,總人口為1979人。2000年,總戶數728戶,總人口2541人。2005年,直屬單位有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水產隊、直屬隊等9個生產隊,總戶數836戶,總人口2941人。2010年,土地總面積1111公頃,直屬單位有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水產隊、直屬隊等9個生產隊,總戶數為958戶,總人口為3368人。

經濟發展

農場的經濟發展以淡水養殖、南藥谷精籽、反季節瓜菜和畜牧生產為主。1996年,工農業總產值225.5萬元,職工年均收入3768元,人均收入1546元。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826萬元,職工年均收入3582元,人均收入1023元。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1536萬元,職工年均收入6299元,人均收入2525元。2010年,工農業總產值2277萬元,職工年均收入9297元,人均收入3729元。
農場第一產業以淡水養殖為主。1996年前後,農場興起新一輪的淡水養殖產業高潮,當時引進養殖的淡水白鯧魚銷路較好,農場支持職工大挖魚塘養魚,這一輪淡水養殖生產和建設,為農場日後的淡水養殖產業發展奠定基礎。1996年,淡水養殖面積98公頃,年產羅非肉魚2205噸,年產值1323萬元。2000年,淡水養殖面積98.7公頃,年產羅非魚2520噸,年產值1764萬元。2006年,省海洋與漁業廳將農場淡水養殖基地列入全省最大的示範基地建設。2007年,省海洋漁業廳投資1600萬元,對農場淡水養殖基地的道路、排水、魚塘以及供電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建設。2009年,省海洋漁業廳投資1800萬元對農場淡水養殖基地進行高標準建設。2010年,淡水養殖面積近266.7公頃,年產羅非魚近6000噸,年產值近5000萬元。
華僑農場15%左右的職工從事瓜菜種植生產,主要以冬季瓜菜為主,生產面積有限,職工家庭零星種植。水稻種植較少,每年播種面積約20公頃,年畝產量約250千克。1996年,種植谷精子10.4公頃,總產值23.4萬元。2000年,種植谷精子2.7公頃。2010年,種植33公頃,年產量約30噸,產值約90萬元;同年,種植水稻25.7公頃,種植台灣珍珠石榴0.7公頃。
林業面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呈逐年減少態勢。2010年,種植林木約13.3公頃,這些林地主要是在主幹公路兩旁和居民點周圍。
1996—2009年,華僑農場畜牧業主要以職工家庭式飼養為主;至2010年,養牛567頭,養羊240隻,養雞18234隻,其他畜禽飼養約1500隻。15年來,農場轄區內外來企業投資項目有恆興飼料廠、羅牛山養雞場、文昌羅非魚良種場、文昌宏海電纜廠、海南電力學校等。1996年5月,農場與馬來西亞宏願公司合作的高爾夫球場項目動工興建,總投資約1億元,占地面積161.2公頃,1998年,受亞洲金融經濟風波衝擊而停建,2004年重建開業。2002年,農場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一個水產品加工廠,2004年,因原料運輸路途遠,且原料緊缺,價格昂貴,成本較高造成虧損而停產。2006年12月,農場與省林業總公司合作興建淡水魚切片加工廠項目,總投資1050萬元。
1996年,華僑農場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為緩慢,至2000年,農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發展,三縱九橫主幹道路已有50%進行水泥硬化建設。2001年,農場與高爾夫球會投入40萬元挖深水井1口。2005年,國家投入250萬元對全場的電網進行改造,文昌市電信部門投入150萬元在農場建光纜機站。農場投入資金20多萬元建設直屬隊和五隊2個文明居民點。“十五”期間(2001—2005年),農場重點對難僑的危房進行改造,改造面積總計6131.16平方米,總投資132.6萬元,國家投資105萬元,農場自籌27.6萬元。解決68戶359名難僑的居住困難的問題。2007年,文昌高爾夫球會投資380萬元建設農場大門口至該球會5.3千米的水泥道路。2008年,投資80多萬元改造建設農場大門口至一隊主幹道路兩旁的89支路燈。2010年,市政府通過實施“農村道路通暢工程”項目,投資396萬元支持農場完成12千米主幹道路硬化建設。
2008年11月,市政府出資修編《文昌市華僑農場總體規劃(2008—2025)》,明確農場的產業發展定位為“限制、轉移及提升第一產業,適當發展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其性質是“以休閒體育產業為主,‘農家樂、漁家樂、老年樂’等鄉村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為輔,配套居住、娛樂及商貿等功能的旅遊度假服務區”,為文昌市華僑農場描繪新的發展藍圖。

社會事業

1996年,有國小2所(文昌華僑農場第一國小、文昌華僑農場第二國小),中學1所(文昌華僑農場中學),在校中小學生486人,教職工28人。2001年,撤銷文昌華僑農場第二國小,生源安排到第一國小。同年,華僑農場第一國小與華僑農場中學合併,改名為“文昌華僑農場子弟學校”,在校中小學生有465人,教職工25人。在2000至2001學年度,該校54名國小畢業生參加初考,其中有5名被文昌中學錄取,4名被文昌華僑中學錄取,學生的及格率、優秀率和平均分數均居全市第一。2004年,華僑農場子弟學校獲得日本國政府利民工程無償援助28827美元(折合人民幣23.46萬元)建造一幢教學大樓,總面積359平方米,總造價26.32萬元,其中農場配套30216.11元。2005年,有文昌華僑農場子弟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有348人,教職工28人(其中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17人;大專學歷5人,中師學歷18人),學歷達標率100%。學校占地面積2.2公頃,辦公用房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963平方米。2005年9月,農場通過博鰲亞洲論壇組織捐助20萬元,發動社會各界捐助12多萬元,建造一幢綜合樓,面積共556平方米,並冠名博鰲亞洲論壇文昌華僑農場學校。至2007年,文昌華僑農場子弟學校撤銷中學部,農場國中生源就近安排到文西中學就讀。2008年,文昌華僑農場子弟學校資產和人員整體移交市教育局,對其進行單列管理,更名為“文昌市華僑農場國小”,為地方公立學校。2010年,有國小1所(文昌市華僑農場國小),在校小學生218人,教職工1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人,高級職稱3人)。
1996年,農場有醫院1所,有醫護人員10人,建築面積380平方米。2002年,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捐助58000元購置自動心電圖等器械3台。2004年,醫院做好防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2005年,醫院醫務人員9人。2008年年底,農場醫院移交市衛生局管理。
2000年,農場遭受百年未遇的暴風雨,平均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經濟損失達184.4萬元。2005年9月25日,遭受強颱風“達維”襲擊,經濟損失1968.35萬元。2008年1一4月,遭受寒流和“浣熊”颱風嚴重影響,經濟損失達1601.5萬元。2010年10月1日至9日,遭受特大水災災害,經濟損失4099萬元。
2009年,農場被省禁毒委評為“無毒社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