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六星

文昌六星

文昌星,又名文曲星,本是星宮名,古代星相家認為其“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是主管功名利祿之神。它不是一顆星,而是斗魁(魁星)之上六顆星的總稱。六星分別為: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對應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六星
基礎概念,六藝是什麼,文昌的傳說,文昌六星適用人群,

基礎概念

文昌,本是星宮名,包括閃顆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謂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所以二神逐漸合而為一,形成文昌帝君一說。後人為了表達對文昌帝君的敬愛,以及對智慧人生的嚮往,於是,就研發了文昌塔和文昌筆,這兩種,在古代,都是讀書人必備吉祥物。
文昌六星
文昌六星職司各有不同。《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各有專司,掌管天下文運祿籍,對應君子六藝:
上將在【禮】,主教育
次將在【樂】,主藝術
貴相在【射】,主體育
司命在【御】,主技術
司中在【書】,主文科
司祿在【數】,主理科

六藝是什麼

在古代,對於學子和官員來說最全面的要求便是六藝。六藝始於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春秋時期孔子開私學也授六藝,但此六藝即儒學六經,謂《詩》、《書》、《禮》、《易》、《春秋》、《樂》。經過歷朝歷代的積累改變,後六藝多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藝,用以衡量一個人的才學。
文昌六星
禮:禮節(類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禮者,吉、凶、賓、軍、嘉也。
樂:音樂。六樂 :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鑊、大武等古樂。
射:射箭技術。這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御:駕駛馬車的技術。
書:文學。書法(書寫,識字,作文)。
數:算術與數論知識。

文昌的傳說

文昌封為帝君,並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
文昌六星
《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文昌六星適用人群

雖然現代教育體系下這六藝有的已經變換了形式,有的成為考察一個人才能的次要方面,但是總的來說文昌六星主掌的人的業是不變的,現代人依然需要德育德行的修養,音體美文學算術也始終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和基石。所以根據文昌六星所轄六藝,人們求文昌時,就需要從自身的學業職業需求以及所求的不同方向來請購。
上將禮文昌:適用人群,從事教育類工作的人,以及在校大中小學生;
次將樂文昌:適用人群,藝術類從業人員或藝術類考生;
貴相射文昌:適用人群,體育類從業人員,體育類考生,以及參加體育類考試的學子;
司命御文昌:適用人群,技校專科類學生以及從事技術工種的人員;
司中書文昌:適用人群,文科類考生,文職人員以及政府公務類人員;
司祿數文昌:適用人群,理科類考生,科學從業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