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古道

文官古道

“文官古道”坐落於山東安丘市輝渠鎮小麥峪村,此道作為春秋時期的古官道,聯通齊魯兩國,久負盛名。

明嘉靖末年,大同知府李遷梧(李士公第八世孫、進士)告老還鄉時,鄉人將他帶來的文官果籽種植到小麥峪村官道兩邊“雙象守門”地質奇觀的中心,文官果從此紮根這裡,年年花開似錦,吉祥歲月始終伴隨著這個小山村,一代代李氏子孫恪守祖訓,勤慎肅恭,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因為文官果寓意吉祥,因此就有了:跨過吉祥門,踏入文官路。後世遂改名為“文官古道”。

“文官古道”是祖先對子孫出外求存的最深切的期盼,也寄託鄉人對子孫清白做官的美好願望。文官古道與“花石橋”、“槐樹嶺”作為地名,是我們祖先生存史上的一座燈塔,照耀著子孫後代前行的方向,歷經時代的洗禮,愈久彌新,源遠流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官古道
  • 外文名稱:wenguan street
  • 地理位置:山東安丘輝渠鎮小麥峪村
  • 氣候類型: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12000平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國家4A景區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留山,公冶長書院
在安丘市西南山區輝渠鎮小麥峪村有一條遠近聞名的石板鋪成的古官道--"文官古道",這條官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在官道臨河旁邊“雙象守門”地質奇觀的中心,有兩株滄桑的古樹--文冠果,每年春日,花開似錦,吸引大量的遊人駐足參觀。
古道之秋古道之秋
說起這兩株文冠果,有著一個流傳深遠的故事,相傳李家族人李遷梧(明嘉靖年間進士,祖籍安丘輝渠,李世公八世孫)任大同知府時,愛民如子,為政以仁,有一年年前將近,其放囚歸家過年,一時驚動朝野。其碑稱:公嘗縱囚如期而歸。知府卸任後,為了紀念這樣一位清廉知府,山西百姓特意把寓意吉祥的文冠果籽贈與李公,既讓李公對山西永留念想,也期盼像李遷梧這樣的好官能夠子孫興旺,清官永續。
古道收穫----文冠果實古道收穫----文冠果實
曾有詩云文冠果:不與寒梅爭奇香,綠緋紫袍起荒涼。朗月清風伴錚骨,獨綻荒蕪冠群芳。正是文冠果堅韌的特性和能提供美味的食用油脂,因此有了吉祥樹的美稱。從明朝嘉靖年間,文冠果就在安丘西南山區生根發芽,盛開著滿樹繁花,也庇佑著這裡的鄉鄰,為政以德,為人以和。
古道花開滿堂紅古道花開滿堂紅
如今,“文官古道”旁邊的文冠果依舊盛開並得到保護,這也是後人對李遷梧這位清官永恆的紀念。“文官古道”作為安丘西南山區李姓人家的豐碑,是祖先生存史上的一座燈塔,照耀著子孫後代前行的方向,也寄託著對子孫清白做官的美好願望,歷經時代的洗禮,愈久彌新。
文官古道所在的小麥峪村2014年被山東省旅遊局評為:農家樂特色專業村,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飽覽歷史遺蹟,暢遊山水之間的古韻山村。
文官果花文官果花
清·光緒《安丘縣鄉土志》記載;文官果為特產,現在文冠果---這種祖先留下來的特色樹種在當地政府的發展下,已經作為特色產業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
備註:
文官古道之清晨文官古道之清晨
1.李遷梧: 明代嘉靖三十八年進士-- 江南常州吳江縣知縣、戶部主事轉郎中、陝西西安府知府、山西大同府知府。著名高士,為官樸實清廉,為民愛戴,後被權奸嚴嵩、嚴世藩父子陷害, 棄官歸里。他家中原來富有,因做官致貧,回歸故里後開豆腐房為生。一日,高足山東某學政主持登、萊二府歲考後前來探望他,他以豆漿一碗待客。客人走後,他發現豆漿缸內有元寶16個,合銀五百餘兩,不由大怒,隨同其子追還高足,並將其嚴訓,待其知錯後方歸。
古道遺蹟古道遺蹟
2.明萬曆《安丘縣誌》李遷梧,字茂實,嘉靖三十七年[1558]舉人,三十八年[1559]進士。為人磊落剛方,不與世俗伍。嘉靖中以進士為吳江令,有善政,百姓為立碑頌德(碑稱:公嘗縱囚如期而歸。歲祲[jīn],力請蠲賦,至忤督賦,曹郎竟為小民造數萬之命。又,邑堂災,公仰而吁[yū]。天頃之有神人緋衣者,止於庭,火遂熄)。後為大同守。頗簡於上官,上官劾之法當調。公笑曰:“吾可以微罪去矣。”遂拂衣而歸。性好酒,人有勸之仕者,不應,輒飲之酒,酒酣箕倨長嘯,傍若無人。家居數十年,縣官多不識其面者。卒年五十餘。
3.[嘉靖]吳江縣誌(明)曹一麟、李遷梧修明嘉靖40年(1561)刻本。
4.李遷梧嘉靖三十八年(1559)任。字茂陽,號鳳岡,山東安邱人。嘉靖三十七年戊午科舉人,三十八年己未科丁士美榜三甲57名進士,授吳江知縣。當年,重建定海橋。他到任時,境內遭倭寇蹂躪後,還是滿目瘡痍。為了讓百姓休養生息,他把以前的科條一律取消。通過革除不必要的饋贈和祭祀,儘量降低接待標準,退掉縣衙租借的馬匹,減少可有可無的勞役,向上呈報實情等,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每當在路上碰到告狀的,他都當場給予裁定。而對那些刁鑽促狹、無事生非的,他則堅決給予懲辦。
文官古道文官古道
嘉靖四十年(1561),東南一帶發大水,吳江受災特別嚴重,他捐俸開設糜所施粥。右僉都御史巡撫方廉奏請朝廷蠲免東南賦額。因為部文還未到達,先前的催征官不問青紅皂白,堅持要依前徵收。他對天長嘆說,賦從田中來,現在田都淹了,百姓兩手空空活命都很困難,難道真的要逼他們典妻鬻子不成?他閉門謝客,把原先準備的催征工作全部停下來,單等上面來責罰。他甚至準備托著官帽,穿著囚服去見上司。御史黃某剛好到吳江,聽到這個情況後,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把他列為七縣之最,讓他重新視事,巡查救災事宜。
嘉靖四十一年(1562)四月,某家失火殃及縣衙。他組織僚屬吏役緊急遷徙獄中囚徒、庫銀和圖籍。火救滅後,他乘農閒時間徵調民力,利用倉庫中的舊材料以及罰沒款重建公署,歷經百日告成。也有說是利用塌毀衙中的舊材料、鄉兵訓練空隙、失火家的賠款,里中役夫每人做三日,加抗訴訟交款重建,上沒有費錢,下不煩民。徐師曾作《吳江縣重建公堂記》,認為是因陋就簡,一改當時奢華建衙門的風氣。修平望驛站,刑部郎中吳邦楨作記。
他為官一方,廉潔謹慎,在任三年,不敢妄取一分,對下屬也是至誠待人。某御史到吳江,他招待極其簡單,睡的床一隻腳還是斷的。御史十分生氣,想出來要查驗縣庫的收支。到後堂剛坐下,看見東牆下一張小床,只用葛麻布簡單地遮擋一下,旁邊放著兩隻沒有上鎖的竹箱,便問誰膽敢在這裡睡覺。衙役回答說,是知縣大人的臥具和行李。御史內心十分慚愧,什麼也不再問,起身便離開吳江。他曾到邑紳、曾任知府的吳昆家赴宴。吳岜用銀制小船盛酒,酒剛滿,帆就張開,很是稀奇。岜見他對此很感興趣,便將之贈予他。他沒有推辭便帶回住處,每次喝酒時都用它來盛酒,邊喝邊把玩。任滿離開吳江時,他把這小銀船仔細封好,物歸原主。仕終山西大同知府。
文官古道
萬曆十五年(1587),吳江又遭大水,百姓們記起他的種種愛民之心,便在城隍廟為他立神主祭祀。二十九年,劉時俊來主政時,將神主移至學宮繼續祭祀,並將他人祀吳江名宦祠。潘檉章《松陵文獻·獻集》卷14,乾隆《吳江縣誌》卷6、7、9、22、40、54,鹹豐《青州府志》卷16下,同治《蘇州府志》卷72、77。
5.《官德明鑑錄--吳江歷代官吏勤廉故事選》----李遷梧:體恤民情真誠待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