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造

文學創造就是既以藝術真實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評價裁判生活的方式,實現其價值功能的,它運動著的思維,思維的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創造
  • 外文名:literary creation
創造,主張,途徑,材料,過程,原則,

創造

“先鋒派文學創造了新的小說觀念、敘述方法和語言經驗,並且毫不誇張地說,它們改寫了當代中國小說的一系列基本命題和小說本身的定義。”

主張

取法自然、汲取經典,力求達到“意物相稱”;主張“尚巧貴妍”追求藝術形式美,實現“文辭逮意”;主張“意、文”創新,反對雷同。

途徑

“心有美感,以語言為形式而表現之”,運用白話文可以使語言具有美感、突出時代性,且更易於“行遠而傳後”。

材料

指作家有生以來從社會生活中有意接受或無意獲得的一切生動、豐富但卻相對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過程

1、話語蘊藉——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蘊含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釋,就是“人類遠古的深層集體無意識”,是自遠古人類在生活中形成的、並且時代遺傳下來的深層心理經驗,是一種亘古綿延、無所不在、四處滲透的最深遠、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類思想,即人類精神本體。
3、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4、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對文學活動的特殊性質的概括,指文學是一種交織著無功利與功利、形象與理性、情感與認識等綜合特性的話語活動。
5、精神生產——指人類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資料而進行的對於自然、社會的觀念活動。科學、哲學、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藝術(7種)都屬於精神生產。(精神生產的概念首見於《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此後在《共產黨宣言》《剩餘價值理論》等著作中多次出現)
6、物化階段——是文學創造過程的最後階段。它是指作家將在構思過程中已基本醞釀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轉換為文學符號,並固定在紙張上,使其成為可以流通和消費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的階段。

原則

藝術真實,情感把握,形式創造,能夠體現出藝術的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