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三輯》是2011年1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兆鵬、尚永亮、於可訓、陳國恩、武漢大學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三輯
- 作者:王兆鵬、尚永亮、於可訓、陳國恩、武漢大學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心
- ISBN:9787101083200
- 頁數:358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1-1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3輯)》是教育部“211工程”重點項目《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前期成果的結集。大約包括文學傳播與接受理論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外文學相互傳播與接受研究等四大版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3輯)》是武漢大學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心承擔的“211”工程重點項目的成果。全書將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世界文學和文藝學這個學科自然地融合貫穿起來,精選了優秀的論文,為推進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的研究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圖書目錄
曹建國:從漢人騷賦看漢代的屈原接受
葛剛岩:文化傳播模式的史學性思考——以佛教東傳中原為例
李建中、陳永輝:大學講壇與龍學傳播
尚永亮:元遺山與白樂天的詩學關聯及其接受背景
尚永亮:論王若虛對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
陳水云:唐宋詞籍在明末清初的探訪、收藏和傳播
譚新紅:宋詞的藝術媒介傳播——以題畫、題扇和題屏詞為中心
王兆鵬:宋代的“網際網路——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
王星:試論石刻傳播的基本方式與特點——以宋代石刻為中心
郁玉英:宋詞經典第一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經典化探析
程芸:《臨川四夢》與元雜劇的文體因緣
汪超:論明人文學傳播的策略——以明詞傳播為中心
黃俊傑:25年來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歷程
孫霞、陳國恩:1928年至1934年文學論爭與俄蘇文學
文論傳播中的期刊
李松:文學敘史觀念與文學經典變遷——以建國後十七年”中國文學史“的寫作為中心
紀海龍、方長安:五六十年代美英學者眼中的
“十七年”文學運動
方長安、紀海龍:冷戰期間美英關於毛澤東文藝思想
和詩詞的言說
趙小琪:當代台灣小說在祖國大陸的批評性
傳播與接受形態
趙小琪:當代台港澳小說在祖國大陸的傳播與
接受三維發展論
於可訓:對現當代文學研究中“過度詮釋”
現象的反思
馮黎明:文化研究:從西方到中國
葛剛岩:文化傳播模式的史學性思考——以佛教東傳中原為例
李建中、陳永輝:大學講壇與龍學傳播
尚永亮:元遺山與白樂天的詩學關聯及其接受背景
尚永亮:論王若虛對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
陳水云:唐宋詞籍在明末清初的探訪、收藏和傳播
譚新紅:宋詞的藝術媒介傳播——以題畫、題扇和題屏詞為中心
王兆鵬:宋代的“網際網路——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
王星:試論石刻傳播的基本方式與特點——以宋代石刻為中心
郁玉英:宋詞經典第一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經典化探析
程芸:《臨川四夢》與元雜劇的文體因緣
汪超:論明人文學傳播的策略——以明詞傳播為中心
黃俊傑:25年來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歷程
孫霞、陳國恩:1928年至1934年文學論爭與俄蘇文學
文論傳播中的期刊
李松:文學敘史觀念與文學經典變遷——以建國後十七年”中國文學史“的寫作為中心
紀海龍、方長安:五六十年代美英學者眼中的
“十七年”文學運動
方長安、紀海龍:冷戰期間美英關於毛澤東文藝思想
和詩詞的言說
趙小琪:當代台灣小說在祖國大陸的批評性
傳播與接受形態
趙小琪:當代台港澳小說在祖國大陸的傳播與
接受三維發展論
於可訓:對現當代文學研究中“過度詮釋”
現象的反思
馮黎明:文化研究:從西方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