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的上海想像

文學中的上海想像

《文學中的上海想像》認為,文學中的上海,並不完全來自於經驗敘述。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被賦予意義的城市,也即文本上海。在20世紀,它表現為一種現代性意義的堆積,甚至表現出某種現代性修辭策略,並主要體現為近代國家意義與現代化意義,構成了“文學中的上海”強大的現代性身份。此間的主要原因在於,上海,作為中國的首位城市,其本身現代性邏輯的強大,導致人們對上海現代性誇大想像的敘述。這一動機源於世界主義背景下整體的對“中國現代性與中國現代化”這一民族“想像的共同體”的嚮往。上海充當了民族國家建構中有關獨立與現代化意義的最大載體。這是一個文本的“上海”,與作為地域的實際的上海是有差異的。因而,整體的現代性敘述代替了特定的、多元的上海敘述,它沖淡甚至瓦解了作為實際地域城市的上海的複雜、混融、多元的特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中的上海想像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16
  • 作者:張鴻聲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106045, 701010604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文學中的上海想像》的論題是,文學中的上海,究竟是經驗中的,還是被想像意義所賦予的?它
為什麼被賦予意義,被賦予什麼樣的意義,又是怎樣被賦予意義的?你想了解嗎?那就根我一起來吧。

作者簡介

張鴻聲,男,河南開封人,1963年11月生。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科研方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當代城市題材文學研究(1949—1976)》,主持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十七年中國城市文學研究》,主持國家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上海十七年文學研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工業文學史》(已結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守望與重塑:當代歷史文學創作的實踐、體制與歷史觀》;承擔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自然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主持省部級項目《北京文學旅遊創意》、《20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格局》、《當代中國的文化格局》等,承擔廳級項目近十項。迄今出版《都市文化與中國現代都市小說》、《中國新文學中的文化精神》等個人學術專著4部,合著4部,合作出版教材3部,主編《河南老城市》、《新人文》等叢書2種。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百篇,另有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華文摘》複印轉載。獲省部級文學藝術大獎一等獎,省部級社科二等獎、三等獎、青年獎多項,以及廳級獎多項。科研事跡在《人大複印資料》“知名中青年學者”和《文藝報》“學科帶頭人特別報導”中做專文介紹。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範式:“文學中的上海”
第一節 “城市文學”與“文學中的城市”
第二節 “文學中的城市”:經驗、記憶抑或想像
第三節 文學中的上海想像:研究的觀點、意義與策略
第二章 文學中的上海想像
第一節 民族、現代化與上海想像
一、民族國家想像與近代上海
二、關於上海的兩大形象譜系
三、文化身份中的權力與想像敘述
第二節 百年來文學上海想像的歷程
一、晚清的上海敘述
二、“五四”到30年代:從啟蒙現代性到城市現代性的表意系統
三、作為新中國國家意義的體現
四、從國家想像到全球化想像
五、上海想像的幾個特點
第三章 茅盾的上海想像
第一節 理論要求與上海題材
一、對國家本質與動態的追蹤
二、中國社會的“麻雀”
第二節 半殖民地中國國家文本——《子夜》論
一、經濟中心性主導的文本格局
二、人物屬性的現代性想像
第三節 《子夜》中的另一個上海
第四節 城市視角中的鄉村想像
第四章 物質與消費意義的國際風格——早期海派的上海想像
第一節 空間與空間呈現中的城市
一、異域想像
二、彌合種族、階級、歷史差異的共有空間
三、瞬間中的空間呈現方式
第二節 海派文學的法國想像
一、“法式”的消費性表述
二、“自我”與“他者”的共塑
三、“法國想像”與無法跨越的“第三世界性”
第三節 人物想像中的符碼特徵
一、人物體貌的西方特徵
二、女性身體的新喻體
三、人物屬性與關係的符號性、虛擬性
第四節 上海與鄉土想像
一、虛擬的鄉土
二、外化於城市的鄉土
三、張愛玲等人:鄉土作為城市史邏輯的一種
第五章 新中國形象與國家工業化——50—70年代文學中的上海想像
第一節 新上海城市形象的國家意義
第二節 血統論:上海的左翼歷史邏輯
一、紅色的上海
二、革命的城市史與家族史
第三節 斷裂論:新舊上海的不同意義
一、上海資本主義的終結
二、空間意義上的新上海
第四節 社會主義城市的公共性想像與日常性的消失
一、城市私性生活形態的消亡
二、私人生活的資產階級想像
三、公共性意義上的空間與時間
四、公共性建立的倫理學意義
第五節 工業題材與國家工業化的想像
一、巨型規模的工業題材文學生產
二、工業主義邏輯的全面建立
第六章 90年代:“上海懷舊”與新的全球化想像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