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東漢末年,諸侯混戰。戰亂中蔡邕之女蔡文姬被左賢王擄去匈奴,並生有二子。十二年後,曹操平定中原,遣使匈奴,欲接回蔡文姬代父續修漢書。文姬歸心似箭,但骨肉親情,怎能割捨。胡笳十八拍,抒發著無盡的思念。為繼父遺志,修撰漢書,文姬踏上漫漫歸途……
藝術創作
程派名劇《
文姬歸漢》名聲很大,“整歸鞭”“荒原寒日嘶胡馬”“見墳台”等經典唱段膾炙人口,被專家戲稱為“演唱會”。藝指小組專家認真研討,確立了《文姬歸漢》以故事講述蔡文姬命運、情感在民族與家國大背景下的核心情節為支點,把傳統程派核心唱段有機安置與放大,不僅精煉了情節,而且大大強化了經典唱段的情感表達準確,演來合情合理,觀後感人至深。“京劇電影工程”每一部影片劇目的精化和打磨,都是這些傳統劇目最優質的整理改編本,並已越來越多地成為時下和今後各地京劇院團演出的範本。
在《文姬歸漢》中飾演蔡文姬的
程派名家遲小秋說,拍電影時要注意導演的分鏡處理,而且搭景後表演的範圍比原來的舞台小,自己依然要把圓場跑好、水袖抖好,“演員要有這種適應能力”。另一方面,電影表演需要比舞台表演更加細膩,因為電影鏡頭會放大演員的表演,突出表演的生動性和豐富內涵,舞台下的觀眾看不到演員眼含淚花等細節,電影觀眾卻能接收到這種情感的交流,受到感染,所以在表演時也要恰到好處,“既不能不夠,也不能太過”。《文姬歸漢》的大段唱腔突出體現了程派特色,但全劇戲劇性較弱,往往蔡文姬獨自站在台上唱很久,被戲稱“開演唱會”。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夏鋼認為,拍攝京劇電影“既要有傳承又要有創造”。他綜合吸收以往數個版本的長處,對整部戲的敘述方式進行了一些改變,比如把原來開頭的匈奴入侵改成蔡文姬在大帳里彈琴,思念家鄉,再倒敘她逃難時遇見匈奴左賢王的情景。中間和結尾也有些改動,還增加了兩段根據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創作的合唱。
蔡文姬的多次大段“獨唱”,有的通過用龍套舉鏢旗、變換隊形以及蔡文姬做一些騎馬動作來化靜為動;有的採用蒙太奇手法,插入大雁北歸的畫面和她夢見孩子們來到身邊的鏡頭;而最後的最長唱腔段落,夏鋼用俯拍仰拍、遠景近景進行豐富的調度,遲小秋也進行了積極的配合,最終演來合情合理,觀後感人至深。雖然遲小秋以往曾經留下過不少演出錄像和“音配像”作品,但她仍然非常看重《文姬歸漢》這部電影,因為她覺得“藝術品位和藝術高度不同”。她透露,現在她的舞台版就是按照電影演的,“感謝藝術指導小組專家們的把關和整體打造,給我留下了一個升華後的版本”。
全國上映
《文姬歸漢》是1926年由
金仲蓀編劇、
程硯秋創演的一出大戲。雖有史書和《
三國演義》小說作依據,又有元明雜劇可參考,它的戲劇結構、唱念詞曲卻是全新創作。此劇一經上演,便因其表現出的複雜的人物內心和淒楚動聽的唱腔,獲得廣大戲迷的追捧。此後數十年間,
程派弟子相繼學演,形成多版本同時流傳的盛況,成為程派青衣必演的保留劇目。將這樣一出悽美動人、委婉深沉的典型程派青衣戲搬上電影,足以贏得“程迷”們的青睞。
京劇名家遲小秋演繹的《文姬歸漢》堪稱一絕,一抬眼、一嗟嘆,蔡文姬的滄桑與情懷便流露其間,大銀幕更是放大她的表演魅力。面對觀眾的熱情,遲小秋現場感嘆道,“京劇電影工程為古老的京劇藝術插上翅膀,讓京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第十三屆
北京國際電影節“
京劇電影工程”新聞發布會以及工程第二批重點影片《文姬歸漢》首映禮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辦。活動現場,《文姬歸漢》主演
遲小秋、黃炳強、韓巨明亮相首映禮。京劇名家們不僅分享了精彩的幕後故事,更在現場與影迷、戲迷共話國粹經典,暢聊京劇傳承,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據悉,影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4月25日全國上映。
職員表
出品人 | 監製 | 導演 | 攝影 | 剪輯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錄音 | 發行 |
---|
焦宏奮、劉侗 | 傅若清(總監製)、李恩傑(總監製)、鄧萌、陶鵑瑜、李師友 | 夏鋼 | 王宗德 | 劉瑤 | 尚長榮、宋長榮、劉長瑜、李維康、葉少蘭、劉秀榮、孫毓敏、耿其昌、蘇移、吳江、黎中城、王玉珍、崔偉、劉連群、趙景勃、張關正、和寶堂、燕守平、李祖銘、滕俊傑、馬崇傑 | 蘆月林 | 關鍵、賈京京 | 張大勇、王佳(發行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