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歸漢圖》是詩人王士禛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姬歸漢圖
- 作者:王士禛
《文姬歸漢圖》是詩人王士禛創作的一首詩。
張瑀,金代人,生平不詳,傳世書畫有《文姬歸漢圖》藏於吉林省博物館,舊題為南宋人作,後在畫上發現署款“祗應司張瑀畫”六字, 祗應司為金章宗泰和元年所設,所以張瑀應為金代畫院畫家。 [2] ...
文姬歸漢圖,宋陳居中畫作 藝術鑑賞 故宮收藏的這幅《文姬歸漢》,並沒有作者的簽名或者印記,舊傳是是南宋寧宗時代的宮廷畫家陳居中所畫。此一題材在南宋初年,相當地流行。原因是北宋滅亡時,徽宗、欽宗兩位皇帝和一乾后妃們,均遭...
《題文姬歸漢圖》是清代詩人吳子光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費盡黃金有舊恩,憐才一念感曹瞞。中郎讖語卿知否,抱得胡雛作外孫。作者簡介 吳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興,後因業師宋心珠(名其光)之貺,改今名,號...
有《文姬歸漢圖》《四羊圖》等傳世。《文姬歸漢》:林聖元。1965年生,福建省尤溪縣人,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1991年移居美國。他是當代多元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之一。京劇劇目 文姬歸漢 主要角色 蔡琰:正旦 周近:老生 左賢王:小生 ...
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是以曹操贖回蔡琰為故事背景改編的藝術故事,京劇以及其他戲曲都有文姬歸漢的曲目,歷朝歷代也有畫家畫有文姬歸漢圖等連環畫作品。辨琴 蔡琰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弦斷了。”...
反映了金代鞍馬成就。張圭《文姬歸漢圖》又可見金代人物畫的風貌。現存山西朔縣崇福寺、山西繁峙岩山寺等處的金代壁畫,以及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幾處金代墓室壁畫,可以看出金代壁畫也是相當繁榮的。金代繪畫對元代繪畫有重要的影響。
南宋畫家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軸,取材於東漢女詩人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描繪了蔡文姬被曹操派人贖回,即將與胡地的丈夫、孩子離別的動人場面。金代畫家張瑀對“文姬歸漢”的題材亦有所表現,但在他的筆下蔡文姬儼然成為風雪中毅然...
張瑀《文姬歸漢圖》此畫收藏有序。前端有明萬曆的“皇帝圖書”和“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傳至清代為清官內府收藏,卷上有清高宗乾隆親筆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下注“內府鑑定”四字,鈐“神品”、 “...
且此時的金期相對於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無疑是中原王朝,卻被迫以衛紹王之女岐國公主與蒙古和親,對於金朝來說,無論如何都有一種屈辱感;所以時人才有將《文姬歸漢圖》移植《明妃出塞圖》的創構。從畫面中所出現的隨行人員的蒙古人...
傳世作品有《文姬歸漢圖》、《胡笳十八拍圖》、《絕塞逢春圖》、《進馬圖》等,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所作《四羊圖》冊頁,絹本,淡設色,縱22.5厘米,橫24厘米,筆法簡練樸素,用色柔和,對比強烈,無款,左下角鈐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複雜的民族關係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
2012年,東台發繡長卷《文姬歸漢圖》獲“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揚州)。2012年,東台單面發繡《閘口盤車圖》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13年,東台單面發繡《松鵲圖》榮獲江蘇省“藝博杯”工藝美術精品金獎。20...
傳世作品有《文姬歸漢圖》、《胡笳十八拍圖》、《絕塞逢春圖》等。陳居中生活的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代之一。“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大詩人陸游生前曾發出這樣的悲嘆。畫家...
用筆蕭疏,意境簡遠,工巧入神。他臨摹的古畫很多,對趙伯駒、趙松雪畫用功頗深。作品有《金谷園圖》、《漢宮春曉圖》、《右軍洗硯》、《職貢圖》、《文姬歸漢圖》、《柳塘漁艇》、《桃村草堂圖》、《上林圖》、《觀瀑圖》...
宋代飲酒還用盤盞。四川廣元古墓灣宋代石板墓的浮雕中,帶注碗的酒注和配套的酒杯均放在淺盤裡,其實物在湖北麻城宋墓中也有出土。北京齋堂遼天慶元年(1111)墓出土的木棺繪畫與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軸中,進酒者亦手捧盤盞。
風雨歸牧 風雨歸牧 歸牧圖 文姬歸漢圖 文姬歸漢圖 文姬歸漢圖(長安歸來)耕穫圖 坐石看雲圖 金華叱石 曲水流觴圖 曲水流觴圖 踏歌圖 踏歌圖 四景山水 松下閒吟圖 山徑春行圖 曉雪山行圖 西園雅集圖 虎溪三笑 靜聽松風 撥阮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