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月報

《文壇月報》1946年1月創刊於上海,屬文學類刊物。該刊由聯華圖書公司編輯部負責編輯,地址位於上海寧波路470弄4號,具體主編工作由魏金枝負責,由陸守倫負責發行,聯華圖書公司負責出版。在銷售方面,該刊零售定價為每冊國幣五百元,經售處為五洲書報社和各地書店,銷售網點遍布國內主要城市。停刊時間及停刊原因不詳。該刊為月刊,每月刊行時間不定且發刊時間並不連續,館藏1946年發行的第1卷第1期至第3期,共3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壇月報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6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首版上方印有刊名,刊名下方印有刊號,首版底部印有發行單位,首版中部印有插圖;底版印有當期的編後語、編輯信息、發行單位和價格表。該刊同時刊有大量商業廣告,內容涉及香菸、打火機、啤酒。該刊創刊之時,正是抗戰剛剛勝利,國內各界忙於政治和經濟秩序恢復,因此該刊甫一創刊就強調推出能夠補益人類和國家的文學作品,尤為關注文學作品與國家秩序和人類情感之間的關係。該刊沒有固定設定的欄目,就其刊發文章文體來看,主要刊登小說類作品,這類作品在篇幅上多以中短篇為主,較少刊登長篇小說,在內容上則注重描寫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狀態,關注人不同的情感關係和生活狀態,亦有歷史類的小說作品,代表性作品有《蘇秦之死》;其次,該刊注重刊登評論性文章,關注現實社會的思想空間,探討文學作品背後的文學價值、思想內涵和表現手法,代表性作品有《思想的散步》;再者,該刊還大量刊登散文作品,這類作品則主要關注人的情感生活,探討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情感關係,在手法上這類作品則聚焦現實生活中代表性的物品,藉以表現現實生活中人的困境,代表性作品有《家》和《燈》。
《文壇月刊》儘管現存刊物數量較少,但每期刊物內容豐富,各類作品的文體多樣,能夠反映抗戰勝利後中國文學界的創作風格、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有助於讀者了解這一時期中國文學界的創作水平,為研究者探討這一時期中國文學界與國家局勢、政黨政治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創刊辭》陸守倫
如其要問,在這水深火熱的當口,為什麼不對症下藥,還從事於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的文藝工作?這就由於我們的看法,以為文藝所能貢獻於人類的,雖較渺茫而不切合於實際,然亦較微妙而有積極的功效。因為文藝實為人類的精神食糧,不問其職業階層,在這黑暗痛苦的人間,無不安慰和鼓勵。無如物質既已有限,供應自亦有窮。只有這精神食糧,非為占有,而為貢獻;非為殺戮,而為救護;非為爭奪,而為了解;非為宣傳,而為共鳴;故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既可以之忘卻人間的黑暗與痛苦,更可以進而消除人間的黑暗和痛苦。
然而,當前人們的目光,正都注視於焦頭爛額的救濟,而忘卻了曲突徙薪的工作,即以目下的刊物而言:文藝刊物的缺乏,便是這事實的明證。雖各報副刊,已如雨後春筍筍,一時逢蠭起,然篇幅有限,長篇巨製,必須瓜分臠割,即雜文的篇幅長短,也受限制。這在讀者固為苦事,而作者的作品,在這洛陽紙貴的高壓下,亦雖有問世的機會。我們不信抗戰的瘡痍已經平復,人心的的憂悶已經解除,在不求有功德心情下,稍盡心力,以貢獻於人類;並對我們身家所寄的祖國,在建國工作中,稍盡國民一份子的責任。
吾人既具有這一見地而從事於文藝,則本刊的發行,自亦為一切愛好文藝,從事文藝工作者而服務,當然不分宗派,不分門戶,也不問作者的本來有無地位,惟當以其作品的能否補益於人類及國家為前提。雖在文藝的範疇中,不能不有憎惡,以至於斥責和鞭笞,然而這非為個人的私事,而為人類的真理。以故在作家言,沒有兼愛的懷抱,即沒有憎惡罪惡的權利,沒有殉道的熱忱,也不能作訴諸情感的呼籲;而在讀者言,則亦不能以個人的好惡,而為粗忽的武斷,必須對社會的環境,作本源的探討;庶幾作者讀者的中間能有消除隔膜的一日。惟是同人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尚望文藝先進,予以匡扶與鼓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