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學術期刊)

文史(學術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史》創刊於1962年,是由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華書局有限公司主辦的學術季刊。

據2016年2月《文史》編輯部官網顯示,《文史》編輯委員會擁有學術顧問14人,編委11人,責任編輯2人。

據2018年6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史》共出版文獻332篇、總被下載39159次、總被引22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4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88。據2018年6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史》載文量為272篇、被引量為11次、下載量為878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0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史
  • 外文名稱:Wen Shi
  • 語言:中文
  • 類別:中國通史
  • 主管單位: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辦單位: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 編輯單位:《文史》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62年
  • 出版周期:季刊
  • 國內刊號:11-1678/K
  • 國際刊號:0511-4713
  • 郵發代號:18-350
  • 屬性:中文核心期刊、CSSCI
  • 現任主編:裘錫圭
  •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辦刊成果,收錄情況,研究發表,影響因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辦刊宗旨,現任領導,社會評價,

辦刊歷史

1962年,中華書局與《新建設》雜誌合作創辦了《文史》雜誌。
1966年2月9日,“文革”期間停刊。
1978年,《文史》正式復刊。“文革”前,《文史》是依附於《新建設》雜誌社,“文革”後,《新建設》雜誌停辦,中華書局就獨立承擔了編輯出版工作。
2002年,《文史》恢復為季刊。
2004年,《文史》調整編委會成員,改變原先由中華書局單位領導擔任主編的做法,組建新的編委會。
2012年8月29日,《文史》創辦五十年出刊百輯紀念座談會在京召開。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文史》刊載有關中國古代和近代的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學和科學技術史等領域的學術論文。
《文史》設讀書札記、二十四史修訂研究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6年2月《文史》編輯部官網顯示,《文史》編輯委員會擁有學術顧問14人,編委11人,責任編輯2人。
學術顧問:安平秋、李學勤、吳榮曾、袁行霈、陳高華、陳祖武、張傳璽、張澤鹹、傅璇琮、程毅中、費振剛、楊牧之、蔡美彪、樓宇烈
編委:王邦維、李家浩、李解民、辛德勇、徐俊、陳來、葛兆光、裘錫圭、榮新江、劉躍進、閻步克
責任編輯:孫文穎、王勇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據2018年6月中國知網顯示,《文史》被收錄為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1年版,2014年版)。

研究發表

據2018年6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史》共出版文獻332篇。
據2018年6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史》載文量為272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史》總被下載39159次、總被引22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4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88。
據2018年6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史》被引量為11次、下載量為878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文史》影響因子為0.0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6282名,在歷史(52種)中排第37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文史

辦刊宗旨

崇尚實學、去絕浮言。

現任領導

主編:裘錫圭
副主編:徐俊

社會評價

北京《文史》,允為全國文史方面最具代表性雜誌,國外眾口一聲,共同推許。標準質素之高,稿件審核之嚴,徵引資料勘校之精,無出其右者。(原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
《文史》是在這種氣氛中出版的,保全了一部分學者的時間和精力,使他們寫出並印出一些有用的東西。可惜到第四輯在1965後6月出版的時候已經被納入等待批判之列,‘文革’中齊燕銘被揪到中華書局來斗,設計並支持出版《文史》是大罪一條。(歷史學家張政烺
《文史》復刊,仍然堅持‘崇尚實學’的精神,對於學術界的撥亂反正,起了有益的作用。這是人所共知的。二十多年來,一以貫之,堅持自己的方針,不受政治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在中國的刊物、論叢中,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至於《文史》三十輯中發表了許多高質量的論文,對於古典文學、歷史、哲學史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那是有目共睹,就用不著多說了。《文史》對中青年作者的重視,也是有口皆碑的。今天活躍於古典文學、歷史學界的許多中青年學者,都在《文史》上發表過作品,有的還是在《文史》上開始自己的著作生涯的。(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陳高華
復刊後的《文史》就明顯地呈現三代人濟濟一堂共同耕耘、研討的學術園地這一特色,它的重大意義在於藉此培養起繼武的人材。(古文獻學家、科技史學家胡道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