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人格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又稱民族心理學派或文化心理學派、美國心理學派、心理學派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與人格學派
- 別名:民族心理學派或文化心理學派、美國心理學派、心理學派等
文化與人格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又稱民族心理學派或文化心理學派、美國心理學派、心理學派等。
文化與人格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又稱民族心理學派或文化心理學派、美國心理學派、心理學派等。歷史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該學派開始從美國歷史學派中分化出來,其標誌為M.米德1928年發表的《薩摩亞人的成年:為西...
文化心理學派 文化心理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又稱文化與人格學派。
《心理文化學》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會鵬。內容簡介 是從心理人類學分離出來的,以許烺光 (Francis L. K. Hsu)倡導的心理與文化相結合的視角和方法,主要從事大規模文明社會比較的學問。心理文化學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文化人類學“文化與人格”學派的國民性的研究。由於文化與人格學派在“人格...
第1章 文化的概述 一、文化的問題 1. 文化引子 2. 人類學及其分支學科 二、文化的定義 1. 古典進化學派的代表:泰勒 2. 傳播論學派的代表:弗羅貝紐斯、格雷布奈爾和施米特 3.批評學派或歷史學派的代表:博厄斯及其弟子 4.功能學派的代表:馬林諾斯基和布朗 5.文化與人格學派的代表:本尼迪克科特和米德 6...
1.文化學與社會學和人類學 2.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 第二章 文化人類學諸流派 一、早期進化學派 二、傳播學派 三、社會學派 四、歷史學派 五、功能學派 六、精神分析及文化與人格學派 七、新進化論、文化生態學與文化唯物論學派 八、結構主義學派 第三章 世界文化的多樣...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良心和自我理想兩部分,以指導自我去限制本我的衝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雖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在全世界有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精神治療,文學藝術,宗教,法律等領域中.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精神分析學派修正了弗洛依德的理論,反對本能說和泛性論,強調社會文化因素對產生精神疾病和人格發展的...
文化教育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亦稱“教育人類學文化學派”。教育人類學最早形成的流派之一。批判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教育過程的心理學基礎和社會方面,強調根據文化背景分析教育過程和學習問題。代表人物為美國學者喬治·D.斯平德勒和索倫·K. 金博爾。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發展較快。理論上,受科學...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是一種科學理論。主要包括潛意識與人格理論、本能論、人格發展理論、夢論、焦慮與心理防禦機制和社會文化理論。意識層次理論 意識層次結構理論闡述了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無(潛)意識三...
從文化與人格相互作用理論出發,強調社會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決定作用,以及人格在文化的創造和變遷中的能動作用。這一理論構建和豐富了新精神分析文化學派的理論內涵,亦直接推動文化人類學的發展。卡丁納所著《社會的心理疆界》(1945)是對本書的深化和發展,提供研究文化與人格之間互動關係的方法。
《社會心理學理論與體系》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互動論和社會交換論)是社會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第三篇、第四篇和第五篇(精神分析的社會文化學派、社會學習論和社會認知論)是心理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第六篇(人類學中的文化與人格理論)為文化人類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探索,第七篇(歐洲社會心理學)反映的是...
社會學派、歷史具體主義與心理學派、功能學派 社會人類學、新進化論、民族學、結構主義 二 需要與社會:功能主義社會人類學再思考 功能主義與結構——功能主義 對功能主義的重新思考和理論更新 學科本體的討論 結語 三 社會、文化與個人:“集體性格論”批判 “文化與人格”研究 “文化與人格”的批判與再批判 社會...
這是美國60年代以來掀起的小規模心理人類學復興運動的產物。代表人物有J.懷廷、I.L.柴爾德、R.A.萊文等人。他們在老心理學派研究文化與人格的基礎上又有了一些新的發展,提出了所謂“認識人類學”。該派思潮目前在美國有一定的勢力,是值得注意的傾向。這些學派、思潮除了結構主義學派很有影響外,其他基本上局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