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心理學派
- 別名:文化與人格學派
- 性質: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
文化心理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
文化心理學派,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流派。又稱文化與人格學派。1...
心理學派的主要著作有: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1934)、 《菊與刀》 ,米德的《三個原始社會的性生活和性情》 (1935)、《男性和女性》 (1949),卡迪涅爾與R.林頓合作的《社會的心理邊境》 (1945)等。最近20年來,美國...
學派名稱 內容心理學派、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日內瓦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派。學派影響 這十大心理學派無論從其對對象、任務、範圍...
《《文化模式》外研社2015版》是2015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Ruth Benedict。內容簡介 黃換乃主譯《文化模式》外研社2015版:文化相對主義、文化的選擇以及文化整體觀等開闢人類學研究新領域的文化心理學派理論探索了文化與...
魯思·本尼迪克特對美國西南部印第安諸部落的研究,催生了文化人類學一個分支學科的誕生,即文化心理學。本尼迪克特提出,各種文化在其緩慢發展中都會對其成員強加一種獨特的“心理趨向”作用,使他們在解釋現實時都要沿著該文化所確定的...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又稱維果茨基學派,是蘇俄心理學界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個學派,其創始人是維果茨基,還包括列昂節夫、魯利亞,該學派也稱維列魯學派。維果茨基 維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反對弗洛伊德的本能說、泛性論和人格結構論,強調文化背景和社會因素對精神病產生和人格發展的影響,在美國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學。新...
卡爾主張心理學應同時採用內省法和客觀觀察法。他同意實驗法是一種最理想的方法,但承認適當地使用實驗法來研究心理學是不容易的。他也同意採用文化產物分析法,主張用日常生活的觀察資料來補充科學觀察之不足。由於機能心理學對心理的...
儘管美國心理學家對格式塔心理學的接納很緩慢,但它還是吸收了眾多的美國追隨者,他們發展這一理論並把它運用到了一些新的領域。持續影響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格式塔心理學誕生地的德國,由於有了適宜的政治和文化氣氛,這一學派又有了...
20世紀初期,西方心理學中形成了一些唯心主義學派,如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心理分析學派等。其後,在它們的基礎上又演化出許多新的學派,如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新格式塔心理學、新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學等。俄國十月革命以後,蘇聯...
用心理人類學的方法和成果研究教育。代表人物為美國學者查爾斯·哈林頓。萌芽於 20 世紀初美國人類學家弗朗茲·博厄斯倡導的“歷史學派”。30 年代,瑪格麗特·米德、魯思·本尼迪克特和艾布拉姆·卡迪納等倡導的“文化與個性” 理論研究,為...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阿德勒,他把弗洛伊德學說與唯意志主義結合起來,建立了他的個體心理學派。從上世紀40年代起,歐美一些精神病學者,從社會學觀點出發,強調家庭、社會制度和文化對精神病致病的影響。他們自稱為新...
社會文化觀 在晚期,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用於分析社會歷史現象,從而使精神分析超出了精神病學和心理學領域,廣泛涉及人類諸多的社會文化領域。弗洛伊德的社會文化觀的基本觀點是人性和人類文明相對立。他所理解的人性就是人的本能...
新精神分析學派中三個主要派別即自我心理學派、客體關係學派和社會文化學派的心理發展理論。新精神分析學派中三個主要派別即自我心理學派、客體關係學派和社會文化學派的心理發展理論。自我心理學派 生命第一年的心理發展學說 斯皮茨是精神...
結構主義理論(structuralism)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該理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當時西方有一部分學者對現代文化分工太細,只求局部、不講整體的“原子論”傾向感到不滿,他們渴望恢復自文藝復興以來中斷了的注重綜合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