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血脈:傳統文化卷(文化的血脈)

文化的血脈:傳統文化卷

文化的血脈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是一個文化的大國,這種文化存在於千年更替的時間之流中,也存在於我們今日的生活世界與精神狀態中。而19世紀以來的“西潮”引入,有了一個外在於自身文化的更“新”的參比物,整箇中國社會的時境隨之而發生了巨大的變異。繼而產生了關於“傳統”或“中國傳統”這樣的觀念與辭彙。正是這樣一個辭彙,卻激烈地攪動了整整一個世紀人們對之的眷注之心…… 本書專門從古今學人、思想家、文學家所撰的浩瀚篇幅中,選出有可思性、可賞性的文章多篇,其中包含有談論儒學精華、士人品格、文化精神及涉及古代居住環境、民俗風尚、節氣節日、飲食調養、衣著裝飾、遊樂競技、書畫曲藝、制陶刺繡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以此展示出傳統人文與國人生活的一個基本面貌,為今日大學生能夠簡捷、快速地掌握中國文化之梗概提供一典範性的且富有意趣的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的血脈:傳統文化卷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7頁
  • ISBN:7300060439, 9787300060439 
  • 作者:黃卓越
  •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文化的大國,這種文化存在於千年更替的時間之流中,也存在於我們今日的生活世界與精神狀態中。而19世紀以來的“西潮”引入,有了一個外在於自身文化的更“新”的參比物,整箇中國社會的時境隨之而發生了巨大的變異。繼而產生了關於“傳統”或“中國傳統”這樣的觀念與辭彙。正是這樣一個辭彙,卻激烈地攪動了整整一個世紀人們對之的眷注之心……

作者簡介

黃卓越,原籍浙江臨安。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古代散文研究學會副會長。出版學術專著《藝術心理範式》、《過渡時期的文化選擇》、《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等,主編《中國大書典》、《二十世紀藝術精神》等。

媒體推薦

書評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生文化讀本”繼承
與弘揚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教育理念,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扣時代脈
搏,以人為本,為推進我國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在指導大學生如何
讀書、如何做人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叔子
“大學生文化讀本”在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
有益的內容。叢書的文章大多採用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藝術
家的名篇,結合特定的專題,抒發在人生髮展不同階段和不同境遇中的領悟
與體驗,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具有潛移默化、細雨潤物的功用。
——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羅國

圖書目錄

一、仁愛之思
導讀
孔子語錄
孟子語錄
誠明篇
二程語錄

二、士人風標
導讀
孟子語錄
中國知識分子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特質
關於士:理性與良知

三、回眸傳統
導讀
為什麼要研究儒家哲學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總論)
中國文化之傳統精神
中庸之道
東西人的教育之不同
論“比較中西”
樂的精神與禮的精神——儒家思想的基礎

四、西人看中國
導讀
我們怎樣認識中國人
《中國近事》序言——以中國最近情況闡釋我們時代的歷史
關於中國
中國人的性格

五、構築之美
導讀
隨園六記
說園(三)
居室部房舍第
官家令
胡同
談中國民居

六、藝苑叢趣
導讀
中國繪畫
國畫魯言
讀畫史
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
天后宮剪紙——為一種復興的民間藝術叫好
看京戲的回憶
說書
深巷裡的琵琶聲

七、民俗民風
導讀
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節奏
我國時令節日習俗談
北京的春節
守歲飲屠蘇
龍燈
燈市
端午節的歷史教育
閒話重陽
華族與龍
茶說
中國人與茶
中國民間的遊樂才藝
修家譜

八、博物之趣
導讀
瓶史
玩古者說
飲流齋說瓷
圖章
對聯
宣紙戀
念樓的竹額
談廣繡
中國古代髹飾工藝與當代漆畫
值得研究的中國玉文化

文摘

書摘
家庭的義務具有絕對的拘束力,而且是被法律訂入和規定了的。父親走
進房內時,兒子不得跟入;他必須是門側鵠立,沒有得到他父親的準許不得
離開。父親死後,兒子必須哀傷三年,不近酒肉。他經營的業務必須停止,
就是國家的官職也不得不辭去引退。甚至方才承繼大統的天子在三年期內也
不得親政。守喪期間,家庭中不得有婚嫁的事情。只有五十歲的人居喪可以
比較從寬,使他不致哀毀過甚,傷及身體。上了六十歲的人更加可以從寬,
而七十歲以上的人就僅僅以喪服顏色為限。對於母親的恭敬,和對於父親相
同。英國使臣馬卡特尼見清朝皇帝時,皇帝已經六十八歲了(中國人以六十
年為一花甲),可是他每天還步行到他的母親那裡去請安,行孝敬之禮。元
旦朝賀並須向皇太后朝賀,就是皇帝本人也必須先向他的母親行禮後,才可
以接受百官的朝賀;皇太后可以隨時告誡她的兒子。凡是關於皇室的一切上
諭,都用她的名字頒行。兒子的德行不歸於他本人,而歸於他的父親。有一
次,宰相請皇帝封謚宰相的父親,皇帝發出一條諭旨,內稱:“方邦國之災
也,爾父實賑谷以濟飢黎,何其仁也!方邦國之危也,爾父實奮身以相護持
,何其忠也!邦國以政事委諸爾父,而法令修明,四鄰輯睦,乾綱以振,何
其敏也!朕今謚之日:仁忠敏慧。”這裡歸於父親的一切德行,都是兒子所
做的。照這個辦法(這和我們的風俗恰巧想反),祖宗靠他們的後嗣取得了光
榮的尊號。但是和這相對應的,就是子孫如果犯有錯誤,家長(一家之主)就
得負責;各種義務都是從下而上,絕少自上而下的。
這種家族的基礎也是“憲法”的基礎。因為皇帝雖然站在政治機構的頂
尖上,具有君主的許可權,但是他像嚴父那樣行使他的許可權。他便是大家長,
國人首先必須尊敬他。他的宗教事件和學術方面都是至尊——這個後面當詳
加論列。做皇帝的這種嚴父般的關心以及他的臣民的精神——他們像孩童一
般不敢越出家族的倫理原則,也不能夠自行取得獨立的和公民的自由——使
全體成為一個帝國,它的行政管理和社會約法,是道德的,同時又是完全不
含詩意的——就是理智的、沒有自由的“理性”和“想像”。
P131-1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