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宜黃》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宜黃
- 作者:常鋮
- 類別:地方史志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8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01049110
《文化宜黃》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文化宜黃》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文化宜黃》主要是對現在宜黃文化的有關資料、素材等進行較全面梳理,以筆者的理解感悟撰寫文字,並配以圖片,力求圖文並茂、雅俗共賞。 宜黃歷史悠久,文化淵遠宏...
宜黃縣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民眾文化事業機構. 是股級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指導民眾性的藝術活動,用文藝形式向廣大人民民眾進行宣傳教育,豐富民眾文化生活。輔導、培訓鄉鎮、街道轄區內的工礦、企事業、機關的業餘...
宜黃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是宜黃縣人民政府管理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的職能部門和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單位。主要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文化藝術、新聞宣傳、廣播電視、文藝、體育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批示;組織...
宜黃縣因縣治設於宜水、黃水匯合處而得名。禪宗文化 宜黃縣禪宗文化源遠流長,始創於唐代的曹山寺是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祖庭,成立於2016年的曹洞佛學院是國內首個以宗派命名的女眾佛學院;創建於南北朝時期的石鞏寺,是馬祖第一道場...
根據《中共宜黃縣委、宜黃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宜發[2014]22號)精神,組建宜黃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為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不再增掛宜黃縣新聞出版(著作權)局牌子。不再保留宜黃縣文化體育廣播電影電視局。根據《宜黃縣人民政府...
宜黃戲神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江西省東部的宜黃以儺神灌口二郎清源真君作戲神。16世紀初,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作《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說:“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西川灌口神,即清源妙道真君,原指修建...
臨川文化區地形可分為四類:一是北部撫河沖積平原與丘陵區。包括臨川區、東鄉縣和崇仁縣以及金谿縣大部、宜黃北部、樂安西北部等地,土地面積6765.72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35.96%。二是西部中低山與丘陵區。包括宜黃縣的大部分、...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西撫州·宜黃卷》主要講述了,民間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數千年以來創造的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文化財富,是我們民族情感、道德傳統,個性特徵以及凝聚力和親和力的載體,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以及提高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
舊館舍建於1989年,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連續四次被文化部評定為三級圖書館。現用館舍建於2011年,再2013年投入使用,面積約2000平方米。2013年,在第五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中被文化部評定為二級圖書館。地址 宜黃縣世紀大道19號...
(二)發揮本土化優勢,開展各類民眾性文化、體育、科普公益等活動,豐富文化生活;推進多元化發展,開展各類商務、會展,節慶等活動,拓寬經營渠道。發展歷程 2019年1月11日上午8時20分,宜黃縣融媒體中心揭牌暨宜黃之窗APP上線啟動儀式在...
2018年1月,宜黃曹山景區被江西省旅發委評為江西省4A級旅遊景區;10月,宜黃曹山景區獲批江西省第二批低碳旅遊示範景區。文化活動 歷史人文 據《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中載:曹山寶積寺祖師本寂俗姓黃,名元證,法號本寂,系福建莆田...
撫州市宜黃縣歌坪景區 撫州市宜黃縣歌坪景區位於撫州市宜黃縣。2021年1月11日 ,被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江西省5A級鄉村旅遊點名單。
曹山水利風景區座落在宜黃縣城西12.5公里處,景區依託曹水河灌溉工程而建,屬於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平方公里。曹山水利風景區以生態水利工程為依託,以優美水環境、生態氧吧、禪宗祖庭、景觀資源為基礎...
2002年5月,中共宜黃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從教育興縣的戰略高度出發,作出了招商引資創辦民辦中學的重大決策。順應教育發展的大勢和潮流,在宜河之濱,卓望山下,一所現代化、花園式的中學就這樣在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中拔地而起。要把民...
第一節 宜黃腔的崛起 一、板腔體與曲牌體 二、宜黃腔探析 三、贛地“亂彈”概貌 第二節 採茶戲源流、概貌與當代演劇重構 一、採茶戲源流再認識 二、採茶戲概貌 三、採茶戲當代品格成因 四、當代採茶戲演劇重構 第五章 兩宋贛...
棠陰夏布織造技藝,流傳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的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在唐朝,棠陰夏布就已盛行,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夏布,即苧麻績紗後織造漂染而成,具有輕薄涼爽、透氣吸汗、挺括舒適的特點,特別適合製作夏日服飾,...
2003年7月,棠陰鎮被江西省政府評定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棠陰古建築群為省保單位。2008年,宜黃縣投入了6萬元,由宜黃縣文化局、文博所牽頭,對該鎮的古牌坊承恩枋進行了修繕,使得這一市級文物得到了妥善保護。2010年,宜黃縣...
其發祥地就是宜黃、臨川、崇仁、樂安四縣的交界地區。該地區早就流行的宜黃戲,為撫州“三腳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學習和借鑑條件。2011年5月,撫州市採茶戲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淵源 初期的撫州“三腳班”僅有一旦...
湯顯祖見其腔“體局靜好”,便請譚綸留下戲班,“以浙人歸教其鄉子弟,能為海鹽聲”,宜黃弟子“食其技者殆千餘人”,此“技”即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宜黃戲”。從那時起,“舊腔”變為“新調”,“二黃腔”由此...
嘉靖年間兵部尚書譚綸又將海鹽腔帶回家鄉宜黃,宜黃戲子竟有千人之眾。撫州採茶戲,是撫州地方戲的一支勁旅,很受當地人民的歡迎,得到戲劇界的青睞。 儺舞,是“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是“臨川文化”的一塊瑰寶。撫州是我國“儺舞之...
廣昌孟戲,是一種以專唱孟姜女故事為題材的戲曲,唱腔為曲牌體,唱南北曲,俗稱盱河高腔。廣昌孟戲流行於廣昌縣境內,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廣昌孟戲約起源於明末,在廣昌原有三路,現存赤溪曾家...
鍋底山遺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自然村東約150米處,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聚落群。鍋底山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分布面積約4.2萬平方米。鍋底山遺址對重新認識江西及南方...
鍋底山環壕聚落遺址位於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組東北方向,西距316省道約300米,西南距紫雲古寺約400米,宜水河在其西南約650米的地方流經。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面積約42000平方米。台地(含城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