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數據生態系統,是圍繞文化大數據的全新價值鏈的構建和拓展而形成的文化生態系統。文化大數據生態系統,是信息化時代文化產業深入發展的結果,代表了未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邏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大數據生態系統
- 出處:《文化產業創新與視覺生產力》
- 提出背景:大數據時代
- 面向領域:文化創意產業
1.概念的提出與闡釋語境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深入發展,大數據作為一種戰略性必爭資源,正逐漸成為當代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實現自身發展模式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其所蘊含的巨大潛在價值,也已引起了政府部門、科技界、產業界等各領域的高度重視。而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是數據生產規模極大與數據活躍程度極高的領域,具有典型的大數據套用潛質,因此,順應大數據時代來臨的必然趨勢,適時確立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大數據戰略認知與實踐思維模式,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產業向現代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並實現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機遇。
2.文化大數據內涵界定
從理論角度來看,我們所說的文化大數據,是指文化生產者、文化經營者、文化消費者在文化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與文化產品或文化服務的創作生產、推廣傳播、市場運營、最終消費過程相關的,以原生數據及次生數據形式保存下來的圖片、文本(包括文字、數字和圖表)、影像、聲音等檔案資料的總稱;而從套用角度來看,文化大數據即針對文化行業海量數據的計算處理需求應運而生的一套新的數據架構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統稱。
3.文化大數據來源與發展
雖然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資源,但是這些文化信息資源真正大量地轉化為形態可物化、價值可延伸、邊界可拓展、類型可轉化的文化大數據,是在整個社會技術經濟環境向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型的大背景下發生的。
企業級信息化架構的完成、多元的社會化網路的建設以及各類智慧型終端設備的套用,使得各類文化信息資源依託網際網路、物聯網、感測網等泛在網路完成了向載體數位化的整體遷移;“數位化的最基本形態是0和1的二進制比特,數據是格式化了的數字比特。” 伴隨著數據計算、數據通訊、數據存儲等技術的深入發展,則使以比特形式存在的數位化內容,進一步生成為“標準化的、開放的、非線性的、通用的數據化對象” ;而信息可視化、知識發現等新興信息技術分析方法的全面套用,則使得所處理的數據化對象能夠以一種可物化、可感知、可套用的檔案化形式而呈現,在這一過程中,藉助信息可視化等技術工具,數據的價值得到深入挖掘和直觀表達,數據自身的價值生態得到全新的構建,數據自身的發展邏輯向智慧型化方向延伸。
4.文化大數據的突出特點
文化大數據是一個隨著文化實踐的多元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動態開放的數據生態系統。除海量(數據總量大)、多樣(數據類型多)、快速(處理要求快)、不確定性(數據冗餘高)和價值性(潛在價值大)等大數據的共識性特徵之外,文化大數據還突出體現了以下幾個行業性特點:
(1)數據的生成渠道廣泛,數據的碎片化特性顯著。
(2)數據的資源復用性很強,數據的產品轉化率高。
(3)數據的邊界模糊性較強,數據的價值延展性廣。
(4)數據類型以多媒體為主,信息的複合特性較強。
5.文化大數據的類型劃分
伴隨著文化產業實踐的不斷深入和豐富拓展,處於持續快速增長中的文化大數據從數據對象的生成方式及其在數據生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來看,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文化原生數據與文化衍生數據兩類。其中,文化原生數據是文化衍生數據的基礎,而文化衍生數據是文化原生數據的演化,在理想的文化大數據生態系統中,文化原生數據與文化衍生數據可以互相轉化,共同構成一個循環動態的價值鏈條。
(1)所謂的文化原生數據,是指文化實踐過程中以自然的方式直接或間接產生的基礎原始數據,按照數據所承載的信息屬性,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文化行為數據、文化內容數據、文化時空數據等類型。
文化行為數據——人類文化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人類努力改變、影響、滲透自然世界的歷史,文化即人化,因此,文化在精神屬性之外,同時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而對於人類文化的實踐行為的數據記錄,成為文化大數據的重要來源之一。在當代社會,藉助於種類多樣的移動終端設備與泛在網路,人們的文化生產、傳播、消費、娛樂行為都可以被實時、動態、持續的記錄下來。
文化時空數據——人類文化在整體意義上是沿著時間與空間的二維向度而延展的,所有的文化實踐,都是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範圍內發生的,時空性是任何具體文化形態的基本屬性。事實上,無論是文化內容數據還是文化行為數據,都包含了時空屬性,但是,為了突出時空屬性在文化數據中的重要挖掘價值,因此,我們將文化時空數據單獨作為一個類別予以說明。既然文化是一種序態性與結構性的時空存在,那么當代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應該以文化時空的數位化建構為前提。隨著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及雲計算、物聯網等相關信息技術載體的套用成熟,將歷史與現實的內容信息與行為信息、空間信息進行動態關聯,可以實現虛擬文化時空與真實文化時空之間的智慧型互動。
文化內容數據——文化產業又被稱為內容產業,可見文化內容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所謂的文化內容,是指“文化的符號和意義” ,也就是文化的內涵和表征。文化內容數據,是以數據的形式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表征,它是依託信息化手段完成的傳統文化內容的數位化的遷移。
(2)所謂的文化衍生數據,是指在文化原生數據的基礎上,依託大數據處理技術對原始數據的屬性、結構、功能、關聯性等進行分析和加工所催生的新的數據類型。它以個體行為數據、文化內容數據、物理時空數據為處理對象,以人、機、物三元世界互動產生的文化原生數據的立體化、全息化、直觀化、智慧型化感知呈現為最終目標。文化原生數據被賦予更高的價值,並以新的意義內涵和新的存在形態而呈現,從而使原生數據變成可視、可聽、可觸、可控的高級的數據產品。
6.文化大數據套用前景
文化大數據在文化產業中的套用與影響發揮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動態的平滑演進過程,從大數據技術的階段性特徵及其對文化產業發展變革的影響模式來看,我們可以將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概括為以下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的發展軌跡正是由文化數據的自我發展邏輯所決定的:第一階段是文化信息的數位化階段;第二階段是數字內容的數據化階段;第三階段是數據套用的智慧型化階段。
未來,隨著文化數據資源的積澱與大數據思維模式的成熟,套用知識挖掘、中文信息處理等大數據關鍵技術,文化產業在生產、傳播、服務、消費等產業鏈各環節將逐漸形成新的模式,數據在最佳化資源配置、凝練文化信息、推動文化傳承、促進文化創新、形成生產導向與挖掘商業需求等方面的價值也將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文化大數據將被視作重要的社會資產形式而在新的社會經濟運行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