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之魂:歷代文化名人與桂林》是2018年1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繼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城之魂:歷代文化名人與桂林
- 作者:黃繼樹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文化城之魂:歷代文化名人與桂林》是2018年1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繼樹。
《文化城之魂:歷代文化名人與桂林》是2018年1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繼樹。內容簡介桂林歷史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代大詩人宋之問、張九齡、王昌齡、劉長卿、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
《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是2010年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偉林。圖書目錄 一、地理位置與城市沿革 二、最早的桂林人 三、民族構成與文化猜想 四、南筑秦城更遠圖 五、漢武設定始安縣 六、南朝獨秀郛邑間 七、唐代興建桂州城 八、西南會府宋桂林 九、基址堅厚元桂林 十、明太祖封靖江王...
《桂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2004年11月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昱。內容簡介 桂林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她位於廣西東北部,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桂林市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0萬。桂林地區屬岩溶地貌。據地質研究,大約在...
《走近桂林文化城》是201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執雪。內容簡介 桂林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迄今為止,桂林建城已有兩千多年。自古以來,從不乏讚美桂林的詩詞歌賦,記載桂林的典籍和專著也不勝枚舉。《走進桂林文化城》一書分為“名城篇”“文物篇”“石刻篇”“藩王篇”“文藝篇”“人物篇”“...
《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目錄 一、地理位置與城市沿革 二、最早的桂林人 三、民族構成與文化猜想 四、南筑秦城更遠圖 五、漢武設定始安縣 六、南朝獨秀郛邑間 七、唐代興建桂州城 八、西南會府宋桂林 九、基址堅厚元桂林 十、明太祖封靖江王 十一、人才漸多的清代桂林 十二、舉世矚目的民國...
《風景遊覽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是一本關於桂林旅遊的書籍,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風景遊覽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內容為:桂林風景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而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稱。那延綿幾十里像玉箏般破土而出的青翠羣峰,那清澈碧透似明境般歡暢流消的江水,還有那隱映在...
《昨日之城: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種溫故》是一本2022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偉林。內容簡介 全面抗戰時期,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相繼淪陷,桂林以其西南大後方門戶城市的特殊地理區位,接納了成千上萬的文化人。一時間,大量具有全國影響的文化人和文化機構湧進桂林,桂林...
《桂林抗戰文化城:紅色文獻選輯》是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盤桂生,於2023年12月出版。內容簡介 1938年10月至1944年9月,受抗日戰爭等因素的影響,桂林城成為當時西南大後方的一個抗戰文化中心。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桂林抗戰文化的靈魂。當時奮戰在政治、經濟、軍事、文教、戲劇、音樂、舞蹈、美術、...
《歷史的靜脈: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種溫故》是201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歷史的靜脈——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種溫故》一書由43篇隨筆組成,作者立足桂林這一文化地點,以抗戰時期為時間切入點,書寫了這一時間段在桂林的人、在桂林發生的事情、在桂林的建設,內容涉及文化、飲食、旅遊等方面,重現了...
《桂林抗戰文化城的社團》(外文書名: The Societies in Guilin, The Culture Cit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是2008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桂林抗戰文化城的社團》主要內容:在山河變色、鐵蹄橫行的戰爭環境裡,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不僅沒有被摧毀,反而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那硝煙瀰漫的歲月,當古都...
《桂林文化城散文研究》是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鐵群。該書主要講述了桂林文化城產生於1938年秋以後,其形成、發展是與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同步的 內容簡介 《桂林文化城散文研究》內容簡介: 整整六年里,在敵我雙方犬牙交錯、你進我退之中,桂林見證了戰爭中最漫長、最堅韌、最頑強的抵抗與...
文學批評理論、方法與術語,有西方的,有中國古代的,《歷史的高峰:桂林文化城的魯迅研究精華探索》根據各種具體需要都進行試用。例如“趣”與“味”在中國古代文論中是屬於不同的審美範疇,《歷史的高峰:桂林文化城的魯迅研究精華探索》就以這種理論為武器剖析出魯迅雜文既多趣又多味;就“趣”而言至少包括有理趣、...
文學批評理論、方法與術語,有西方的,有中國古代的,《歷史的高峰:桂林文化城的魯迅研究精華探索》根據各種具體需要都進行試用。內容簡介 例如“趣”與“味”在中國古代文論中是屬於不同的審美範疇,《歷史的高峰:桂林文化城的魯迅研究精華探索》就以這種理論為武器剖析出魯迅雜文既多趣又多味;就“趣”而言至少...
本書從指揮機構、文化團體、名人住址、軍事設施、日軍罪證、紀念建築等幾個方面,梳理了大桂林(包括陽朔、臨桂、靈川等)在八年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抗戰文化城留下來的與抗日戰爭相關的自然與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抗日活動遺蹟、遺址;社會名人和文化名人住址、活動遺蹟;團體機構舊址、遺址;領導機關舊址、遺址;軍事...
本書包括五個單元,從在桂名人、名人抗敵活動、新聞出版、西南劇展、奮勇抗敵五個方面,呈現了桂林抗戰文化城的面貌。單元主要展示了在桂文化名人使用的物品、手稿以及照片合影等;第二單元集中展示了在桂藝術家的抗戰文化宣傳作品(包括文學著作、畫作、報刊等)、文化活動照片等;第三單元呈現了抗戰時期桂林新聞出版業...
該紀錄片以此歷史事件為背景,用感人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情節,為觀眾還原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發生在桂林的文化抗戰歷史。精彩看點 [方舟-桂林抗戰文化城記事]桂林集結了各地的文化精英 [方舟-桂林抗戰文化城記事]《救亡日報》揭示了戰爭的真實面目 [方舟-桂林抗戰文化城記事]《救亡日報》在桂林復刊 [方舟-桂林抗戰...
形成於19世紀60年代的天津“五大道”包括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成都道、西安道、岳陽道、桂林路、西康路、馬場道圍合的範圍,面積141.4萬平方米。街區共有文物建築97處,其中,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2處,和平區文物保護單位30處,已公示不可移動文物55處。“五大道”街區形成初期處於英國租界區範圍,各國建築設計師...
《桂林文化城詩歌研究》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銳、黃紹清。內容簡介 《桂林文化城詩歌研究》是“桂林抗戰文化城文學研究叢書”之一種。桂林文化城時期,詩歌創作盛極一時,著名詩人郭沫若、艾青、胡風、田間、綠原、魯黎、臧克家,韓北屏等人都發表了大量的影響深遠的詩作,各出版社出版了一批...
《桂林文化城小說研究》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銳。該書從多個側面對桂林文化城的小說創作進行了深入透徹的研 究。內容簡介 《桂林文化城小說研究》是“桂林抗戰文化城文學研究叢書”之一種。桂林文化城小說產生在抗日戰爭和桂林文化城的特殊環境中,對現代文學中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貢獻。它們...
第四節 戲劇家的藝術活動與文化城的歷史特色 第四章 政治凝聚力與文化向心力 第一節 政治因素分析 第二節 文化的力量 第五章 田漢:桂林文化城的戲劇魂 第一節 戲劇創作——憂患精神 第二節 戲劇運動——苦幹精神 第三節 統戰工作——團結精神 第四節 戲劇活動——民族精神 第六章 歐陽予倩與桂林文化城...
桂林歷史文化叢書桂林抗戰文化城奇聞異事 《桂林歷史文化叢書桂林抗戰文化城奇聞異事》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豐義,秦彬
何稠,字桂林,國子祭酒何妥之兄長的兒子,父親何通,善於琢玉。何稠好學、博識、善思,用意精微。他十餘歲的時候,遇到江陵落陷,跟隨叔叔何妥來到長安。到隋文帝楊堅當丞相時,召他為補參軍,同時掌管細作署,開皇初期,授予他都督職位,後升遷為御府監,歷太府丞。何稠常常廣泛地閱覽古圖,認識許多以前的器物。...
卡爾維諾說:“一部經典作品的特別之處,也許僅僅是我們從一部在文化延續性中有自己的位置的、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作品那裡所感到的某種共鳴。”[5]強調的就是經典在“文化延續”中的價值。另一方面,經典解讀者的知識背景也非常重要。時下不少“文化名人”,常會出現備受大眾追捧、卻受圈內學者批駁的尷尬。原因...
揭陽因榕江水系和底蘊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1991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獲得“嶺南水城”的美稱。歷史文化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並派兵戍守五嶺。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十月...
因為“大江南旋而東注,諸峰北環而西顧,山川形勝極佳”,唐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從漳浦李澳川徙至龍溪縣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現址。宋鹹平二年(999年),漳州挖掘濠溝環抱子城。祥符六年(1013年)又對古城進行改造擴建,加設西濠,又於西南隅鑿水門,接潮汐,通舟楫,豎木柵,圍長15里。嘉定四年...
1959年,李可染赴桂林寫生。在北京舉辦《江山如此多嬌》水墨山水寫生畫展,並先後在中國八大城市巡迴展出。同年,捷克布拉格博物館舉辦《李可染畫展》,《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畫集》出版。1960年,李可染提出“采一煉十”的主張。意即,採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造必須兼有採礦工人和冶煉家...
漢良乃我桂林同鄉,雖同居羊城天河,但相聚甚少,只在一些雅集中或書畫展中見面,也還未來的及用家鄉話問好交談。此次拜讀他此兩本大作《影響中國歷史100名人印譜》與《影響中國青年100名言書法作品集》,才進一步知道漢良兄的才情以及培育女兒蒙妍成為書畫領域中的博士生的匠心和精心。桂林歷來有書畫創作之傳統,書畫的...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張栻四十二歲,居長沙。作《江陵府松滋縣學記》、《邵州復舊學記》。這時張栻已退居長沙三年,“上復念公”,乃詔除舊職,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經略安撫廣南西路。淳熙二年(1175年),張栻四十三歲,赴靜江府任。張栻到任後,精簡州兵,汰冗補闕。並傳令各酋長不得相互虜掠...
當時桂林的某些御用文人,發起向蔣介石獻九鼎的活動,勸他參加,被他拒絕,並在《癸未春日感賦》中,以“九鼎銘辭爭頌德,百年粗糲總傷貧”之詩句,以示嘲諷。1943年,陳寅恪受聘為遷至成都的燕京大學教授,兼華西協合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並於當年舉家從廣西經重慶至成都,生活異常艱苦,到1945年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