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

本書是國學前輩季羨林繼《糖史》之後的又一力作。從糖這一日常的生活用品的製造、發展和變遷,通過大量的引證和實例,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一斑而窺全豹,不愧為大師!文化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文化一旦產生,立即向外擴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交流”,世襲珍藏,把自己孤立起來。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
  • 作者:季羨林
  • ISBN:10位[7801272846] 13位[9787801272843]
  • 定價:¥38.00 元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3-1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從糖這種人人日常所用而又微不足道的東西的發展中,向世人揭示出一部十分具體、生動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作者用數年時間,翻閱了自周秦以來浩如煙海的中外群籍,從“糖”字的演變到甘蔗種植、製糖業的發展,引用了大量例證,用以說明:文化交流而使科技得以發展,人類必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這是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生,山東臨清人。1934年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1935年就學於德國哥廷根大學,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東方語言文學系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外國文學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著作有《季羨林文集》問世。長編專著有 《糖史》。

目錄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
《東方文化集成》總序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自序
引言
第一章 飴
第二章 周秦至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飴以及甘蔗和蔗漿
第三章 石蜜
第四章 蔗糖的製造在中國始於何時
第五章 唐代的甘蔗種植和製糖術(618-907年)
附 關於唐代製糖法的一點小考證
第六章 宋代的甘蔗種植和沙糖製造(1960-1279年 遼金附)
第七章 元代的甘蔗種植和沙糖製造(1206-1368年)
第八章 明代的甘蔗種植和沙糖製造(1368-1644年)
第九章 白糖問題
第十章 清代的甘蔗種植和製糖術(1616-1911年)
附錄一 清代糖史部分資料索引
附錄二 淺述明朝清前期廣東的甘蔗種植業和製糖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