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五村位於重慶市九龍坡謝家灣,總計房屋748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五村
- 城市:重慶市
- 城區:九龍坡
- 板塊:謝家灣
- 樓盤地址:文化五村
- 總戶數:748 戶
文化五村位於重慶市九龍坡謝家灣,總計房屋748戶。
文化五村位於重慶市九龍坡謝家灣,總計房屋748戶。周邊配套醫療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重慶五洲婦兒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部,大坪醫院-門診部,重慶市結核病防治所,謝家灣街道公共服務中心,重慶慈濟醫院,謝家灣社...
五村遺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東城區中心地帶,俗稱普救寺,是一處以原始社會大汶口文化為主要文化內涵的古文化遺址。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五村遺址,開探方(溝)36個(條),共清理大汶口文化、周代、漢代等時期灰坑(溝)580餘個(條);居住址、燒土面(坑)等10餘處;大汶口至漢代墓葬106座。其中大...
文化六村社區是重慶市的地名,經九龍坡區人民政府批准,根據轄區下的文化六村而得名成立。地名含義 因建設工具機廠在此設文化學習班和掃盲班,並按序數命名。歷史沿革 1950年建設工具機廠在此設文化學習班和掃盲班,並按序數取名文化三村。1966年改前進三村。1972年將部分區域劃出更名文化六村。1995年設文化五村社區...
五村遺址森林公園位於縣城東0.5公里的廣饒鎮五村村東, 系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遺址周圍地勢平坦,海拔14.2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公園介紹 曾兩次發掘,發現層次堆積與流水有關,但每層次下面又有遺址出現,屬“遷移性居址”,中心部位的大汶口文化堆積厚度達2米餘。 居住區在遺址中部,發現有房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街道衛生院, 距離村衛生所3公里,距離街道衛生院8公里。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裏白水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鳳翔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公里,距離中學校2.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10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8份,...
該村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位於廣饒縣城東北約0.5公里處,俗稱“普救寺”。遺址為一略呈東北—西南方向的土狀埠台形堆積,海拔高度14.2米,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300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存。文化層厚約3~5米。遺蹟、遺物豐富。遺蹟有墓葬、灰坑、灰溝、房址等;...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五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六哨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94人,中學生146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5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8.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
《廣東紅色文化村》是2019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內容簡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充分利用全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工作成果,深化開發利用普查資料,結合地方志書、地情書及其它相關資料,組織編纂出版《...
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層堆積多為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出土了很不多的黑陶和蛋殼黑陶器物。位於沙溝鎮政府駐地、沙溝五村。一條古河道自東向西從遺址中穿過,把遺址自然的分為南北兩處。河南岸遺址完全被村莊覆蓋。1978年,社員在打井時,曾出土過兩件石鏟。從而引起棗莊市文物管理站的重視,曾多次派人來此...
山東省文物局編著的《山東文化遺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卷)》為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山東省複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介紹,精選近200處重要遺址按照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五類,分別介紹給讀者。本書為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成果結集,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資料,可供考古工作者參考。...
截止2008年,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
該村有農戶219戶,工有鄉村人口928人;其中男性510人,女性418人;農業人口928人,勞動力507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0人,參合率98.2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6公里,距離鄉衛生院0.6公里。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60戶,占農戶總數的73.06%。文化...
截至2011年末,五村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0個,村圖書室20個,藏書6萬冊。截至2011年末,五村鎮中學建有足球場1個,各村屯建有籃球場。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五村鎮在五村街、雷圩街各設立一所衛生院,病床28張,共有醫生27名。社會保障 2011年,五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戶,人數3人,支出...
經濟狀況 2004年村經濟總收入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64元。先後被萊西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模範村委會、文明村莊等榮譽稱號。優勢產業 幾年來,該村黨支部、村委會立足本村實際,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和高產高效農業,全村奶牛養殖80頭,種植蔬菜160多畝,種植桑園50畝,同時發揮村文化陣地作用,定期組織村民到村...
2015年末,白沙五村內有休閒公園、水圍康樂中心、巷美老人活動中心、巷尾坊球場、新村坊球場。基礎設施 1962年,白沙五村通電。1989年,通電話。1991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通網際網路。約200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交通運輸 白沙五村有省道S256穿境而過。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 白沙五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
大第五村附近有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園、慶林寺塔、西苑工業園、東營項目區、夏莊工業區等旅遊景點,有故城龍鳳貢面、故城燻肉、郭莊旋餅、故城三豆、故城紅小豆等特產,有甘陵春酒釀造技藝、龍鳳貢面手工製作技藝、漳衛南運河船工號子、武強木版年畫、深州形意拳等民俗文化。建制沿革 1958年3月,屬吳橋縣。1961年5...
建起了村口牌樓、村委辦公場所、衛生所、文化室、農家書屋、電腦辦公,戶戶通硬化路,安裝了路燈,綠化植樹,栽花種草,美化環境,建成了林在村中,村在林中,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整潔亮麗、文明溫馨的新農村。成為陽泉市“文明生態村”,授予:“衛生村“的稱號。生活環境的升化帶動了生產的發展,建了兩個生態園林...
宏五村隸屬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彩塘鎮,鄰村有仙一村,金東村,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環境幽美。村內企業 生物肥廠,板鴨廠 主要農產品 甜菜,白花菜,大樹鳳梨,橘子 村內資源 碲銀礦,石膏,矽石,鋁土礦,板鈦礦 科教文衛 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村內完成了“普六”、“普九”任務,滿足了人民的受教育 需求,文...
歷史人口文化 歷史人口 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楊氏一支最先從福建省遷此,後何、洪、莊、王、張等姓居民相繼遷 入。村西山上皆烏黑石頭,故名烏石。烏石村人口約有10000人左右,姓氏有楊、莊、張、王、陳、賴、洪、細等姓,是少有的多姓氏村莊。共分為七個片區:東門、南門、北門、山仔頭、壇仔尾、...
該村現有農戶22戶,共鄉村人口106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48人。其中農業人口106人,勞動力7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山...
江南古村落景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由深澳、荻浦、環溪、徐畈、青源等古村組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保存大量明清和民國期間的古建築。該景區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田園風光為基礎,以古建築群為抓手,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風情小鎮、中心村、精品村為依託,根據“一村一品”原則,將五...
這是陳百萬的子孫照著蔚園的樣子建造的。五村如今還完好保存著5個祠堂和10餘口古井,其中陳百萬大兒子祠堂里的雕樑畫棟依然保存完好,裡面有兩根金色的橫樑,雖然堆滿灰塵,但依然貴氣。社會評價 博羅縣文化局原負責人認為,這個古民居群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歷史及村民生活習俗的實物資料,有保存價值和開發潛力。
以創建文明“五村”為龍頭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 突出特色 抓好創新 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以“六個一”為載體 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 精神文明建設是竹林成功的基石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實踐——廣西百色市創建“百里文明河谷”紀實 壯鄉處處飛新歌——百色市百里文明河谷見聞 人民日報記者 精神文明建設...
2013年8月2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 文化部 財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建村〔2013〕124號)一、北京市(4個)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 門頭溝區大台街道千軍台村 昌平區流村鎮長峪城村 密雲縣新城子鎮吉家營村 二、河北省(7個)石家莊市贊皇縣嶂石岩鄉嶂石岩村 石家莊市平山縣楊家橋鄉大坪村...
歷史文化 非遺文化 龍華大鼓於2010年成功申報為博羅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鑼鼓表演在村里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每個村小組都有一個大鼓,每個男丁都有一枚銅鑼,所以形成一人打鼓,幾十人敲鑼的表演隊伍。每逢春節等傳統節日,或者嫁女娶親、子女入學、添丁、喬遷等喜事,村民都會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場面喜慶熱鬧。這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