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傳源

文傳源

文傳源(1918年6月22日-2019年10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學家和該領域的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方面的教學、科研與設計研製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專門人才。為中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長期從事航空器科研工作,是中國系統仿真學科的主要創始人,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世紀50年代作為技術總負責人,,主持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的研製工作,1959年2月試飛成功,填補了中國對該類型飛機研製的空白。他是中國第一台飛行模擬機總體設計負責人,該機於1983年通過國家鑑定交付人民空軍投入使用。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提出了系統仿真學科的專門基礎理論一一相似理論及其初步體系,提出了綜合系統的概念、綜合系統論的初步體系和建模方法,為中國系統仿真學科的初創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他積50多年航空專業教學與科研的成果和經驗,發表了《PROC-OFBICSC’92 1992》等大批學術論文,撰寫了專著《航空儀表學》、《現代飛行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與系統仿真》等,在國內外航空科技界享有一定的威望。

2019年10月1日0時12分,文傳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傳源
  • 出生地:湖南省衡山縣
  • 出生日期:1918年6月22日
  • 逝世日期:2019年10月1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西北工學院航空工程系
  • 代表作品:《米格—15飛機構造》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18年6月22日(即農曆5月14日),文傳源生於湖南省衡山縣。祖父文禹臣為小商販,父親文炳南務農。小時就讀於家鄉(湖南省衡山縣岳北貫底農村)胡氏鼎盛國小。
文傳源文傳源
1933年9月,考入湖南長沙岳雲國中。
1936年考取湖南長沙第一高級中學和第一師範,先入第一中學學習約兩星期,因經濟困難隨後轉入不交學膳費的第一師範。 在第二學期按當時規定參加了湖南省第三屆高中以上學生集中軍訓,經常與愛國青年康傑、劉東安等聚談形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愛國青年無不義憤填膺,已安不下心學習,文傳源把主要精力關心抗日救國活動。
1937年11月湖南省主席張治中鑒於抗日形勢,成立了湖南民眾訓練委員會,主要領導人員為平民教育委員會的梁漱溟等。召集所有參加過集中軍訓的高中以上學生集訓三星期,然後派赴各縣,鄉、鎮、保,組織民訓隊。文傳源被分配到衡山縣鎮岳鄉組訓民眾,在此期間常與愛國青年和好友康傑、劉東安、彭彬生在縣城聚會,議論抗日形勢,討論哲學問題。當時衡山縣民訓副總隊長危萬鐘限制抗日進步活動,廣大民眾深感不滿,文傳源曾面斥危萬鐘。
1938年4月,文傳源與康傑,劉東安、彭彬生約定,各自回家籌措路費去延安參加抗日活動。康傑、劉東安得到衡山鄉村師範校長的資助去了延安、文傳源因未籌到路費而沒去成。這時危萬鐘借文傳源擅離職守,行蹤詭秘等莫須有的罪名,開除其民訓隊籍和第一師範的學籍。在當時同學和愛國青年的聲援下,文傳源向湖南省民眾訓練委員會提出申訴,經批准恢復了民訓隊籍和第一師範的學籍。
文傳源文傳源
1938年9月至10月,文傳源繼續就讀於已遷至湘鄉谷水的第一師範。聽到日本侵略軍攻陷武漢的訊息,文傳源和同班數名同學毅然離校去長沙找門路去前線抗日,但那時長沙情況混亂,並隨後被國民黨放火焚燒,只好各自回家開展抗日活動。在家期間與已從延安返回衡山的康傑、劉東安以及衡山的愛國青年學生取得聯繫,並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準備在日寇攻占後開展游擊戰爭。
1939年2月,再遷至新化縣橋頭河的湖南第一師範通知開學,文傳源再返校學習,回校後刻苦學習並按同等學歷提前報考大學,考取了西北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原北洋工學院航空組)。
1943年,文傳源在西北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畢業,之後被分配到航空委員會(後改為重慶國民政府的空軍)桂林第四飛機製造廠,筧橋航校等擔任技術工作或航空儀表教學等工作。
1948年11月,文傳源以請假探親的名義脫離航校,回家等待解放,並爭取參加革命工作。 1948年11月文傳源在返鄉途中遇見正在衡山縣中任教的老友劉東安,向他表示想參加革命工作的意願。劉東安與其弟劉國安(中共衡陽工委書記)商量,決定派文傳源到劉國安當時工作的單位衡陽民眾教育館寄住並參加革命工作。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
1949年2月經中共衡陽工委批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49年5月中共衡陽工委派文傳源到湖南零陵、祁陽、東安地區聯繫進步青年學生。
1949年7月中共衡陽工委任命劉國安兼湘南遊擊二支隊二團隊司令員,文傳源為二團隊政委,並指派文傳源常駐零陵、祁陽、東安地區發展黨的組織,開展宣傳和武裝鬥爭的工作。解放大軍南下後,文傳源將發展的黨員介紹給中共零陵地委,並把游擊隊分別編入零陵、祁陽縣大隊,事後文傳源返中共衡陽市委工作。
1949年12月經第四野戰軍政治部轉北京人民空軍訓練部工作。
在人民空軍訓練部任機械參謀並為航校編寫教材。編寫出版《米格—15飛機構造》、《ДГMK—3遠距陀螺磁羅盤》。在此期間還與余德星合編著《航空儀表學》,分上下冊由商務印書館於1952年出版。
噴氣教練機噴氣教練機
1951年因當時體弱多病轉華北大學工學院航空專業組任講師、副教授。
1952年因院校調整,由八個大學或學院的航空系合併組建成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傳源轉入北航任副教授,1962年提升為教授,並歷任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系主任、名譽系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在社會工作方面,擔任過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中國仿真學會理事長;國家科委自動化學科組成員;航空工業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軍用計算機專業委員會委員;航空科技基金理事會理事等社會職務。50年代末在解放思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指導思想引導下,文傳源在無人駕駛飛機技術;仿真系統;系統仿真理論;飛行器主動控制、綜合控制技術;CIMS技術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又開始在系統論與人體科學方面進行開拓性的研究工作。近期發表或聯合發表的論文百餘篇,還主編了“現代飛行控制系統”,為三院校合編的研究生教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2年出版。
2018年5月20日,“北京五號”試飛成功六十周年暨文傳源先生百歲壽辰慶祝大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如心會議中心舉行,文傳源獲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科開拓功勳獎”。
2019年10月1日0時12分,文傳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主要成就

1文傳源.米格—15飛機構造,人民空軍訓練部出版,1951。
2文傳源.ДГMК—3遠距陀螺磁羅盤,人民空軍訓練部出版,1951。
3文傳源,余德星.航空儀表學,商務印書館出版.1952。
4文傳源.飛機設備,北京航空學院出版,1953。
5文傳源.發動機設備,北京航空學院出版,1954。
6文傳源.調節原理,北京航空學院出版,1955。
7文傳源.自動與遙控元件,北京航空學院出版,1959。
8文傳源主編.近代飛行控制系統,北京航空學院出版,1987。
9文傳源主編.現代飛行控制系統(北京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學院統編研究生教材),北京航空學院出版社,1992。
10文傳源.關於飛行模擬器的套用與發展,航空學報,1978.第2期。
11文傳源.關於飛行模擬器的三個問題,中國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78。
12文傳源.航空制導,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13文傳源.原子能電站模擬器,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14文傳源.關於飛行模擬器總體設計中的若干問題,1980中國航空學會年會論文,1980。
15文傳源.仿真技術的幾個問題和發展,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三屆大會論文,1980.9。
16文傳源.仿真技術及其與大系統的關係,自動化學報,1981年1月,第7卷,第1期。
17文傳源.訓練用航線起落飛行仿真器,第四屆中國仿真技術學術會議論文,1983.10.27。
18文傳源等.系統仿真的特殊功效,經濟效益及當前國內外的水平,國家科委自動化學科組、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自動化學科分組聯合研討會論文,1983年11月。
19文傳源.航空自動控制的兩個新階段—主動控制,智慧型控制新階段,收入航空科技發展規劃參考資料(獲1985中國科技進步集體三等獎),1983.8。
20文傳源.訓練用飛行仿真器的數控系統誤差分析,航空與航天,1984年第1期。
21文傳源.殲六飛行模擬機總體方案的制訂,中國訓練仿真器學術會議論文,1984,11月5日。
22文傳源(Wen,chuanyuan),“TheerrorAnalysis&ModelingofTheFlightSimulafor’sDigitalControlSystem”,C.Vo1.2.No.4.1985.
23文傳源等.系統仿真技術及其發展,自動化學報增刊,第11卷,第2期,1985年12月。
24文傳源等.(Wen,Chuanyuan,…),AnalysisMethodsofaLargesCaleSystemFlightSimulator,PrOCeedingofJSSTConfrenCe,July,1986.
25文傳源等(Wen,chuanyuan,…).ExplorationFandStudyonWingFlutterSuppresionExpertSystem,PrOCeeding,1986BeijingSystemSimnlatironSymposium.
26文傳源.航線起落飛行仿真器,信息與控制仿真專刊,1983.6。
27文傳源.控制理論及系統與航空及空間工程的關聯和發展,航空學會1987控制年會論文。
28文傳源.計算機在自動控制與系統仿真中的發展動向,計算機世界,1987.1.8.P.34。
29文傳源等.並行處理與分散式計算機系統在飛行器仿真與航空電子系統中的套用,中國系統仿真學術會議論文,1987.10。
30文傳源(Wen,Chuanyuan).ParallelproCeSsingteChniqueandComprehensiveNet,Proceeding,12thIMACSWOrldConferenCe,1988.
31文傳源等(Wen,Chuanyuan,…).SimulationonTheArchiteOtureO)ptimizationandTaSkSChedulingofaParallelTrainingSimulatOr,IMACSEuropeanSimulationMeeting,28~30August,1990.
32文傳源(Wen,Chuanyuan).ExplorationandStudyonSimilarityTheory,PrOCeedingsofBICSCOctober,1989.
33文傳源(Wen,Chuanyuan).ThedevelopmentsofSystemSimulationinChina,ProCeedingsofBICSC,OctOber,1989.

科研成就

在解放思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指導思想的促進下,以文傳源為主於1957年下半年提出研製無人駕駛飛機的總體技術方案。1958年5月邀請五院蔡金濤等參加討論,對無線電搖控串通道提出了寶貴意見。無人駕駛飛機研製計畫經武光(當時北京航空學院院長)報請周總理同意後,於1958年6月29日組織了當時飛機設備系各專業教研室數十名教師和技術人員以及外單位的有關人員開始研製。除飛機,發動機外,其他系統包括:發動機轉速、溫度控制系統;AП—5自動駕駛儀的改裝與安裝;飛機程式控制(各種飛行模態的轉換、組合與控制)系統;飛機自動起飛系統;飛機自動著陸系統、飛機機載無線電遙控信號接收系統;機載無線電遙測信號感測、發射系統;天線系統;無線電小高度表;地面無線電遙控信號發射系統;地面無線電遙測信號接收系統;飛行員地面操縱無人駕駛飛機的控制台等;以及地面電源;地面仿真試驗設備都是重新研製的。從6月29日開始研製,於當年十·一國慶前基本上完成自動起飛,空中遙控飛行,無線電引導著陸等項目的初步試飛。在校內外協作下,於1959年2月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空軍、航空部門、北京市領導檢查機上確實無人並加鎖後,自動飛上藍天、空中遙控各種姿態和一定範圍航線飛行,最後安全的自動著陸,實現了中國第一次無人駕駛飛機的成功飛行,開拓了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技術的新篇章。
航空發動機航空發動機
系統仿真理論與技術套用
文傳源在組織、領導和參加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的研製時,即採用林克機進行無線電遙控系統的發射、接收和控制林克機的地面飛行仿真試驗,對無人機空中試飛起到了安全保障作用。隨後即開始組織研製三自由度飛行動態轉台,由於經費及其它客觀原因,進展緩慢。1962年任新成立的飛彈自動控制系系主任兼第八研究室(控制研究室)主任期間,除完成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外,建成由一自由度轉台、紅外目標仿真器與模擬計算機組成的紅外導引空空飛彈平面攻擊仿真系統。
接著進一步開展三自由度液壓轉台與具有近500個放大器的大型模擬計算機(與上海嘉定儀器廠合作)的研製工作。“文化大革命”前夕大型模擬計算機已製成,三自由度液壓轉台正在加工。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被批判為“大、洋、全”,將計算機和轉台分別撥給其他單位,從而使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飛彈三自由度動態仿真系統夭折了。“文化大革命”後,文傳源重新擔任自動控制系主任,再次組織力量,研製成三自由度液壓轉台,獲1985年國家科學進步三等獎。同時三自由度飛行控制仿真系統也初具規模,並正在擴建為具有較高水平數學仿真與半物理仿真功能的航空航天部的開放實驗室。 1975年文傳源擔任殲擊機飛行模擬機總體設計組組長。該飛行模擬機於1983年通過國家鑑定,填補了空白,並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中國計算機套用一等獎。
《航空學報》《航空學報》
1979年中國自動化學會建立系統仿真專業委員會。1988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國系統仿真學會,文傳源在第一屆理事會上被推選為理事長。
文傳源在其“仿真技術的幾個問題和發展”一文中對仿真系統和系統仿真下過定義。仿真系統的定義是:“套用數學模型、相應的實用模型和裝置(如風洞試驗的飛機模型、飛行模擬機視景系統的地景模型等)、計算機系統以及部分實物組成系統,對某一給定系統進行數學模擬、半實物模擬、實物模擬,以便分析、設計、研究這給定的系統,或者利用這組成的系統訓練給定系統的專業乘務人員”。系統仿真的定義則為:“系統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相似原則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學科”。1989年文傳源又在“系統仿真在中國的發展”一文中對系統仿真的學科定義作了如下重要修訂:“系統仿真是建立在相似理論,控制理論、系統科學及計算機技術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和試驗性學科”。並撰寫了“相似理論的探索和研究”此文論述了相似概念的普遍存在,相似理論的涵義,相似方式,相似方法等,初步形成系統仿真學科中相似理論的體系,對仿真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飛行器主動控制與綜合控制
1981年文傳源給研究生講授了“大系統理論與主動控制技術”。在1982年航空科技發展規劃會上發表了“航空自動控制的兩個新階段(主動控制,智慧型控制)”,論述了隨控布局、主動控制、綜合控制與智慧型控制方面理論、技術和控制方案。指導碩士生進行了直接力控制、顫振抑制系統的建模、分析、設計與研究;飛行/火力綜合控制,飛行/推進綜合控制,飛行/推進/火力綜合控制系統的建模、分析、設計與研究;並研製了飛行/推進/火力綜合控制系統光纖匯流排分散式計算機仿真試驗設備,通過部級鑑定,獲得好評。並指導了博士生進行大系統理論中重疊原理,基於幾何方法的分散化控制,分散式容錯軟體的理論與套用研究。為進一步深入開展綜合控制技術和理論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CIMS和專家系統研究
1987年4月文傳源應邀參加在西安618所召開的飛控系統CIMS(FCS—CIMS)討論會。後來5月16日成立以文傳源為主任的北航FCS—CIMS研究中心,並接受了航空工業部FCS—CIMS方案論證報告任務。8月20日完成“飛行控制系統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方案論證報告”,約20萬字。文傳源除組織整個論證報告的撰寫外,還寫了“前言”和“FCS—CIMS中的資料庫、知識庫管理系統。這論證報告後來成為航空工業部機載設備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ABE—CIMS)的主要基礎”。指導博士生進行了CIMS網路性能評價仿真研究。所有這些為今後開展ABE—CIMS等的設計與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系統論與人體科學研究
1989年以文傳源為學科帶頭人的“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博士點,除飛行控制系統設計;綜合化,分散化控制與分散式計算機系統及其可靠性;系統仿真;和專家系統與智慧型控制研究方向外,經學校同意增加了“系統論與人體科學”的研究方向。1990年1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領導和學校科協的關懷和支持下,成立了屬民眾性科研團體但具有實體性質的系統論與人體科學中心。文傳源被選為中心主任,這中心正有計畫地開展科研活動。1989年文傳源在其“相似理論的探索與研究”中,從系統論出發詳細論述了人體複雜神經系統的相互關聯,信息傳輸,轉換與整合及其相似性。1990年10月中國系統仿真學會在杭州召開的“系統仿真學科討論會”上,文傳源作了“系統仿真及仿真方法”的報告,文中論述了:人體神經元、神經元網路的機理,信息傳遞,經絡系統及其相互關聯,人體特異功能的機理,以及它們的仿真方法。文傳源正指導碩士生研究神經元網路在控制系統中的套用。文傳源還在系統論與人體科學研究中心作了有關易經哲理方面的報告。這一研究方向具有廣闊前景,影響深遠,並已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

人才培養

1952年院校調整時,文傳源參加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工作並任教。擔任過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系主任的工作。在教學管理上文傳源主張合理和嚴格要求,在教學方法上主張啟發式教學以及理論結合實際;在學術思想上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他為本科學生講授過:飛機設備,發動機設備,調節原理,風洞研究,自動與遙控等課程。為研究生講授過:變參數控制系統,最優控制,大系統理論與主動控制技術等。指導博士生的學位課程有:大系統理論,計算機控制系統可靠性理論與誤差分析,分散化與分散式計算機控制系統,綜合化、分散化控制與分散式計算機系統,可靠性理論,系統仿真等。
文傳源是第一批批准的博士導師,他研究了古今中外培養高等學識人才的形式和方法,提出培養碩士生應為:在技術教學上結合專業繼續加深加廣基礎和專業基礎的教育。為此安排學習一些必要的課程;在科研和實踐環節方面,結合專業,結合具體科研項目,分析、設計或建立某一控制系統或項目,進行仿真試驗或系統試驗,寫出碩士論文。
博士生的培養方式為:在技術教學上突出因材施教、強調創新。結合專業與科研方向深入學習1~2門專業、專業基礎課。在學習過程中,博士生定期集中交流學習心得和觀點。學完一門課寫出一篇學習總結,一篇評論性文章,歸納分析本門課程的不同分析方法,不同論點和結論,自己的看法和發展動向,為博士論文開題和內容作準備。在進行科研和寫論文期間,博士生定期(每星期一次或每月三次)集中匯報,交流和討論,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碩士生博士生的選題原則是:選題結合科技基金課題或項目;基金課題和項目結合博士點的重大科研任務;重大科研任務結合專業方向。碩士生的課題著重分析,設計以及與試驗室建設相結合,並應注意不同屆碩士生研究課題的前後銜接,不斷深入。此外應考慮碩士生的研究課題與博士生課題之間的有機銜接。使博士生能在碩士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大幅度深入和創新。反之又可繼續提高碩士生課題的深度和質量。如此良性循環,收益不淺。據已畢業的博士生來看,他們分別建立了:時域重疊原理體系;用幾何方法開拓了分散化關聯集,分散化系統的不變子空間,多個控制站的分散化系統不變子空間及相容問題等;異步會談向後錯誤恢復的分散式容錯軟體結構和程式設計記法;並行處理系統的處理效率,系統結構和任務粒度;模糊可靠性理論等。這些博士論文均屬國內外高水平博士論文的範圍。綜上所述,文傳源在精心培養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科技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文傳源在工作上嚴以律己,雖年逾古稀,但仍身心健康,每天堅持約十小時工作。除積極參加綜合化,分散化,智慧型化控制;系統仿真,CIMS等高技術領域研究和培養研究生外,還開闢了系統論,人體科學和人機系統新的研究領域,並積極開展科研,試驗和學術活動。
2014年11月,文傳源教授捐贈10萬元,用於北航學生的獎助學金。

社會任職

時間
單位
職務
1943-1948年
航空委員會
技術附員,教員
1949-1951年
人民空軍訓練部
機械參謀
1951-1952 年
華北大學工學院航空專業組
講師,副教授
1952年起
北京航空學院
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系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名譽系主任
1960-1991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
先後擔任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榮譽理事
1988年
航空航天部二○四所
兼職研究員,航空航天部ABE—CIMS專家組組長
1989年
中國系統仿真學會
理事長
航空部(現為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員會
委員

人物評價

文傳源同志作為一個具有70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嚴格地要求自己,高齡仍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時刻關心下一代,參與“雙關工程”活動;他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仍堅持伏案工作,筆耕不輟。他“愛生如子”,幾十年如一日,為學生無私奉獻。1998年和其他獲獎者及校友一起,捐出了其中獲國家級教學一等獎的全部獎金,設立“馭遠獎學金”共10萬元;2014年10月,文先生再次為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發展基金捐贈10萬元,用於學生的獎助學金。2007年他獲校“老有所為成果獎”,2011年他獲工業和信息化部“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的稱號。
世紀老人文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魂牽夢繞的北航,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好老師、好長輩無比痛心。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對國家、民族的一片赤誠之心;學習他始終瞄準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前沿,嚴謹治學、鍥而不捨、不斷創新、勇攀高峰,為祖國首創兩個第一的獻身精神;學習他生活樸素,一身正氣,言傳身教、為人師表、誨人不倦、與時俱進,為祖國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對我國教育事業與航空航天領域控制與仿真事業傾注的畢生心血,做出的傑出貢獻,將永存於我們的心中。斯人已逝,風範長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