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祖忘典,並無可查證之出處,可能是以訛傳訛之詞,應該是“數典忘祖",兩個詞語含義迥然,但常易混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數祖忘典
- 拼 音: shǔ diǎn wàng zǔ
- 解 釋:談論歷來的制度把祖先的職守忘了
- 出 處:先秦·左丘明《左轉·昭公十五年》
數典忘祖,數祖忘典,
數典忘祖
【拼 音】 shǔ diǎn wàng zǔ
【解 釋】 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出 處】先秦·左丘明《左轉·昭公十五年》記載,晉國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周景王責問晉國為什麼沒有貢物。籍回答說是因為晉國從來沒有收到過周王室的賞賜。周景王一一舉出晉國受賞的事情,說“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責備「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裔,竟不知祖上經歷的事情。
《左傳·昭公十五年·傳》: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後,籍談為介。既葬,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壺。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撫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其後襄之二路,釒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勛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用 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人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況周秦兩家,實為南宋導其先路,數典忘祖,其謂之何?”
高燮《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吁嗟假學何其多,數典忘祖聖所呵。”
【近義詞】 崇洋媚外
【反義詞】 飲水思源
數祖忘典
——並無可查證之出處,可能是以訛傳訛之詞,或僅能從字面意思強解為”數說祖宗的東西而忘卻了常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