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走進現代化學與生物

數學走進現代化學與生物

拓撲學中的手性和數學走進生物大分子序列。第一部分是一次演講的綱要。手性就是左右不對稱性,是自然界的常見現象,在化學中日益重要。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學走進現代化學與生物
  • 作者姜伯駒
  • ISBN:9787030178930
  • 定價:17.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3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拓撲學中的手性和數學走進生物大分子序列。第一部分是一次演講的綱要。手性就是左右不對稱性,是自然界的常見現象,在化學中日益重要。本文介紹了作者和王詩歲教授合作的一個科研課題的來龍去脈。從材料化學家1982年的實驗和問題、拓撲學家1986年的回答,提出我們自己的新概念與新問題。解釋了所涉及的數學概念,以及關於平面性的經典定理,陳述了我們得到的數學定理,但是略去了邏輯嚴密的數學證明。值得注意的看點,一是當代數學與自然科學的呼應和互動。二是作者們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思路,問題的化學背景和幾何形象所提供的線索。邏輯並不是故事的主角。
第二部分就一些計算分子生物學問題,來看數學正在走進生物學,並展示其中數學能起什麼作用,怎樣起作用。討論了大規模DNA測序時的序列拼接問題,闡述了利用Euler圖的數學模型進行DNA序列的精確拼接方法;介紹了序列比對的決定性方法——動態規劃法,及利用隨機性的兩種快速方法,介紹了模體搜尋的一個決定性算法模型,以及一個利用短串表達序列的模體搜尋方法,並對算法成功的機率進行了分析與估計。
《數學走進現代化學與生物》通俗易懂,適合中學生、大學生和數學愛好者閱讀。

圖書目錄

拓撲學中的手性——拓撲學與化學結緣
1 引言
2 手性的數學定義
3 莫比烏斯梯的故事
4 標記式手性與圖形的平面性
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數學走進生物大分子序列
6 引言
7 基因測序中的故事
8 序列比對(alignment)算法
9 模體(motif)搜尋的機率方法
參考文獻
附錄1 信息熵的概念
附錄2 最大似然的估計

作者簡介

姜伯駒,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1937年生,浙江蒼南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拓撲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在不動點理論中尼爾森數的計算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所創的方法在國外稱為“姜廣群”、“姜空間”。20世紀80年代,運用低維拓撲學的理論和方法,全面解決了已有五十年之久的“尼爾森不動點猜想”。之後又開拓了尼爾森式的周期點理論,並進一步探索其與低維動力系統的聯繫。1982年和1987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二等獎。1988年獲陳省身數學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2年獲華羅庚數學獎。主要著作有:《一筆畫和郵遞路線問題》,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尼爾森不動點理論講座》(英文),美國數學會,1983年;《繩圈的數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同凋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姜伯駒,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1937年生,浙江蒼南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拓撲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在不動點理論中尼爾森數的計算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所創的方法在國外稱為“姜廣群”、“姜空間”。20世紀80年代,運用低維拓撲學的理論和方法,全面解決了已有五十年之久的“尼爾森不動點猜想”。之後又開拓了尼爾森式的周期點理論,並進一步探索其與低維動力系統的聯繫。1982年和1987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二等獎。1988年獲陳省身數學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2年獲華羅庚數學獎。主要著作有:《一筆畫和郵遞路線問題》,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尼爾森不動點理論講座》(英文),美國數學會,1983年;《繩圈的數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同凋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