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網路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是2016年11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必勝。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字網路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
- 作者:石必勝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頁數:404 頁
- 定價:49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04538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數位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影響已經涉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不正當競爭等多個領域,現階段數字網路環境下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研究具有緊迫性與必要性。本書緊密結合作者長期從事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時親自參與審判、關注的多個案例和法律檔案,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為支撐,全面梳理了其對數字網路技術相關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焦點問題的思考與論證。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涵蓋電子商務、作品數位化技術、網路傳播技術、計算機字型、網路不正當競爭糾紛等多方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問題,還涵蓋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智慧財產權注意義務、網路著作權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智慧財產權訴訟中的鑑定範圍等內容。讀者對象:智慧財產權法官、律師、智慧財產權管理人員、智慧財產權教學研究人員、網路媒體工作者等。
作者簡介
石必勝,法學博士,智慧財產權法學博士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原法官,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承辦和參審智慧財產權案件2500多件,承辦案件多次入選“中國法院十大智慧財產權案件”和“中國法院十大創新性智慧財產權案件”。曾參與和執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多個智慧財產權規範性檔案。在《法學研究》《智慧財產權》等報刊上發表100餘篇學術和專業文章。出版專著《專利創造性判斷研究》《專利權有效性司法判斷》。合著或參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指南〉理解與適用》《SelectedChinese PatentCases》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智慧財產權注意義務
第一節 確定網路服務提供者法律責任的基本思路
一、侵權認定的基本步驟
二、事前應知公開傳播事實的認定
三、事後應知公開傳播事實的認定
四、事前應知侵權性質的認定
五、事後應知侵權性質的認定
六、是否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認定
七、相關法律規範的理解和適用
第二節 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事前智慧財產權注意義務
一、一般不進行事前審查的原因
二、“黃賭毒審查”與智慧財產權注意義務
三、直接獲得經濟利益與事前審查
四、特定服務模式與事前審查
五、改變信息內容與事前審查
六、對事前審查兩種標準的評價
七、著作權糾紛中的事前審查標準
第二章 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
第一節 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糾紛的程式問題
一、管轄相關問題
二、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確定
三、被告的確定
四、訴的合併與分離
五、對重複侵權的處理
六、證據規則
第二節 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糾紛的實體問題
一、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糾紛的主要實體問題
二、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關鍵因素
三、確定注意義務的基本原則
四、負事前注意義務的情形和標準
五、對價過濾措施的合理性分析
六、事後注意義務的三種標準
七、高度蓋然性標準的具體適用
第三節 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的事前注意義務
一、案件基本事實
二、一審判決和抗訴意見
三、二審判決意見
第三章 作品數位化技術與著作權司法保護
第一節 作品傳播新技術的著作權合法性
一、作品傳播新技術是否會發展作品類型
二、作品傳播新技術是否會增加作品傳播利益
三、作品傳播新技術是否會減損或轉移舊有作品傳播利益
四、作品網路傳播新技術的合法性分析
五、小結
第二節 作品數位化著作權糾紛的主要原因
一、案件基本特點
二、學位論文數位化糾紛的主要原因
三、圖書數位化糾紛的主要原因
四、期刊數位化糾紛的主要原因
五、作品數位化糾紛的其他原因
第三節 作品數位化著作權糾紛的問題和建議
一、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歸屬問題
二、雜誌社對期刊是否享有著作權的問題
三、圖書館使用數字作品的公益性問題
四、關於著作權授權契約的解釋問題
五、數字作品的傳播與信息網路傳播權
六、避免作品數位化著作權糾紛的主要建議
第四節 作品數位化與合理使用的認定
一、首例谷歌數字圖書著作權糾紛案引發的問題
二、傳播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一審觀點
三、傳播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綜合評價
四、複製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一審觀點
五、複製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綜合評價
六、小結
第四章 網路傳播技術與著作權司法保護
第一節 定時線上播放侵權的法律適用
一、對WCT第8條的正確理解
二、“選定的時間和地點”與互動性
三、信息網路傳播權的立法目的
四、信息網路傳播權的缺陷及修改建議
五、立法目的解釋視角下的定時線上播放問題
六、社會效果視角下的定時線上播放問題
七、文義解釋視角下的定時線上播放問題
八、小結
第二節 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的法律邏輯
一、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主要法律邏輯
二、不同法律邏輯的論理過程
三、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與《侵權責任法》的適用
四、區分積極權能與消極權能的合理性
五、《著作權法》第10條與第48條的適用關係
第三節 連結不替代原則
一、下載連結的利益局
二、下載連結的社會成本
三、下載連結的經濟分析
四、連結不替代原則視角下的加框連結問題
五、連結不替代原則視角下的搜尋連結問題
六、連結不替代原則的法律邏輯
第五章 計算機字型著作權司法保護
第一節 漢字字型檔中單字字形的獨創性
一、漢字字型檔的主要製作過程
二、原始字稿的形成過程及獨創性
三、修字的具體過程和要求
四、單字是否體現修字設計師的個性
五、原始字稿作者與漢字字型檔中單字的關係
六、原始字稿作者是否有獨創性貢獻的決定因素
七、小結
第二節 漢字字型檔電腦程式的著作權屬性
一、漢字字型檔的計算機語言的構成
二、代碼化指令序列的電腦程式屬性
三、輪廓指令序列的獨創性分析
四、顯示控制指令的作用
五、全局顯示控制指令序列的獨創性
六、單字顯示控制指令序列的獨創性
七、單字字形與顯示控制指令的關係
八、小結
第六章 網路不正當競爭糾紛的司法規制
第一節 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的起源和含義
一、網際網路競爭的四項基本原則
二、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的含義
三、插標糾紛的不正當競爭分析
四、修改搜尋框提示詞糾紛的不正當競爭分析
五、小結
第二節 網路不正當競爭中的公共利益考量
一、公共利益的三個層次
二、是否應當考慮三個層次的公共利益
三、需要保護的公共利益的範圍
四、不同層次的公共利益如何協調
五、可以引入公共利益的法律規範
六、可以引入公共利益的法律適用方法
第三節 網路不正當競爭糾紛的激勵分析
一、激勵分析的含義及特點
二、激勵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激勵分析與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
四、激勵分析在搜尋結果插標糾紛中的套用
五、激勵分析在廣告過濾糾紛中的套用
六、激勵分析在新技術使用糾紛中的套用
七、小結
第四節 自律公約對認定網路不正當競爭的影響
一、公認的商業道德的判斷依據
二、是否需要對自律公約的約定進行甄別
三、如何對自律公約的約定進行甄別
四、自律公約是否具有契約效力
五、小結
第五節 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的理解和適用
一、應當如何討論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
二、如何理解“公益”
三、對公益優先原則的評價四、如何理解“干擾”
五、如何認定“干擾”
六、如何理解“惡意”
七、如何認定“惡意”
第七章 網路著作權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
第一節 損害賠償的實踐難題與基本目標
一、賠償原則和計算方法
二、實踐中的難題
三、著作權的三種交易方式
四、賠償損害的基本目標
第二節 損害賠償方案的經濟分析
一、交易成本與損害賠償方案選擇
二、理想方案的套用示例
三、追訴成功機率與交易成本
四、市場失靈與交易成本
第三節 對《北京高院損害賠償意見》的評價
一、損害賠償原則與交易成本
二、作品類型與交易成本
三、過錯程度與交易成本
第四節 以司法標準為參照的現實賠償方案
一、文字作品的賠償標準
二、攝影作品的賠償標準
三、影視作品的賠償標準
四、音樂作品的賠償標準五、合理開支
第八章 智慧財產權訴訟中的鑑定範圍
第一節 確定鑑定範圍的基本思路
一、鑑定的性質
二、鑑定的必要性
三、鑑定範圍的判斷方法
第二節 著作權侵權糾紛中的鑑定範圍
一、是否具備獨創性的認定
二、是否抄襲的認定
三、計算機軟體侵權的認定
第三節 專利權糾紛中的鑑定範圍
一、專利權保護範圍的認定
二、是否落入專利保護範圍的認定
三、專利創造性的判斷
第四節 商業秘密侵權糾紛中的鑑定範圍
一、是否構成商業秘密的認定
二、是否存在侵權行為的認定
附錄
附錄一《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附錄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司法解釋》
附錄三《北京高院網路著作權指導意見(一)》
附錄四《北京高院電子商務解答》
附錄五《北京高院視頻分享審理指南》
附錄六《北京高院損害賠償意見》
附錄七本書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