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寄主因子(IHF)對水稻基腐病細菌致病性調控機理研究

整合寄主因子(IHF)對水稻基腐病細菌致病性調控機理研究

《整合寄主因子(IHF)對水稻基腐病細菌致病性調控機理研究》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劉瓊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整合寄主因子(IHF)對水稻基腐病細菌致病性調控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瓊光
  • 依託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玉米狄克氏菌(Dickeya zeae,簡稱D. zeae)是世界上重要病原細菌,侵染水稻、玉米、馬鈴薯和香蕉等10多種寄主植物。由該菌引起的水稻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我國15個省市先後報導發生,嚴重時造成水稻絕產,目前對該病原細菌的致病性及其調控機理了解較少。申請人前期研究首次發現,整合寄主因子( integration host factor,IHF)是水稻基腐病菌的全局性調控因子,包括IhfA和IhfB兩個亞基,在致病性調控中都起重要作用,但其調控機理尚不清楚。本項目擬通過構建突變體,致病表型測定、鏈特異性轉錄本測序分析、蛋白表達純化、DNA-蛋白質互作等研究方法和技術,分析IHF所調控的下游致病基因,明確IHF結合的DNA特徵及其調控分子機理。項目的完成對於深入了解D.zeae致病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尋找新的藥物靶標和病害防控策略,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水稻基腐病菌為研究對象,通過鑑定和分析IHF所調控的致病表型、鏈特異性轉錄本測序分析、預測啟動子、表達純化蛋白,分析IHF所調控的下游致病基因,明確IHF結合的DNA特徵及其調控機理。目前水稻基腐病菌致病性調控研究還不完善,在完成計畫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本項目還開展了水稻基腐病菌致病性調控相關的其它方面的研究,目的是為今後揭示IHF與其它調控因子之間的關係奠定基礎。 因此,在該項目經費的資助下,我們還進行了DNA結合轉錄調節子HU功能分析、水稻基腐病菌flhDC和fliA基因的功能研究、Tat系統有關基因和hfq等基因的功能研究,各方面研究均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和研究結果: (1)首次明確了整合宿主因子(Integration host factor,IHF)和DNA結合轉錄調節子HU、flhDC和fliA、Tat系統和hfq在水稻基腐病菌致病性中的重要作用。 (2)獲得了IHF突變體和野生菌EC1的轉錄組學,突變體與野生菌EC1基因組轉錄表達中,共有1080個基因表達差異,其中下調的基因442個,上調的基因638個,涉及細菌的分泌系統、蛋白質、胺基酸、脂肪酸組成與代謝,細胞結構、組分、細胞生物功能等諸多方面。 (3)明確了IHF綜合調控水稻基腐病菌的運動性、生物膜、胞外降解酶和致病毒素,IHF是水稻基腐病菌致病性所必須的。 (4)構建了IHF的α-亞基ihfA的原核表達載體,獲得了濃度為1.37mg/mL的純化蛋白。 (5)EMSA驗證了IHF與雙鳥苷酸環化酶啟動子特異性結合,其結合的位置為該基因上游區域-214bp位置,特異結合的DNA序列為5’-TTATCAGTTGATTA-3。 (6)明確了DNA結合轉錄調節子HU、Tat分泌系統和sRNA伴侶分子Hfq調控水稻基腐病菌致病性的可能機制和調控模式。 在本項目資助下完成的研究結果和研究進展,對於深入了解D.zeae致病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完善D.zeae致病性調控網路,尋找病害防治的藥物靶標,為發展新型、有效和可持續病害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