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乾隆七年(1742年),
沈萬三後人沈本仁始建敬業堂。
1983年後,開始敬業堂的修復工程,先後修復了松茂堂、茶廳和大堂樓,開通了走馬樓,後廳屋也已與波光粼粼的銀子浜溝通。經過修繕的沈廳,恢復了清代建築的風貌,成為旅遊景點。
1986年、1990年、1996年,敬業堂歷經三次維修。
2019年,開展敬業堂保養工程。
建築格局
敬業堂占地面積29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小青瓦屋面上築哺雞脊。面闊三間8.3米,進深8界9.2米,檐高2.9米,扁作構架。內四界前連鶴頸軒,後連雙步。軒樑上刻有精美雕花,描金。四界大樑上置荷花凳坐斗,斗上置山界梁。邊間歩柱設有落地罩。兩側連有廂房,連線大廳。敬業堂共有七進五門樓,分布在中軸線兩端,由三部分組成:前部是水牆門、河埠,供停靠船隻、洗滌之用;中部是牆門樓、茶廳、正廳,為接送賓客、辦理婚喪大事及議事之處;後部是大堂樓、小堂樓、後廳,為生活起居之處。其有大小一百多間房屋,是典型的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
主要建築
正廳
正廳占地面積170平方米,面闊11米,進深11米。前後有廊,廳的兩邊是次間屋,樓與前後廂房相接。屋面為硬山式頂,廳內樑柱上刻有龍鳳花卉浮雕,圖案形象生動。正廳上,高懸清末狀元
張謇書寫的“松茂堂”匾額。全廳方磚鋪地,堅實莊重。廳後兩側
天井種有竹子。
門樓
廳前門樓宏偉壯觀,高達6.5米,上覆飛檐翼角,下承磚砌斗拱,兩側有座花蓮,下面是五層磚雕,布置緊湊。正中有額,刻有“積厚流光”四字,四周額框鐫有精細的“紅梅迎春”浮雕,構思精巧。
大常樓
大常樓造型古樸渾厚,上下層梁枋上記刻有各式如意吉祥的圖案。地板大多是60厘米左右寬的單幅松板堅固結實。
小堂樓
小堂樓以天井和大堂樓分隔,次間相連。
走馬樓
走馬樓繞七進敬業堂一圈成橢圓形,樓面窄窄寬寬,曲徑通幽,風格獨特。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據清《周莊鎮志》記載:“沈本仁早歲喜歡邪游,所交者皆匪類,及父歿者有言'不出三年,必傾家者’。本仁聞之,乃置酒,召諸匪類飲,各贈以錢,而告之曰:‘我今當為支持門戶計不能與諸君游也!’”。於是,沈本仁閉門謝客,經營家業,拓建大宅,置廣廈百餘間,成為一鎮巨室,並取名“敬業堂”以示敬業之意。
相關人物
沈萬三,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今浙江湖州南潯)人,祖上遷居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東蔡村。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 敬業堂的第五進中,就安放著沈萬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閃閃的聚寶盆,人們總要用硬幣砸一下沈萬山的金元寶,據說砸中了,就能招財進寶。
文物價值
敬業堂為
沈萬三後人修建,具有紀念意義,建築布局合理,是典型的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在建築、歷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指引
自駕:自周莊鎮人民政府出發,路程約為3.3千米,約11分鐘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