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綠雪產於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敬亭綠雪形似雀舌,挺直飽潤,色澤嫩綠,白毫顯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分為一、二、三共四個等級。飲評者有詩讚譽: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綠勻嫩香氣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飄。
基本介紹
- 地址: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
- 顏色:挺直飽潤,色澤嫩綠,白毫顯露
- 味道:嫩香持久,回味甘醇
傳統加工工藝,春到綠茶香,歷史淵源,品質特點,茶史追溯,鑑賞,
傳統加工工藝
敬亭綠茶產於安徽敬亭山茶場。
採摘時間:敬亭綠茶要早采嫩摘,一般三月中旬開園,至四月中下旬,採制期四十天左右。
採摘標準:《宣城縣誌》中記載了清代施閏章《敬亭採茶》詩:"一榻松蔭路,因貪茶候閒。呼朋爭手摘,選葉入雲還。竹色翠連屋,林香清滿山。坐看歸鳥靜,月出半峰間。"從"呼朋爭手摘,選葉入雲還"的詩句中得到啟示,採摘敬亭綠雪茶既要搶時間多採茶,又要上高山採好茶。因此,要進行選葉,採摘標準為:一葉包一芯、身長三公分,芽葉一樣長,採摘要鮮嫩。做到對夾葉、老葉、病葉、焦邊葉等六不採。做到輕采輕放,勤采勤放。採回的鮮葉還要進行驗收、攤放、分級,付制前,要進行揀剔。當天鮮葉天不能隔夜。
加工工藝:分殺青、理條、烘乾三道工序。
殺青:用平口鍋殺青,茅草為燃料。鍋溫為150度-180度,不能過高,高了產生焦邊焦葉和泡點,低了殺青時間過長,葉色變暗,還有可能出現紅梗紅葉,每鍋投葉量為0.25公斤。
理條:在理條做形過程中,手勢要輕快,要抓的淨、抖的開、理的直,到葉張柔軟變為翠綠,青氣消失,揮發出使人愉快的青香即出鍋。出鍋後,攤涼片刻,及時上烘。
烘胚:分毛火和足火兩個步驟。毛火用明火快烘,烘到七成乾下烘攤放。足火為暗火長烘,一直烘到足乾為止。從毛火到足火既要掌握好火溫,切不能走煙,還要輕翻勤翻。烘好後的成品茶一定要白毫顯露,色澤嫩綠。隔二、三天后將成品茶再次復烘提香,即可裝桶(袋)密封入庫,貼上標籤,標上名稱、等級、產地、採制日期。
敬亭綠雪採制精細,工藝精湛,其整個採制過程為純手工製作的傳統工藝,烘乾整個過程用炭火,每斤乾茶約3.5萬隻芽頭,足見傳統工藝的名茶之稀有和珍貴。
春到綠茶香
又是一年三月三,遊人如織敬亭山。閒暇的周末,在春日暖陽的引路下,穿過徐徐的清風,我徒步來到敬亭山,呼吸著屬於春的氣息。
素有“江南詩山”美譽的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晉為避晉文帝司馬昭之諱,故改稱敬亭山。稱其為“詩山”,自是因詩而得其名,據說,自南齊以來,李白、王安石、白居易、朱元璋、陳毅等400餘位歷代名人先後來此登山遠眺、吟詩作賦,吟詠敬亭山的詩詞僅出自名家之口的就數以千計,因此,敬亭山擁有了“江南詩山”的美譽,繼而成為一座中國的名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海拔僅324.1米的敬亭山,並未被歷史的塵埃所掩蓋,也沒因平庸的外貌而顯得遜色,它滿腹經綸,它飽經滄桑,它早已淡漠了人間的繁花似錦,它依舊靜靜地守候在那裡,等待著每一個發現它美的人。
春日裡的敬亭山格外熱鬧,遊人或三五成群,或獨自前往,歡聲笑語給這山增添了幾分生氣。陽光透過翠竹,星星點點的光斑印在石板路上;整齊的茶樹越過殘雪,散發著勃勃生機;映山紅在灌木的映襯下,顯得躍躍欲試……此景之美,讓人不由心頭一動:春天來了!
春到敬亭,不得不看的是綠,不得不品的是茶。敬亭山的好茶非敬亭綠雪莫屬。敬亭綠雪名於明代,關於茶名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敬亭山下有位綠雪姑娘,她心靈手巧,制出的茶香如蘭花,開湯後杯中白毫如雪花紛飛,杯頂如祥雲升騰。後來,城裡的一個惡霸看上了綠雪姑娘,搶了她的茶園並要霸占她,綠雪姑娘堅貞不屈,縱身一躍跳下山崖,人們為了紀念她,遂將敬亭山茶改為“敬亭綠雪”。而今,雖然傳說中的綠雪姑娘早已不知去向,可敬亭綠雪的香氣仍然飄溢千里。
有人曾這樣形容敬亭綠雪,稱其“形如雀舌,挺直飽滿,色澤翠綠,湯色明亮,白毫翻滾,如雪茶飛舞,似綠霧結頂。”我雖不是個嗜茶、懂茶的人,可被這美麗的文字吸引了,敬亭綠雪的茶香、茶色、茶味、茶韻讓人沉醉。
學生時代極少喝茶,工作後,每天一杯綠茶倒也成了習慣,只是不喜濃茶。早晨,習慣性地衝上一杯淡淡的綠茶,只見羽毛似的茶葉在玻璃杯中恣意舞蹈,不一會兒,水便有了青青的色彩,茶香乘著熱氣散發了出來,在杯頂裊裊升起。我想,“如雪茶飛舞,似綠霧結頂”說的就是這個吧。待茶涼了些,捧起那杯飄散著氤氳香氣的綠茶,深深吸口氣,輕輕喝一口,那清香甘甜的味道,頓時沁入心扉、淳香繞舌,疲乏似乎在霎那間煙消雲散。
登至敬亭山的半山腰處,古老的茶社因幾年前的一場山火早已不復存在,至今尚未重建,於是,每每走到此處,都會有些遺憾,總會想起年少時和家人在這山間圍坐喝茶的情景。那時的我,自是更不懂茶,可清泉沖泡、山中小飲的別樣體會,卻給年少的我帶來了滿心的歡喜。
時光荏苒,如今,桌上的那杯茶早已有了更多的種類,紅茶、花茶、普洱茶……然而,不管怎樣變化,終也替代不了那一杯清清爽爽的綠茶。人生如茶,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對綠茶的執著或許是因為信奉這樣一句話。
古人云:茶是儒,是仁、義、禮、智、信;茶是佛,是來世淨土的精神寄託;茶是道,是樂天知足的自我心靈安慰;茶是和,充滿著怡情溫柔,至善至美;茶是靜,充滿著清淡天地之氣,養精蓄銳。中國的茶道與千百年來推崇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然而,我是還沒能體悟到這種境界的。茶於我而言,既是舊友,又是新朋,品茶的歡愉雖然平常,卻也是一生的一大快事。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笑看窗外風起雲舒。”于山,於茶,於你,於我,在春日裡,這樣的情境更是美不可言。
歷史淵源
敬亭綠雪產於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宣州產的茶葉以“敬亭綠雪”、“高峰雲霧”和“水東橫紋”聞名,其中以“敬亭綠雪”最為著名。“敬亭綠雪”久負盛名,《宣城縣誌》上記載有:“明、清之間,每年進貢300斤”。清康熙年間(1662-1722),宣城(今宣州市)詩人施潤章在京都翰林院修明史,飲敬亭綠雪後即作詩讚:“馥馥如花乳,湛湛如雲液……枝枝經手摘,貴真不貴多”。
敬亭綠雪約於清末失傳,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場研製恢復,1978年研製成功,後多次獲名茶稱號。現與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合稱安徽省三大名茶。
品質特點
“敬亭綠雪”茶形如雀舌,茶葉肥壯,全身白毫,色澤翠綠;泡後,湯清色碧,白毫翻滾,如雪茶飛舞;香氣鮮濃,似綠霧結頂。
茶史追溯
敬亭綠雪為我國歷史名茶,名於明代,曾為貢茶,據《宣城縣誌》載:"明、清之間,每年進貢300斤"。關於敬亭綠雪茶名的由來,還有個傳說呢。傳說古時敬亭山下有位綠雪姑娘,她心靈手巧,制出的茶香如蘭花,開湯後杯中白毫如雪花紛飛,杯頂如見祥雲升騰。後來,城裡一個惡霸看上了綠雪姑娘,搶了她的茶園並要霸占綠雪姑娘,姑娘堅貞不屈,縱身跳下山崖。人們為紀念她,遂把敬亭山茶改為"敬亭綠雪"。敬亭綠雪約於清末失傳,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場研製恢復,1978年研製成功,後多次獲名茶稱號。現與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合稱安徽省三大名茶。
鑑賞
敬亭綠雪的品質特徵是:形如雀舌,挺直飽滿,茶葉肥壯,全身白毫,色澤翠綠;泡後,湯色清澈明亮,白毫翻滾,如雪茶飛舞;香氣鮮濃,似綠霧結頂。敬亭綠雪分特、一、二、三共四個等級。因小環境而異,乾茶呈板栗香型、蘭花香型或金銀花香型。飲評者有詩讚譽:“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綠勻嫩香氣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