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之謎

敦煌:藏經洞之謎

地處甘肅省西部的敦煌,曾經是聞名中外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亦是中國與世界接壤之城市,將南面的印度、西面的中亞,以及歐洲連成一線。歷經幾度盛衰,千百年來,無數中外僧侶、商旅穿梭往還,融匯古代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及中亞等古文明精髓,孕育出璀璨的敦煌文化,當中 有 包涵涵 建築、雕塑、繪畫等多元藝術的莫高窟,可謂敦煌文化的具體呈現! 由中央電視台製作的《敦煌》,深入拍攝莫高窟735個洞窟其中的77個,當中包括50個從未對外開放過的洞窟。此紀錄片段預告上兩年時間,全高清攝製,以鏡頭探索此莫高窟長達二千年的建造歷史、文化內涵,史無前例,彌足珍貴。節目分為九集,主持人林保怡每次會邀請一位八十後女嘉賓,以現代人的視點,認 知、欣賞敦煌,這個被譽為世界藝術寶庫的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藏經洞之謎
  • 製片地區:中國
  • 導演周兵
  • 製片人谷雲龍陳曉夏
  • 類型:紀錄片
  • 片長:45分鐘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字幕:繁體中文
影片簡介,劇情梗概,

影片簡介

地處甘肅省西部的敦煌,曾經是聞名中外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亦是中國與世界接壤之城市,將南面的印度、西面的中亞,以及歐洲連成一線。歷經幾度盛衰,千百年來,無數中外僧侶、商旅穿梭往還,融匯古代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及中亞等古文明精髓,孕育出璀璨的敦煌文化,當中有包涵建築、雕塑、繪畫等多元藝術的莫高窟,可謂敦煌文化的具體呈現。
敦煌:藏經洞之謎

劇情梗概

1900年6月22日凌晨,莫高窟道士王圓祿由於偶然的機緣打開了第16號洞窟甬道北壁後面隱藏了900多年的一座秘密暗室。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敦煌藏經洞。王道士原來指望會有大批金玉珠寶入手盈懷,不料只見一堆堆缺頭少尾、整殘非一的古代寫本、印本、幡畫、絹畫、銅佛及破舊法器,約計50000餘件。粗識文字的王道士不免大失所望。他哪裡知道,這批藏品卻是學術至寶,很快導致—門新興國際顯學“敦煌學”的誕生!
莫高窟發現藏經洞的訊息傳出之後,敦煌民間便有了種種傳說。有的說莫高窟佛祖顯靈,又示現一座洞天福地;有的說王道士發了一筆意外之財……攪得王道士又喜又怕,坐臥難安。於是將計就計編造了一段聳人聽聞的神話:“至(光緒)貳拾陸年伍月貳拾陸日清晨(按:公曆1900年6月22日),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出閃佛洞壹所,內有石碑—個……內藏古經萬卷”(見王道士:《催募經款草丹》)。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立於藏經洞窟門對面的《重修千佛洞三層樓功德碑記》則說:“鄂省羽流(王)圓祿……旋睹迤北佛洞寂寥,多為流沙所掩沒,因設願披沙開洞。庚子(1900年)孟夏,新開洞壁偏北,復掘得洞,內藏釋典充宇,銅佛盈座……”。王道士墓碑中也說,王道士“以流水疏通三層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則有小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兩碑所說,顯然要比王道士的“天炮山裂說”可信。
人們排除了“佛祖顯靈”或“王道士得寶發財”之類的傳聞,苦心思考著這批時代非一、或整或殘、佛道儒法、經史百家、律令俗書、幡絹繪畫、銅佛法器兼而有之的藏品,何以聚集?何故封存?何時封閉?這就是人們百思尚未得解的“敦煌藏經洞之謎”。
關於藏品緣何聚集,大致不外兩種推測:一種推測,認為這部分藏品乃是莫高窟經庫之物,經過多年的收集及長期積累,非一時之所聚;第二種推測,認為不過是佛寺淘汰的破爛佛經、佛畫、斷殘文獻、過時文書、學郎塗鴉,出於“崇聖尊經”、“敬惜字紙”而加以聚攏,以便統一封存。
關於封存原因,大致亦有兩種相應的推測:一說,藏經洞的藏品都是殘破、過時、報廢之物,在“崇聖尊經”觀念支配下,這部分破爛文書、佛畫仍然是不可褻瀆的“神聖廢棄物”。因此,加以收集,予以集中封存。此說以斯坦因、藤枝晃、方廣為代表。另一說,可能是莫高窟僧人躲避戰亂,這部分經籍文書、銅佛法器不便攜帶而又不忍丟失,乃將其封藏於密室,並在封牆上畫上供養菩薩像,以遮人耳目。大多數學者皆主此說。
關於此窟封閉的時間,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大體有:1.公元995年(北宋至道元年)之後說,以伯希和、斯坦因為代表;2.公元1002年稍後說,以藤枝晃、何昌林為代表;3.公元1002—1014年之間說,以賀世哲為代表;4.公元1002—1030年之間說,以白濱為代表;5.公元1006年之後說,以榮新江為代表;6.公元1030—1035年之間說,以畢素娟為代表;7.公元1035年西夏攻破沙州之前說,以羅振玉、姜亮夫、閻文儒為代表;8.公元1049—1054年(皇年代)之後說,以陳垣、石璋如、馬世長為代表;9.公元1094—1098年(紹聖年代)說,以殷晴、譚真為代表;10.公元1228年前(蒙古軍攻戰敦煌之前)說,以關百益為代表;11.公元1348—1368年(元明之際)說,以張維為代表,等等。以上諸說,多以躲避戰亂為前提,或雲西夏威脅,或雲哈拉汗王國威脅,或雲蒙古威脅,或雲元末戰亂;只有藤枝晃、方廣認為藏經洞的封閉,屬正常的廢物淘汰,與戰亂威脅無關。然而學術問題,不能用“票數多少”判定是非。這就使藏經洞之謎更加撲朔迷離。敦煌藏經洞之謎的破解研究,首要關鍵在於弄清藏經洞封閉的時間。這個問題弄清之後,其他相關問題如藏經洞原屬什麼性質的洞窟?藏品因何聚集?藏經洞為何封閉?等等,才有解決的可能。而要弄清藏經洞封閉的時間,面臨著兩大難題:(1)是藏經洞最晚的藏品有哪些,各是什麼年月的?(2)是16號洞窟甬道北壁(藏經洞門隱蔽體)牆面上的供養菩薩畫像是什麼年月繪製的?前一問題關係著藏經洞封閉時間的上限;後—問題關係著藏經洞封閉時間的下限。
以往學者們的探討,都只在邊緣問題上打游擊,未能集中力量攻堅。所以,儘管掃除了某些外圍障礙,卻未能搗巢擒王。因此,藏經洞之謎依然未能破解。
看來,一個小小的藏經洞之謎,卻也是敦煌學的一項系統工程,—時尚難豁清。所以,藏經洞之謎勢必還會繼續一段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