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賦學

敦煌賦學,是關於“敦煌遺書”內保存的賦體作品研究的學科。“敦煌遺書”辭賦統計:西京賦登樓賦吳都賦、嘯 賦、恨 賦、游北山賦、元正賦、三月三日賦、渾天賦、死馬賦、雙六頭賦送李參軍、駕幸溫泉斌、酒 賦、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貳師泉賦、漁父歌滄浪賦、龍門賦、醜婦賦、觀音證驗賦、月賦、秦將賦、子靈賦、去三害賦、佚名賦、晏子賦、韓朋賦、燕子賦(甲)、燕子賦(乙)、孔子項託相問書。..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賦學
  • 數量:三十一篇
  • 內容:“敦煌遺書”內保存的賦體作品
  • 性質:學科
主要內容,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敦煌賦學
三十一篇賦作中,先唐賦五篇:即張衡《西京賦》、王粲《登樓賦》、左思《吳都賦》、成公綏《嘯賦》、江淹《恨賦》。這五篇皆見於《文選》。唐五代宋初賦二十六篇,其中見於唐宋詩文集的五篇:王績《游北山賦》、《元正賦》、《三月三日賦》,楊炯《渾天賦》,釋延壽《觀音證驗賦》;不見於唐宋人詩文集的二十一篇。見於《文選》和唐宋人詩文集的賦作,因其寫本時代較早,具有很大的校勘價值。敦煌遺書保存二十一篇賦(10篇有作者姓名),其體制是與傳統賦體不同的俗體賦。
敦煌賦學——敦煌賦作者。張衡的《西享賦》,王粲的《登樓賦》、成公綏的《嘯賦》見於《文選》;江淹的《恨賦》見於《文選》、《江文通集》;王績的《游北山賦》、《三月三日賦》見於三卷本《東皋子集》、《全唐文》(其中《游北山賦》還見於《文苑英華》),《元正賦》見於五卷本《王無功集》;楊炯的《渾天賦》見於《盈川集》、《唐文粹》、《文苑英華》、《全唐文》。釋延壽的《觀音證驗賦》見於《感通賦》、《全宋文》。《死馬賦》的作者劉希夷、《雙六頭賦》的作者高適,《溫泉賦》,作者劉瑕。十一篇佚名的賦中,《秦將賦》、《子靈賦》、《月賦》、《不知名賦》四篇,按其章法文氣,有相當造詣。
劉瑕:唐鄭綮《開天傳信記》云:天寶初,上游華清宮。有劉朝霞者,獻《駕幸溫泉賦》,詞調倜儻,雜以俳諧,文多不載。今略其詞曰:“若夫天寶二年,十月後兮臘月前。辨有司兮之供具,命駕幸於溫泉。天門乾開,露神仙之輻湊;鑾輿劃出,驅甲仗以駢闐。青一隊兮黃一隊,熊踏胸兮豹拿背。朱一團兮繡一團,玉鏤珂兮金鏤鞍。”述德曰:“直攫得盤古髓,舀得女媧瓤。遮莫你古時千帝,豈如我今日三郎。”自敘云:“別有窮奇蹭蹬,失路猖狂。骨董雖短,伎藝能長。夢裡幾回富貴,覺來依舊悽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帝覽而奇之。將加殊賞,上命朝霞改去“五角六張”字。奏云:“臣草此賦時有神功,自謂文不加點,筆不停輟,不願從天而改。”上顧曰:“真窮薄人也!”授以宮衛佐而止焉。
釋延壽:是敦煌遺書中的重要賦家,是五代禪門很重要的人物,兼祧禪淨二宗,是青原山行思禪師十世法嗣,又是淨土蓮社第六祖[1]。清世宗稱之為“曹溪後第一人,超出歷代大善知識者”。他著述豐富,據說有“數千萬言”,共61種,合197卷[3]。其中《宗鏡錄》一百卷,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曾為之作序[4]。此外有《萬善同歸集》三卷,《注心賦》四卷,當時甚有名。其《感通賦》一卷,宋人書目中僅見於《崇文藝目》卷十。或入宋以後,已不甚流傳。
敦煌賦學——《敦煌賦匯》。早在本世紀初,以蔣黼,劉師培、羅裱玉等為代表的敦煌學家,已經開始重視敦煌遺書內保存的某些《文選》賦類作品的殘卷,或率先撰術序跋,或迻錄影印,或比勘考證,使湮沒已久的唐人寫本《文選》賦篇又復重顯於世。《敦煌賦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校記》。校勘工作的基本條件是備具眾本,在此基礎上,還應明通文字、訓話、音韻之學。這種傳統的治學方法,在目前浮世囂塵之中,己日難見。《敦煌賦匯》則潛力靜心,廣搜校本,博採眾言,使《校記》部分精詳周備,蔚然可觀。以王仲宣《登樓賦》為例。該賦以伯3480為原木,參照的刊本、校本有: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刻本《文選》(簡稱文選本)、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宋刻六臣注本《文選》(簡稱叢刊本)、《藝文類聚》卷63所載本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簡稱類聚本)、張溥《漢魏六朝百二名家集》(簡稱張本)、嚴可均《全三國文》(簡稱嚴本)、陳祚龍《敦煌寫本覯證》(《大陸雜誌》第21卷第5期,簡稱陳校)、饒宗頤《敦煌本覯證》(《新亞學報》第3卷第2期)、《敦煌寫本重研》(《大陸雜誌》特刊第二輯,簡稱饒本)。連敦煌原卷,共有八個校本,可謂“值本即校”,據此校理覆定,實為備細。西京賦、登樓賦、恨賦、嘯賦、游北山賦、元正賦、三月三日賦、渾天賦、死馬賦、變六頭賦送李參軍、酒賦、駕行溫場賦、天地陰陽交歡、漁父歌滄浪賦、龍門賦、貳師泉賦、醜烯賦、月賦、泰將賦、子靈賦、夫名賦、去三害賦、顴音檢驗賦、晏子賦、韓朋賦、燕子賦之一、燕子賦之二。
敦煌賦學——《敦煌賦研究》,作者:陳世福:

基本信息

【資料形態】碩博文庫|中國台灣
【文獻屬性】[台灣]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1978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文章標題】敦煌賦研究
【文章作者】陳世福
【指導教師】潘重規
【中文關鍵字】敦煌賦
敦煌賦學——伏俊璉:《二十世紀敦煌賦研究》。最早受學者注意的敦煌賦是《西京賦》殘卷。
1910年蔣斧《文選殘卷題記》云:“今此卷同今本相校,凡今本釋意之處,此皆從略,知此為崇賢初次表上之本,而今本北海補益之本也。”。
1917年,羅振玉根據伯希和提供的照片,將《西京賦》殘卷全文影印刊布於《敦煌石室古籍叢殘》。
1957年,饒宗頤先生髮表了《敦煌本文選斠證》,其中用主要篇幅校勘《西京賦》。
1994年,拙著《敦煌賦校注》出版。
1996年,江蘇古籍出版社推出了張錫厚先生的《敦煌賦匯》。
1999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羅國威先生的《敦煌本昭明文選研究》。
1913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教授狩野直喜影印了《唐白行簡賦殘卷》。
1971年,鐘復梨著有《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釋文》,鐘氏把《大樂賦》分為十四段,對每段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概括說明,並對個別文字進行了校勘。
1989年,高國藩先生著《敦煌民俗學》,其中幾乎全文引用並解說《大樂賦》。
1991年江曉原在《漢學研究》發表了《大樂賦發微》一文,從敦煌原卷的真偽問題入手,論述了《大樂賦》與性學史、與色情文學的關係。
1995年,日本汲古書院出版了飯田吉郎教授編著的《白行簡大樂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