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了讓人們永遠銘記這段驚世發現和敦煌學百年歷史,於2000年8月1日發行的一套貴金屬紀念幣。該套紀念幣為純銀,共6枚,可與同等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正面為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背面圖案分別取自敦煌莫高窟內的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六個時期的飛天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是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 發行時間:2000年8月1日
  • 發行機構:中國人民銀行
  • 類型:貴金屬紀念幣
  • 全套枚數:6枚
發行背景,歷史背景,設計過程,制幣信息,幣面圖案,錢幣賞析,錢幣價值,

發行背景

歷史背景

清朝光緒年間(1900年6月21日),敦煌寺院住持王圓祿等人在莫高窟七佛殿抄經時,無意中挖掘開一間堆滿白布包裹的密室。王道士打開布包,發現包里全是抄寫整齊的經卷,白布包下還鋪著經幡和繡像。經日後粗略清點,這間丈余見方的密窟內共藏有古代公私文書約5萬卷,幡絹繪畫數百件,併兼有少量法器雜物,這就是後來震驚全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轟動了世界,被稱之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藏經洞文獻的珍貴,在於年代的久遠數量眾多、內容之豐富。在漢語文獻之外,保存了大量的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康居文粟特文、梵文和突厥文等文獻;還有那些珍貴的畫稿和稀世罕見的唐代古樂,以及天文、曆法、地理、歷史、數學、語文、文學、美術、音樂、醫學等諸多學科,可以稱作一部古代的百科文庫。其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領土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引起了中國國內外學術界的很大震動,並由此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敦煌學。但令人深感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清政府的昏庸腐敗,敦煌藏經洞中的絕大部分經卷,在短短10多年間先後被西方盜寶者利用各種手段劫掠了,給中華民族的歷史留下了沉重的一頁。
為了讓人們永遠銘記這段驚世發現和敦煌學100周年歷史,於2000年8月1日發行的一套貴金屬紀念幣。該套紀念幣為純銀,共6枚,可與同等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

設計過程

設計人員首先查找了大量敦煌飛天圖冊的原作,找來了許多相關的參考資料,進行了認真的探討,從整體的效果把握到細節的分析處理,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統一了認識,從產品終端效果來看,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既忠於原作,又有所創新。在雕刻中做到了將“敦煌飛天”這古老繪畫藝術和現代鑄幣浮雕藝術有機結合,尋找到結合點,服從了在錢幣上視覺效果。二、既有區別,又有統一。6枚不同朝代的“飛天”具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但作為整套作品,在表現方法上又做到相對致。三、既把握整體,又注重細節。在認真“讀圖”的基礎上,在具體雕刻過程中,既掌握人體結構的合理,體現服飾飄帶的飄逸動感,也注重細節的把握。
該套“敦煌飛天”紀念銀幣的圖案占整個畫面的比例不大,且沒有大塊面的花紋,處理得不好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效果。因此,採用平底鏡面的工藝處理,以如鏡子般光亮的底平面來襯托“飛天”輕盈飄逸的畫面,獲得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在該套幣花紋圖案的工藝處理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一、對正面圖案,採用不同光亮度處理,使畫面的層次更加豐富。二、對背面圖案,將“飛天”的臉、胸、手、腳等皮膚部分與服飾部分稍作明暗的區分,即將臉、胸、手、腳等皮膚部分處理得稍亮些,服飾部分處理得稍暗些,而畫面中的小花瓣裝飾及文字則處理得更暗些,使畫面更加豐富,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花紋圖案不同的質感,克服了過去紀念幣上花紋圖案處理單一的缺陷。

制幣信息

幣名
材質
重量
質量
形狀
成色
規格
面額
最大發行量
第1枚紀念幣
純銀
2盎司
精製幣
長方形
99.9%
55毫米×36毫米
20元
11800枚
第2枚紀念幣
純銀
2盎司
精製幣
長方形
99.9%
55毫米×36毫米
20元
11800枚
第3枚紀念幣
純銀
2盎司
精製幣
長方形
99.9%
55毫米×36毫米
20元
11800枚
第4枚紀念幣
純銀
2盎司
精製幣
長方形
99.9%
55毫米×36毫米
20元
11800枚
第5枚紀念幣
純銀
2盎司
精製幣
長方形
99.9%
55毫米×36毫米
20元
11800枚
第6枚紀念幣
純銀
2盎司
精製幣
長方形
99.9%
55毫米×36毫米
20元
11800枚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幣面圖案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正背面圖
正面圖案
背面圖案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1枚紀念幣正面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1枚紀念幣背面圖
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
敦煌飛天(十六國)的飛天圖及“敦煌飛天(十六國)”字樣,並刊面額。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2枚紀念幣正面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2枚紀念幣背面圖
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
敦煌飛天(北魏)的飛天圖及“敦煌飛天(北魏)”字樣,並刊面額。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3枚紀念幣正面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3枚紀念幣背面圖
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
敦煌飛天(西魏)的飛天圖及“敦煌飛天(西魏)”字樣,並刊面額。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4枚紀念幣正面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4枚紀念幣背面圖
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
敦煌飛天(北國)的飛天圖及“敦煌飛天(北國)”字樣,並刊面額。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5枚紀念幣正面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5枚紀念幣背面圖
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
敦煌飛天(隋代)的飛天圖及“敦煌飛天(隋代)”字樣,並刊面額。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6枚紀念幣正面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幣
第6枚紀念幣背面圖
敦煌石窟標誌性建築莫高窟九層樓主景外觀圖,並分別豎向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發行年號及“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字樣。
敦煌飛天(唐代)的飛天圖及“敦煌飛天(唐代)”字樣,並刊面額。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錢幣賞析

第1枚紀念幣
第一枚紀念幣的“敦煌飛天”,表現的是十六國時期的“飛天”,她的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頭束圓髻戴花蔓,或戴印度式三珠寶冠。她的身材相對短粗,腰裏長裙,肩披大巾,加上白鼻樑、白眼珠,帶有明顯的西域風情。
第2枚紀念幣
它表現的是北魏的“飛天”,這一時期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鮮明特點,但在具體形象上已有了顯著變化。“飛天”的臉型由橢圓變為條長而豐滿,眉平、眼秀、鼻豐、嘴小,五官勻稱協調。身材比例修長,腿部相當於腰身的兩倍。銀幣上的北魏“飛天”形象姿態遨遊太空,勢如翔雲飛鶴。“飛天”起落處,朵朵香花漫天飄揚,頗有“天花亂墜滿虛空”的詩意。
第3枚紀念幣
它表現的是西魏的“飛天”,這一時期“飛天”的形象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面貌清瘦,額廣頤窄,鼻直眼秀,眉目疏朗,嘴角上翹,微含笑意。銀幣上的“飛天”形象頭束雙髻,鬢髮垂於胸前,肢體修長,手腳纖巧,著大袖長袍,長裙裹腳,手彈豎琴,在紫雲浮空、天花旋轉、“清虛明朗”的太空翱翔。
第4枚紀念幣
它表現的是北周的“飛天”,新的中原式“飛天”形象嶄露頭角。銀幣上的“飛天”形象臉型方而且豐滿,即所謂“面短而艷"的形象出現了。她兩頰、額際、下巴尖細,頭束鬟,著漢式大袖長袍,展現出中原“飛天”的新風貌。
第5枚紀念幣
它表現的是隋代的“飛天”隋代是“飛天”最多、流行最廣的時代,人們一進洞窟,映入眼帘的不僅是佛陀,更引人注目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飛天。銀幣上的“飛天”形象,人體比例適度,腰肢柔軟,綽約多姿。她反手撥豎琴,在彩雲飄蕩、天花旋轉中起舞。該枚銀幣畫面表現了一個遼闊高朗的天空境界,也透露了淨土思想的信息。
第6枚紀念幣
它表現的是唐代的“飛天”,唐代變文曾給“飛天”配上了音調鏗鏘的讚美之辭:“無限乾闥婆,爭捻樂器行。琵琶弦上急,羯鼓杖頭忙。並吹簫兼笛,齊奏笙與簧。”這些文字也真切地描繪了這一枚銀幣帶給人們的歡樂氣氛和藝術感染力。該枚銀幣上的“飛天”形象,飛繞在上空,手托花盤,橫空飄遊。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嵋動人。

錢幣價值

敦煌是一個傳統與創造共存的地方,可以容納後世人們對它不斷的演繹和解釋。“敦煌飛天”紀念銀幣從一個相對比較新的角度來詮釋敦煌文化和“飛天”文化。由於有著貴金屬浮雕工藝的介入,使得這裡表現出來的“飛天”形象,既有著近乎現代世俗的完美,同時也是對蒼茫遠古文明的追憶和嚮往。該套立足傳統,銳意創新的六連紀念銀幣,幾乎是敦煌“飛天”文化的濃縮,既代表敦煌文化的傳承延續,更意味著發展創新。當千姿百態的“飛天”形象,被安放到銀幣上,它凝聚了造幣業藝術家、工藝師的智慧和勞動,古老的石窟壁畫煥發出既永恆又新穎的審美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