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譜

“敦煌曲譜”是在敦煌的石窟中發現的古代樂譜,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引起了世界上許多人的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曲譜
基本信息,現狀,

基本信息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的5月26日,敦煌的一位道士在清理一個洞窟的流沙時,偶然間發現了一個被封閉的石室,裡面堆滿了古代文物,共有四萬多卷佛經、詩詞、信件等珍貴資料,其中就有後來被稱為《敦煌曲譜》和《琵琶二十譜字表》的珍貴音樂文物各一件。這一被偶然打開的石室就是著名的“敦煌藏經洞”。
由於清朝的腐敗和沒落,對這批珍貴的歷史文物根本沒有引起重視,卻被外國人乘虛而入,先後有萬餘件文物被偷運到英國、法國等地。那捲《敦煌曲譜》在1908年被賣到了法國,收藏在巴黎國家圖書館,至今仍保存在那裡。
《敦煌曲譜》中抄寫了琵琶曲25首。抄寫這些樂譜的紙張的另一面是公元933年農曆9月9日抄寫的《仁王護國經變文》,可見這些琵琶曲譜也是在公元933年前後(五代後唐時期)抄寫的。25首樂曲的標題分別是《品弄》、《傾杯樂》、《又慢曲子》、《急曲子》、《西江月》等等。

現狀

《敦煌曲譜》的譜子屬於“燕樂半字譜”,讀認它的方法早已失傳,因此解讀《敦煌曲譜》就成了一個大難題。從30年代開始,日本學者和中國學者分別對《敦煌曲譜》進行解讀、譯譜。近十數年來,中國民族音樂學家葉棟陳應時席臻貫、何昌林等都對它進行了深入的解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