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藏文歷史文獻

敦煌古藏文歷史文獻,指發現於甘肅敦煌藏經洞內的唐代吐蕃藏文文獻。1899年(一說1900年)管理敦煌莫高窟佛洞的道士王園錄發現藏經洞後,帝國主義列強乘清代局勢混亂和統治者腐敗之機,陸續派人到敦煌,以考察為名,攫取藏經洞內大量珍貴文獻,其中包括吐蕃古藏文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古藏文歷史文獻
  • 發現地點:甘肅敦煌藏經洞
  • 所處時代:唐代
  • 文獻語言:吐蕃藏文
文獻介紹
其中有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7、1914年共兩次),法國人伯希和(1908年)、俄國人奧布魯切夫(1905年)、鄂登堡(1913至1914年)、日本人吉川小一朗和桔瑞超(1911年)。其間以斯坦因及伯希和所盜文物最多,而伯希和盜取文獻尤為珍貴。據可見到的線索估計,古藏文文獻總計約7000卷左右(包括劫餘後留存國內的),其中絕大部分為佛教文獻,歷史文獻所占比例較小,但卻極為珍貴。這些藏文文獻為8—9世紀吐蕃占領河西時所寫,撰寫或抄寫人包括藏、漢、龜茲、康居、于闐及高昌等族人士,多在寺院及吐蕃官府中寫成,亦有來自吐蕃本部(今西藏)及新疆吐蕃占領區之公文、指令、詔書等。文獻內容涉及吐蕃時期王統歷史、政治、經濟及軍事措施,文化、風俗,青藏高原歷史地理,唐蕃關係及吐蕃與鄰族關係,唐蕃間的驛站,吐蕃贊普及大相等發給河西吐蕃將領的詔令,贊普及吐蕃駐河西將領間的往還公文,贊普及吐蕃將領在敦煌寺院中的發願文,河西吐蕃占領區的社會歷史文獻(包括民間政治及經濟糾紛法律訴訟及判決文書等)。這些文獻主要寫在紙卷上(有些寫在佛經背面或經文行間),或木簡上,少數寫在羊皮、樹皮及牛髖骨上,也有的寫在絲絹綢緞上,在佛像及壁畫上亦多有藏文題記。所用紙張多為河西漢地所造。文體為楷書、草楷或兩者之間的過渡書寫體。有關文獻,多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及大英博物院圖書館、法國巴黎國民圖書館。法國拉魯教授1939、 1950、 1961年所編三卷藏文目錄中,有歷史文獻目錄及部分扼要題記。麥克唐納及今枝由郎合編的《法國國立圖書館所藏藏文文獻選集》(2卷集,1978及1979年出版),其中亦包括部分影印歷史文獻。法國巴考、杜散,英國托馬斯,在藏人噶欽頓珠的幫助下,於1940年在巴黎出版了《敦煌古藏文歷史文書》,這是專載吐蕃王統歷史的著作。這部分敦煌歷史文本,國內王堯、陳踐於1980年以《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為名譯成漢文刊布,並加注釋。這些歷史文獻均系當時所記,且受佛教影響較少,並能與漢文史籍相印證,是研究唐代吐蕃社會歷史的珍貴文獻,亦可補漢籍失載之不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