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血藤

散血藤

散血藤,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鑽地風Schizophragma hypoglaucum Rehd.的藤莖。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濕,解熱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疼痛痛,熱毒瘡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散血藤
  • 別稱:利筋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虎耳草科
  • :鑽地風屬
  • :白背鑽地風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9~18g;或浸酒
  • 外用:適量,搗敷
  • 毒性:無毒(《中華藥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藤莖。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祛風濕,解熱毒。

主治

用於風濕疼痛,熱毒瘡腫。

相關配伍

治風濕關節疼痛、四肢拘攣:利筋藤15g,川牛膝9g,豨薟草12g,臭梧桐9g,伸筋草12g。水煎服,或酒浸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白背鑽地風:又名:粉葉鑽地風。落葉藤狀灌木,長達10m。以氣根攀援於他物上。小枝栗褐色。老枝縱裂,脫薄皮。單葉對生,紙質;葉柄長2~7cm;葉片長圓狀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15cm,寬4~7cm,先端闊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白色,密生乳頭狀突起,除脈腋有束毛外均禿淨。傘房花序頂生;花二型;邊緣不育花僅具一大型萼片,呈長圓形或狹長圓形,長3~4cm,先端鈍,乳白色,老時棕色;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先端圓錐形,有10肋,於肋間開裂。種子多數,線形。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l300~2000m山地溝邊林中。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藤莖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3~5mm。表面黑褐色至黑色,被微毛,節膨大,毛明顯,並可見側枝及葉痕。,質較硬,不易折斷,斷麵粉性,木部黃白色,髓部色深或中空。氣微,味苦。

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祛風濕,解熱毒。治瘀血凝滯,筋骨風痛及瘡毒紅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