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舞(雲南劍川縣“散花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舞是道教祭祀儀式的舞段。每逢道教宮觀“開光”或“神誕”之期,都要舉行齋醮祭祀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散花舞
  • 外文名:Flower dance
分布,簡介,特色,代表人物,

分布

雷州散花舞主要流傳於廣東省湛江雷州市附城、白沙、南興、松竹、沈塘等鄉鎮農村。

簡介

該舞是道教祭祀儀式的舞段。每逢道教宮觀“開光”或“神誕”之期,都要舉行齋醮祭祀活動。散花舞屬讚頌神明公德的吉事類法事,據老藝人黃妃榮(1919―1992)說,宋、元時期,海康道教“正一派”做朝元會(神誕廟會)時,就已經出現散花舞。

特色

散花舞是朝元會全套儀式中的一個段落,既有聯繫也可單獨舉行,一般在廟內進行,表演時廟堂設祭壇,壇前地上鋪草蓆,舞者在席上表演。壇上擺五支香、五支蠟燭、五碗紅棗、五盅酒、一支淨瓶、一隻牛角、一雙筊杯、三盤花。祭壇旁站主齋一人,主機板一人,唱念散花詞曲,奏樂頌經,進行清水、發文、散花、朝尾等祭儀,叩請玉帝,三請高真帝聖下凡坐壇接受禮拜,表演邊舞邊散花,以示娛神、頌經、祝頌、祈福、禳災。
散花舞伴奏以高音哨吶及小鈸、雲鑼、銅膽、月鼓等,演唱分有“文散花”和“武散花”,其內容主要讚美春、夏、秋、冬四季花。音樂悠揚抒情、悅耳動聽。熱烈歡快,唱詞有韻味,琅琅上口。醮公主頭戴禮帽,身穿深藍或淺黑色麻紗大襟長袍,赤足。高功和左右壇師,頭戴道冠(紅色底繡彩色圖案),帽邊鑲飾珍珠、翡翠,身穿紅色道袍,赤足。手捧花盤,走平步和十字步,做“手挽花”、“旋轉點花”、“獻花”、“散花”等動作。其特點:步法平穩、動作流暢、姿態優美,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代表人物

代表藝人是黃妃榮和林勝。
黃妃榮(1919―1992),男,道名玄升,廣東省湛江市郊區太平鎮東岸村人,出生道教家庭,十八歲學藝,師從林法妙(1880―1954)學散花,中年主演醮主角色,晚年任主齋人。熟誦雷州道教科本二十多部,精通道教儀式和音樂。他是雷州道教的一代宗師,為民間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做了重要貢獻。
林勝(1941—),男,道名玄高,廣東省湛江雷州市白沙鎮墨城村人,祖輩兩代從道。少年時拜陳法振、蘇法妙、林道輝、黃妃榮等為師,隨黃妃榮學散花,主演高功角色,現系雷州道教知名人士。並傳授散花,為雷州民間藝術發展做了一定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