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脂大將

散脂大將

散脂大將(Pancika),又譯作“散臘修摩”、“散支”、“半支迦”“僧慎爾耶藥叉大將”、“正了知藥叉大將”等,意思是密神,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將之一。統領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間,賞罰善惡。塑像多為金剛武將忿怒相,實為大菩薩之化身。一些寺廟將他與密跡金剛塑在一起,密跡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他們都是佛門中的大護法,護持佛法,利益眾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散脂大將
  • 外文名:Pancika
  • 其他名稱:散脂修摩、僧慎爾耶藥叉大將、正了知藥叉大將
  • 司掌:統領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間,賞罰善惡
  • 塑像:忿怒相,多為金剛武將模樣
概述,本尊功德,散脂大將修法,散脂大將咒,成就儀軌,經典依據,金光明最勝王經,金光明經文句卷,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概述

散脂,梵語具雲散脂修摩,華言密。陀羅尼集云:鬼子母有三男,長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將,次小名摩尼跋陀,能於十方世界,覆護一切眾生,為除衰惱等患。常地居,或空居,各有五百眷屬,領二十八部鬼神,隨是經典所流布處,與諸鬼神,往至彼所,隨逐擁護說法者,消滅諸惡,令得安隱;仍以身口意三密而加被之。謂眾味素氣,從毛孔入,此身密加被也;莊嚴言辭,辯不斷絕,此口密加被也;心進勇銳等,此意密加被也。至令聞者受人天樂,疾得菩提,其於賞善罰惡,功亦大矣。
散脂大將系北方毗沙門天王八大將之一,二十八部眾之總司。鬼子母之次子,父名德叉迦。一說為鬼子母之夫。此大將護持佛法不遺餘力,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隨處隱形擁護說法師及救護諸善男信女,離苦得樂。有關此大將之形像,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七載,其形狀甚為醜惡,胸部有三面,臍有兩面,兩膝有兩面,其面如象,獠牙似犬,眼中出火,火皆下流。[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八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大藥叉女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大日經疏卷五]

本尊功德

1、增長智慧,增長精氣,增益身體。“我能令彼說法之師,言詞辯了具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威神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憶念無有退屈,增益彼身令無衰減,諸根安樂常生歡喜。”
2、遣除違緣障礙。“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
3、滿諸願,得富貴、眷屬、子女、神通。“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
4、解脫輪迴,證悟菩提。“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

散脂大將修法

散脂大將咒

南謨佛陀(引)耶 南謨達摩(引)耶 南謨僧伽(引)耶 南謨跋囉蚶(火含切)摩耶 南謨因達囉耶 南謨折咄喃 莫喝囉闍喃 怛侄他 呬哩呬哩 弭哩弭哩瞿哩 莫訶瞿哩 健陀哩 莫訶健陀哩 達羅弭雉 莫訶達羅弭雉 單荼曲勸第(去音) 訶訶訶訶訶 呬呬呬呬呬 呼呼呼呼呼 漢魯曇謎瞿曇謎 者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栴荼攝(之涉切)缽攞 屍揭囉(上音) 屍揭囉 嗢底瑟咤呬 薄伽梵僧慎爾耶莎訶。
梵文參考
散脂大將
南摩 布達雅 南摩 達爾嘛雅 南嘛 僧嘎雅
南摩 布拉喝嘛雅 南無 因德拉雅 南嘛佳都爾喃 瑪哈拉加喃
達地雅他 Hi哩 Hi哩 彌哩 彌哩 高哩 瑪哈高哩 甘達哩 瑪哈甘達哩
德囉V底 瑪哈德囉V底 丹達 庫滾得(讀dei) 哈哈哈哈哈 HiHiHiHiHi
霍霍霍霍霍 哈拉 達麻 咕達媒 加加加加 唧唧唧唧 主主主主
間得斯瓦拉 悉卡拉 悉卡拉 烏底斯達Hi 巴嘎萬 僧錦加雅 斯瓦哈
(1)註:Hi為羅馬拼音,讀音和英語中讀he(他)一樣,古德用呬(xi)這類似音來代替。
(2)梵音來源:《大正藏》第十六冊(pdf影印版),咒缺梵本,依番本出。
(3)梵音僅作參考,修持的誠心、信心、無間斷、如法按儀軌修是成就的關鍵。

成就儀軌

若復有人於此明咒能受持者,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若持此咒時,應知其法,先畫一鋪,僧慎爾耶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鉾鑹。於此像前作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粖香、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地火爐,中安炭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爐中。口誦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燒。乃至我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咒人曰:‘爾何所須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即隨言:‘於所求事皆令滿足。’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

經典依據

金光明最勝王經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爾時,僧慎爾耶藥叉大將,並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於大眾中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此《金光明最勝經》王,若現在世及未來世,所在宣揚流布之處,若於城邑聚落山澤空林,或王宮殿,或僧住處。世尊,我僧慎爾耶藥叉大將,並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俱詣其所,各自隱形,隨處擁護彼說法師,令離衰惱,常受安樂。及聽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於此經中乃至受持一四句頌,或持一句,或此經王首題名號,及此經中一如來名、一菩薩名,發心稱念恭敬供養者,我當救護攝受,令無災橫,離苦得樂。
“世尊,何故我名正了知?此之因緣,是佛親證。我知諸法,我曉一切法,隨所有一切法,如所有一切法,諸法種類體性差別。世尊,如是諸法我能了知。我有難思智光,我有難思智炬,我有難思智行,我有難思智聚,我於難思智境,而能通達。世尊,如我於一切法,正知正曉正覺,能正觀察。世尊,以是因緣,我藥叉大將名正了知。以是義故,我能令彼說法之師,言詞辯了具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威神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憶念無有退屈,增益彼身令無衰減,諸根安樂常生歡喜。以是因緣,為彼有情已於百千佛所植諸善根修福業者,於贍部洲廣宣流布不速隱沒。彼諸有情聞是經已,得不可思議大智光明,及以無量福智之聚,於未來世當受無量俱胝那庾多劫不可思量人天勝樂,常與諸佛共相值遇,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閻羅之界、三塗極苦不復經過。”
爾時,正了知藥叉大將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羅尼,今對佛前親自陳說,為欲饒益憐愍諸有情故。”即說咒曰:
“南謨佛陀(引)耶 南謨達摩(引)耶 南謨僧伽(引)耶 南謨跋囉蚶(火含切)摩耶 南謨因達囉耶 南謨折咄喃 莫喝囉闍喃 怛侄他 呬哩呬哩 弭哩弭哩瞿哩 莫訶瞿哩 健陀哩 莫訶健陀哩 達羅弭雉 莫訶達羅弭雉 單荼曲勸第(去音) 訶訶訶訶訶 呬呬呬呬呬 呼呼呼呼呼 漢魯曇謎瞿曇謎 者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栴荼攝(之涉切)缽攞 屍揭囉(上音) 屍揭囉 嗢底瑟咤呬 薄伽梵僧慎爾耶莎訶。
“若復有人於此明咒能受持者,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若持此咒時,應知其法,先畫一鋪,僧慎爾耶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鉾鑹。於此像前作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粖香、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地火爐,中安炭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爐中。口誦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燒。乃至我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咒人曰:‘爾何所須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即隨言:‘於所求事皆令滿足。’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
爾時,世尊告正了知藥叉大將曰:“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一切眾生,說此神咒,擁護正法,福利無邊。”

金光明經文句卷

隋·天台智者大師
釋散脂鬼神品
具存梵音。應言散脂修摩。此翻為密。密有四義。謂名密行密智密理密(云云)。蓋北方天王大將。餘三方各有。東方名樂欲。南方名檀帝。西方名善現。各有五百眷屬。管領二十八部。孔雀王經雲。一方有四部。六方則二十四部。四維各一部。合為二十八部。又說者雲。一方有五部。謂地水火風空。四方有二十部。足四王所領八部。是為二十八部。巡遊世間賞善罰惡。皆為散脂所管。聞經歡喜發誓護於說者聽者。從能護人受名。故言散脂(云云)。文為四。一從白佛下發誓護持。二從何因緣下述有能護之德。三從散脂大將下誓以智力克益說者。四歸敬本師。初段有經家敘。正發誓。悉如文。述德又為三。初標次述後結。標如文。述又為三。初五句述智。次五句述境。次五句述正。三番稱世尊。知是三種意也。神既名密。述名顯德。應談密義。智若淺深階級次第不名為密。即一智一切智。一切智一智。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者。斯是智密。若得此意。五句一句。一句五句。非一非五。而一而五。唯數唯密。而若境可以智知可以口說者。境則非密。不可智知不可識識。不可以名名不可以言說。是名不可思議密境也。而約五數議密者。例前可知也。若對邪道明正道待邊說中。此正非正此中非中。皆非是密。即邪而正即邊而中。邪正中邊無二無別者。乃名為密。思益雲。若以心分別一切法者。一切法邪。若不以心分別一切法者。一切法正。即其義也。我行正道。若境若智從此得名。唯然世尊自當證知(云云)。又此三番一往是身口意密。前五句言知。知即意密。次五句言現見。現見屬眼。眼屬身。即身密。後五句明正解。由正解故言正分別。分別即口密。所以言不彰露者是密義也。如此述名密義已顯。賞味無已更復略說。世尊我知一切法下作三觀義解之。知一切法一切緣法兩句同是因緣所生法境。何者。能生為因是初句。所生為緣是第二句。能所合故諸法得起。中論雲。因緣所生法。即此義也。了一切法者。了達虛無也。中論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是為從假入空觀也。知法分齊者。知空非空。用道種智分別假名凡聖之法無有差別。中論雲。亦名為假名。是為從空入假觀也。如法安住一切法如性者。以二觀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義諦。中論雲。亦名中道義。即是中道第一義諦觀也。含受一切法者。即是中道正觀。能雙照二諦。故言含受。若三觀一異縱橫並別者。則不名密觀。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名為密。欲知智在說。說即口密也。世尊我現見下五句作三諦三解脫義釋之。現見不可思議智光者。光是實智。如日月光常明不息。此實智照不可思議真諦境。成圓淨解脫也。不可思議智炬智行智聚者。皆是權智。如人熱炬屈曲照物。乍興乍廢隨順機緣。或此或彼。行是因義聚是果義。從因以向果。果興而因廢。皆是權智照不可思議俗諦。成方便解脫也。不可思議智境者。是法如如智。此智與法如如冥。故言不可思議智境。此智照不可思議中道第一義諦。成性淨解脫也。若三諦三解脫一異縱橫並別者。非不可思議也。以不一異並別故。故名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故名密也。世尊我於諸法下五句作三身釋之。正解正觀正解能顯體。顯體名正觀。正觀是報身也。得正分別正解於緣者。分別機緣。不待時不過時。普應一切。即是應身也。正能覺了者。無覺無不覺名為覺。非了非不了名為了。究竟清淨之覺了即法身也。若此三身縱橫一異者。不名為正。非一非異不前不後。故名為正。正即密也。約正明法身。即是金義。約觀明般若。即是光義。約不思議解脫即是明義。三德是微密之藏。金光明是微密之教。從密教生密解。安住密理。行於密行。以密利他故我名密。唯然世尊自當證知。複次此十五句互相釋成。若正解正觀十五句皆正解正觀也。若不可思議智光十五句皆不可思議智光也。若我知者十五句皆知也(云云)。又作五種佛性釋者。正性緣性了性三名不異。又一家取果性境界性為五。又一家取果性果果性為五。若作果果性。即沒境界性。為緣因性所攝。若開境界性即沒果果性。為果性所攝。為開合不同終是五數。今以五知對五佛性。我知一切法者。知一切法中悉有安樂性。安樂性者。即正因佛性也。一切緣法者。無量功德低頭舉手之善。緣因佛性也。了一切法者。即是般若空慧。了因佛性也。知法分齊者。即世間出世間因果不濫。境界因佛性也。如法安住如性者。即是果性究竟安住如中也。含受一切法者。還是果性能雙照含受也。若作果果性者。取知法分齊為果性。克果智照分明為分齊也。安住如性含受為果果性(云云)。若然者下兩種五句亦應對五佛性。師雖不釋義例應爾。準須釋出其意消文令會爾。世尊以是義故下是結文也。從世尊散脂大將下是第三發誓。以智辯充益說者。文為二。先益能化次益所化。益能化為三。莊嚴言辭下益其口業。眾味素氣下益其身業。心進勇銳下益其意業。從以是之故下益其所化。此亦為三。以是之故廣說是經。此是未種者令種也。若有眾生下是已種令熟也。無量眾生下是已熟者令脫。悉如文。此消文大好。從南無寶華下是第四歸敬文也。佛說一切眾經初皆歸敬。而譯人略之。諸論初亦先歸敬。此文是說竟歸依三寶。在文可尋也。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唐·慧沼撰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三門分別。言來意者。五品益福智中前益四辨及以衣服飲食。今此益其智慧。由有智力能正說法受用衣食。若無智慧恐倒說法染著衣食。為離此過與其智慧有此品生。又解。前辨才益辨即智。天女地神益衣食者是福。今為雙益故此品生。此神或是三地菩薩。得智光故。智光炎慧。名義周故。或是五地。了達真俗故。或第十地。難思知。境能通達故。大集經第二十一明。此大士過去屍棄等佛所願作鬼神。即舊經等雲散支大將也。釋品名者。僧慎爾耶此雲正了知。藥叉此雲勇健。威攝諸鬼智異群神統領降怨。故稱大將。今明。此將能益智慧故名此品。解難者。問前與辨才亦是智慧。此雲與智與前何別。答雖俱是智而體用別。四辨明用。此明體故。四辨後得智。此通根本故。此依初解品來意。難依第二解總別有殊。亦無前妨。
經。爾時僧慎爾耶藥叉大將並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於大眾中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贊曰。此品分二。初以智慧益。後爾時正了下更以咒力加。初段分三。初標能擁護。次世尊何故下明能護所以。後以是義故下明所護得益。初復分二。此請護儀。
經。白言世尊此金光明最勝經王若現在世及未來世所在宣揚流布之處若於城邑聚落山澤空林或王宮殿或僧住處世尊我僧慎爾耶藥叉大將並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俱詣其所各自隱形隨處擁護彼說法師令離衰惱常受安樂。
下明擁護有二。初護法師。後及聽者下護聽眾等。護法師中有三。一所弘經及時。二所在宣攝下弘經處。三世尊下明擁護。
經。及聽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於此經中乃至受持一四句頌或持一句或此經王首題名號及此經中一如來名一菩薩名發心稱念恭敬供養者我當救護攝受令無災橫離苦得樂。
下明護聽眾等文亦有三。初聽受人。次於此下所受持法。後我當下明擁護。
經。世尊何故我名正了知。
下第二明能護所以。於中有三。初征。次此之因緣下釋。後世尊如我下結。此征也。
經。此之因緣是佛親證我知諸法我曉一切法隨所有一切法如所有一法諸法種類體性差別。
下釋有二。初明佛證知。次世尊下自述所以。此佛證也。初明能知二智。隨所有下明所知法。知後得證知。曉本智曉達。隨所有者。隨福所有一切種類。即盡所有性。如所有者。如諸一切所有道理。即如所有性。前諸法體事。後諸法道理。前俗諦法。後真諦法。準解深密。如所有性從勝義性但說真如。如次即前二智所行。上別明所知法。諸法種類下總明所知諸法。若俗諦法有多種類體性差別。真諦雖無體性差別是彼真性。隨彼能依說所依義亦有差別。又準對法。盡所有即蘊處界。如所有即四諦十六行等。故有差別。
經。世尊如是諸法我能了知我有難思智光我有難思智炬我有難思智行我有難思智聚我於難思智境而能通達。
下自述所以有三。初標。我能了者本智。我能知者後智。次釋能了。智光後智。照了大乘教理行果。非下所測。故曰難思。智炬本智。破無明闇。智行了差別行。智聚了自體聚。後結能了。我於智境。而本智慧型通後智慧型達。或智行即行解智用。智聚即體性。故唯識論雲。體依聚義名之為身。身即體也。余如前釋。
經。世尊如我於一切法正知正曉正覺能正觀察世尊以是因緣我藥叉大將名正了知。
下結成。初牒指前四智。知曉覺察如次配之。此依前解。次世尊以是下結得名所以。
經。以是義故我能令彼說法之師言辭辯了具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威光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憶念無有退屈增益彼身令無衰減諸根安樂常生歡喜。
下明所護得益復二。初法師益。後以是因緣下聽者益。法師益中初牒所以。以我有四種智故能益法師。能益法師有八。一益辨才。二亦令下益身力。三益威光。四益智慧。且舉智光余智俱明故云皆得。五益念力。六益不退。七增彼身下增壽無減。八諸根下益其安樂。
經。以是因緣為彼有情已於百千佛所植諸善根修福業者。於贍部洲廣宣流布不速隱沒。彼諸有情聞是經已。得不可思議大智光明。及以無量福智之聚。於未來世當受無量俱胝那庾多劫不可思量人天勝樂。常與諸佛共相值遇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閻羅之界三塗極苦不復經過。
下益聽者。於中復二。初由益法師令法久住。亦由聽受者於百千佛所殖諸善根故感說法者及此經法。因緣所以義。以是得智等所以能流布。及由聽受者善根力不速隱沒。次彼諸下明聞法得益有六。一得前四智。二及以下得成福智。三得生人天。四得值諸佛。五證菩提。六離惡道。如文可解。以聽者得此。影知法師亦得此益。以劣影勝。義準定得。
經。爾時正了知藥叉大將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羅尼今對佛前親自陳說為欲饒益憐愍諸有情故即說咒曰。
南謨佛陀(引)耶 南謨達摩(引)耶 南謨僧伽(引)耶 南謨跋囉蚶(火含切)摩耶 南謨因達囉耶 南謨折咄喃 莫喝囉闍喃 怛侄他 呬哩呬哩 弭哩弭哩瞿哩 莫訶瞿哩 健陀里 莫訶健陀里達羅弭雉 莫訶達羅弭雉 單荼曲勸第(去音) 訶訶訶訶訶 呬呬呬呬呬 呼呼呼呼呼 漢魯曇謎瞿曇謎 者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旃荼欇(之涉切) 缽攞 屍揭囉(上音) 屍揭囉 嗢底瑟他呬 薄伽梵僧慎爾耶莎訶
若復有人於此明咒能受持者。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若持此咒時。應知其法。先畫一鋪僧慎爾耶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鉾鑹。於此像前作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末香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地火爐中安炭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罏中。口誦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燒。乃至我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咒人曰。爾何所須。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即隨言於所求事皆令滿足。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
下第二以咒力加被有六。一請說顯意。二即說下正說咒。三若復下勸修益。四若持此下示行法。五乃至下明得益有三。一現身。二問答。三或須下隨與。一與七珍。二與伏藏。三與神通。四與自在。五與解脫。準前與辨才。此中得智亦應誦咒請現身加令得智慧。略故不說。雲令斷煩惱速得解脫。是令求智意。
經。爾時世尊告正了知藥叉大將曰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一切眾生說此神咒擁護正法福利無邊。
下六佛贊成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