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今用》是2017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秉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散氏盤今用
- 作者:陳秉智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ISBN:9787519029616
《散氏盤今用》是2017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秉智。
《散氏盤今用》是2017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秉智。內容簡介《散氏盤今用》對原碑帖進行新的技術加工,讓學習者能較好地領略原帖的筆法及整體風貌。對碑帖做出釋文,對於書法工作者和愛好者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是書法...
散氏盤(San Family Plate),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盤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徑54.6公分,底徑41.4公分。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間以獸首三,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
《中國經典碑帖釋文本: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是2009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吳軒出版社。散氏盤、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是我國四大國寶,今錄其三。內容簡介 散氏盤,又稱散盤、矢人盤、西宮盤。高二十點六厘米,腹深九點八厘米,口徑五十四點六厘米,底徑四十一點四厘米,重二十一點三千克,...
(殷)代的金文,有商方卣、商太巳、商鐘、比干銅盤、散氏盤銘等。其中以商太巳卣為最,章法茂密,周之無專鼎即仿其體。總之殷代金文,樸質、鮮活,書法亦極流動。西周前期金文,仍保留著殷代多子族卜辭特徵,書體有流麗的曲線,其代表作有周公殷,筆劃銳利,始終一貫,其中有肥筆的、粗筆的,更保留殷代...
周厲王時的散氏盤銘文記述:矢人侵犯散國城邑,被打敗了,便用兩塊田地向散國賠償。周厲王時還有兩銅器,一個是鬲攸從鼎,另一個是鬲從盨。前者敘述鬲攸從分田地給攸衛牧,而攸衛牧沒給報酬,遂成訟事;後者敘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換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換,結果都順利成交。貴族們土地私有的欲望不斷增長,倒...
阮元很重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他力圖通過對古代文字原義的分析以推測古代的社會制度和思想,闡述古代語言與古代文化的關係。他還善於利用考古成果來研究古代文化,如引用周器“散氏盤”特佐證經學,並從韻讀上認識了一些周金文字,此種方法,開創了近人研究古央的新途徑。阮元繼承了江永、戴震、焦循等漢學家的傳統,...
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型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發展...
西周在寶雞渭水之南分封有散國,周初青銅器“散氏盤”銘文中記有“周道”,據王國維考證,此“周道”即故道。商周至唐宋,秦蜀間,南下或北上已皆經此道,為“傳軍國急報,達官司文書”等的大官驛道。故道全線為:陳倉至鳳縣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經今兩當、徽縣至今略陽接沮水道抵漢中,或經今略陽境內的陳平道...
從《鄭孝胥日記》記載來看,在光緒十一年(1886年)年間,曾勤習《說文》,日錄一頁,又曾系統臨習過《石鼓文》《散氏盤》《毛公鼎》等名品。鄭孝胥不志於學術,全無宣揚學問之必要,故而其習篆,志在以書藝為歸,勇於嘗試和突破。他深知篆書之道,並從中獲益不少,有此呼聲,亦不難理解。從鄭孝胥民國十一年(...
王國維《觀堂古金文考釋·散氏盤考釋》云:“周初與於伐商之微人,此時已分散諸土,其一部渡渭水成一聚落,是為《大雅》之郿,而其本部在南山者,乃為矢、散二國所兼併。”微實為國,非“部落”。後來,微國漸強,周王室感到有威脅,逼迫其南遷至錫(讀陽)穴(今安康市白河縣)。“這時楚在丹陽(今...
來楚生、鄧散木、張辛、陸維釗、倪和軍、商承祚、徐無聞等。代表作品 《秦公簋》、《史籀篇》、《散氏盤》、《毛公鼎》、《石鼓文》《嶧山碑》、《泰山刻石》、《袁安碑》、《城隍廟記》、《鄧石如篆書冊》、《吳讓之吳均帖》、《趙之謙漢鐃歌》、《楊沂孫在昔篇》、《吳昌碩西泠印社記》、《王友誼大篆四書》等。
朱復戡先生對青銅四大國寶《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大盂鼎》都作過精深的研究,對古陶文、籀文、磚瓦文、秦漢簡牘的研究亦有一家之見。精研勤苦至此者實為罕見。朱先生曾在一首詩中自述:“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愛好書畫刻。聞之先輩諄諄言,書刻先須通金石。青銅白玉石刻畫,窮究深研不忍釋。跋履...
虢季子白盤鑄於周宣王時期,與散氏盤、毛公鼎並稱西周三大青銅重器。虢季子白盤盤內底部有銘文110字。記述虢季子白在對玁狁 (XianYun)的一次戰爭中斬敵首五百,俘敵五十人的業績及周王以車馬、弓矢和斧鉞賞虢季子白的史事。虢季子白受到周王的賞賜深感榮幸,於是命人鑄造此盤,作為紀念。銘文是一篇韻文,語言優美...
最後復返上海,由滬上巨商陳永仁購得,並於1946年捐獻給國民政府,由中央博物院保存。1948年,國民黨退守台灣,毛公鼎也隨之遷至台北,今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散氏盤 “散氏盤”是西周厲王時的青銅器銘,在清朝乾隆初年出土於陝西鳳翔,拓本有13行,共375字。在眾多的青銅器銘文中,“散氏盤”是非常突出的代表。
9. 《孝經》,《三字經》王友誼大篆寫本及四大國寶《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臨帖作品集 10.《金剛經-王友誼大篆寫本》。王友誼先生四書跋文選登 1歐陽中石跋文:友誼治學誠篤,懇懇從事幾十年,雖負重屙亦不稍懈。昨持來近年手制古篆《論語》,揚揚灑灑,儼然巨作,的可贊可許。
[清](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一字子安,號晉堂,一作雋堂,又號蓮舫,徽州歙(今黃山市歙縣)人。官候補中書。少讀書,無所不好,亦無所不能。弆藏法書、名畫、鐘鼎、尊彝甚伙。時偽作古器,脫手如數百年物,雖精鑒者莫能辨。嘗制銅都承盤,字型撫散氏盤酷似。所畫山水、花鳥皆工,然不耐皴...
四、附臨習範本:《散氏盤》帖(部分)/33 五、小篆筆法/35 六、小篆結體/36 七、清代楊沂孫的《篆書偏旁部首》/39 八、附臨習範本:《泰山刻石》(部分)/42 九、清篆和清篆筆法/44 十、清篆結體/45 十一、附臨習範本:《吳昌碩篆書》(之一、之二)/46 第二節 隸書/47 一、隸書/47 二、隸書筆畫造型...
諸侯國稱王的問題,王國維《散氏盤考釋》認為:夨僭王號,乃諸侯之俗。又在《古諸侯稱王說》:“蓋古 時天澤之分未嚴,諸侯在其國自有稱王之俗。”其實,在西周金文中,凡直言王者皆指周王, 乃姬姓天下之大宗。而諸侯稱王者,決非姬姓。夨國稱王乃姜姓;呂王鬲:呂王作尊鬲。呂乃姜姓。錄伯簋:“作朕皇考...
雲陽氏部族在此建妘氏國,為商王朝之屬國。《散氏盤考釋》:“商代的妘氏國在雲陽”。約在桀時,周祖公劉居豳,歷八世而遷岐。周(約前1100年)周族部落(周原西岐)攻滅商紂,新建都邑,定國號為周,雲陽之地遂成王畿,“武王克殷,都於豐鎬,則雍州為王畿”《通典·州郡》。春秋 周平王以岐以西的岐豐...
周孝王十三年(前885年)因秦非子在汧、渭之間為周王室牧馬有功,被封為附庸,邑之秦(今隴縣),在汧水之濱築秦城,始以封邑立國。春秋戰國 秦襄公八年(前762年),秦封諸侯,都汧邑。為秦國地。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推行縣制,改汧邑為汧縣,為秦人重要發祥地。秦 統一六國後置汧縣(治在今...
春秋,晉在境內設櫟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奪晉地,仍設櫟邑。戰國,秦獻公二年(前383),修築櫟陽城(今武屯街道境內),自雍(今鳳翔區)遷國都於櫟陽。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設立櫟陽縣,轄地約今閻良區和臨潼區渭河北一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由櫟陽遷都鹹陽。秦代,設內史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