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旦鄉漢營村

散旦鄉漢營村

散旦鄉漢營村隸屬 富民縣 散旦鄉,現有農戶 579 戶,有鄉村人口2173 人,全村國土面積 20.01 平方公里,適合種植 水稻、玉米、小麥、蠶豆 等農作物。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二、三產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散旦鄉漢營村
  • 地理位置:富民縣 散旦鄉
  • 面積:20.01 平方公里
  • 人口:2173 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富民縣散旦鄉,地處散旦鄉 北 邊,距 鄉政府所在地1 公里,到鄉道路為 柏油 路,交通方便,距縣40公里。東鄰散旦,南鄰漢營,西鄰廠口,北鄰廠口。轄漢營、廖營、茨塘等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579 戶,有鄉村人口2173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73 人,勞動力 1539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444 人。
全村國土面積 20.01 平方公里,海拔 1900 米,年平均氣溫 15 ℃,年降水量 800 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玉米、小麥、蠶豆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250 畝,人均耕地 1.1 畝,林地 24901.5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211.48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28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50 畝(其中:田849 畝,地 1401 畝),人均耕地 1.1 畝,主要種植 水稻、玉米、小麥、蠶豆 等作物;擁有林地 24901.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9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42 畝,主要種植 酸桃、板栗、核桃、梨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50 畝,其中養殖面積 50 畝;草地 2815 畝;荒山荒地 0 畝,其他面積 0 畝。有 鈦礦、鐵礦 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 571 戶通自來水,有 8 戶飲用井水,有 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01 %)。有579 戶通電,有 466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476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77%、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47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70 戶(分別占總數的 46 %和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1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 公里。車站(碼頭) 1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0 輛,拖拉機 6 輛,機車 5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957 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12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52 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9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90 戶;建有小水窖 8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 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8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6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39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211.48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339.7 萬元,占總收入的 %;畜牧業收入 200.9 萬元,占總收入的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0 頭,肉牛 27 頭,肉羊 88 頭);漁業收入 7 萬元,占總收入的 0.57 %;林業收入 27.58 萬元,占總收入的 2.3 %;第二、三產業收入 591 萬元,占總收入的 49 %;工資性收入 65.36 萬元,占總收入的 0.54 %。農民人均純收入 1928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二、三產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65.36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95 人(占勞動力的6.2 %),在省內務工 85 人,到省外務工 10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 省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389.72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茭瓜、酸桃、核桃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肉牛、生豬、山羊 產業。擁有企業 2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5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4 人,在校學生 210 人,距離 鄉中學1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0 人,其中小學生210 人,中學生180 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該村山好、水美、人勤奮,可謂鐘靈毓秀,當地肯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及水資源,民族特色濃郁,民風純樸、熱情好客,村民對新科技接受能力較強,認知度極高。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積極建設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文化醫療落後,民眾科技文化素質不高,部分民眾增收較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茭瓜酸桃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100頭,羊11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5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年的1900元增加到21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