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村、雙龍村、盤龍村、關家營村、小白井村、白水塘村7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有農戶750戶,有鄉村人口2735人,其中農業人口2735人,勞動力166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99人。
全村國土面積21.62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874.8毫米。全村耕地面積1920畝,人均耕地0.69畝,林地22671.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649戶通自來水,有101戶飲用井水,有10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5%);有745戶通電,有666戶通有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3%、88.8%和92.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7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73戶(分別占總數的89.7%和89.7%)。
該行政村有道路通往;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水泥路、彈石路;村內主幹道部份硬化;是集鎮所在地。截止2008年,全村共擁有汽車34輛,拖拉機82輛,機車115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56畝,有效灌溉率為96.2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2.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30戶;建有小水窖130口;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9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20畝(其中:田720畝,地1200畝),人均耕地0.69畝,主要種植水稻、茭瓜、玉米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2671.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楊梅、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畝,其中養殖面積9畝;草地7912畝。有鈦礦、旅遊等資源。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825.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6.8萬元,占總收入的45.3%;畜牧業收入136.89萬元,占總收入的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99頭,肉牛101頭,肉羊295頭);漁業收入5.47萬元;林業收入9.1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743.22萬元,占總收入的40.7%;工資性收入11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71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11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5人,在省內務工155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往省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茭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養殖業、林果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2521平方米,擁有教師35人,在校學生483人,距離鄉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8人,其中小學生207人,中學生121人。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有小有名氣的寶石洞,石洞中因有象玉石一樣碗豆大小的石頭而得名,洞內碗蜿曲折,象銀子一樣的鐘乳石在燈光下閃閃發亮,一條地河從洞下橫穿而過,河水流量較大,是由冷熱兩股水交匯而成,洞口與出水口在一面懸崖上,加上長在懸崖和山頂上翠綠、茂盛的樹木,渙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畫。
散旦行政村龍潭較多,出水量較大,下轄的7個自然村,有5個自然村有龍潭,龍潭有著古老而神奇的傳說,充滿民族神奇的色彩。
村前一座撥地而起的山象是從空中飛來,象一個倒扣的圓寶,當地人把它稱銀“凸”(gong)山。山的東、北面主要是石頭構成,山上樹木茂盛,山頂是圓寶的底部,平平的山頂周邊有許多石頭磊砌著,石頭象是有人故意堆砌的,但卻與平地上的石頭是同根生,讓觀光者充滿疑問和遐想。山腳下,一股清澈透明的水從山肚裡流出,甘甜的泉水滋潤了這裡的人,養肥了這裡的魚,讓這裡的特產——茭瓜品質無以亂比。
這裡有山、有水,有苗族的能歌善舞,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特殊的農業種植條件讓這裡的酸桃遠銷泰國,茭瓜在周邊幾省也非常暢銷。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加快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向鄉風文明、民主管理方面邁進。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公益事業建設難以實施,集體經濟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開發旅遊、鈦資源,擴大畜牧業養殖,經濟林果種植,農業以茭瓜種植為主。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文化醫療落後,民眾科技文化素質不高,部分民眾增收較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茭瓜酸桃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100頭,羊11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26戶,共鄉村人口2995人,其中男性1462人,女性1533人。其中農業人口2879人,勞動力2036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0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10.9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08人,黨員中男黨員80人,女黨員28人。 團員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