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34.18畝(其中:田1352.05畝,地582.13畝),人均耕地0.7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桃、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64.25畝,其中養殖面積164.25畝;荒山荒地2978.98畝,有磷礦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06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88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20萬元,占總收入
的8.18%;畜牧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00頭,肉牛28頭;漁業收入160萬元,占總收入的1.82%;第二、三產業收入7775萬元,占總收入的88.3%;
工資性收入1105萬元,占總收入的12.55%。農民人均純收入 3860元,農民收入以工資性收入、種植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委會外出務工收入11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60人(占勞動力的3.73%),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委會的主要產業為種植,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蔬菜花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4%。該村正在發展運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產業。擁有企業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委會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181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2人,其中小學生181人,中學生91人。
全村委會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前寒武系——寒武系層型剖面 昆明地區是中國震旦系,寒武紀地層比較發育的地區之一,特別是早寒武紀地層、層系完整,化石豐富,一直是中國西南地區下寒武統分層的標準。 梅樹村剖面 梅樹村古系昆陽縣河西區,今系晉寧縣昆陽鎮一村莊,位於滇池西南岸,南距晉寧縣城8公里。梅樹村剖面位於東經102°34,北緯24°44,分別由團山頂,小歪頭山及八道灣三條剖面組成。團山頂部剖面位於礦區第14號勘探線,小歪頭山剖面位於礦區第17號勘探線,八道灣剖面位於礦區南部第26~28號勘探線之間,斜交方向為330°~350°。因三條剖面線均置於梅樹村地界,故名梅樹村剖面。 根據梅樹村剖面的小殼化石演化序列,進一步將梅樹村階劃分為三個時間帶,八個亞帶,並補充研究了梅樹村剖面遺蹟化石,微化石,各組段間的接觸關係,岩層相分析,作為岩石化學組分多元分析,地層地震試驗。其成研究成果集錄在《雲南東部震旦系——寒武系界線》這一專著中。 梅樹村前寒武系——寒武系標準層型的剖面,舉世矚目,它對於研究6億年前地質發展,探索生命起源,以及與生物有關的礦產形成,都有密切的關係。1984年1月,國際地科聯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線工作組考依博士來信通知我國予以確認。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5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建設
資金有缺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業結構調整。
人口衛生
該村委會現有農戶867戶,共鄉村人口2591人,其中男性1251人,女性1340人。其中農業人口2591人,勞動力 1700人。該村委會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回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1人,回族8人,僳僳族2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33人,參合率78.46%;享受低保1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00戶,占農戶總數的46.14%。
村務公開
該村委人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32.1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118萬元,有固定資產19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委會收支情況、重大事項。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54人,其中男黨員118人、女黨員36人。該村黨總支2007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4等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