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溫散寒邪的一種治法。可分:(1)辛溫發汗,以散表寒。適用於表寒證(見90頁“表證”),常用藥物如麻黃、桂枝等。(2)辛熱溫中,以除里寒。適用於里寒證(見90頁“里證”),常用藥物如乾薑、附子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散寒
- 類型:溫散寒邪的一種治法
散寒,溫散寒邪的一種治法。可分:(1)辛溫發汗,以散表寒。適用於表寒證(見90頁“表證”),常用藥物如麻黃、桂枝等。(2)辛熱溫中,以除里寒。適用於里寒證(見90頁“里證”),常用藥物如乾薑、附子等。
散寒,溫散寒邪的一種治法。可分:(1)辛溫發汗,以散表寒。適用於表寒證(見90頁“表證”),常用藥物如麻黃、桂枝等。(2)辛熱溫中,以除里寒。適用於里寒證(見90頁“里證”),常用藥物如乾薑、附子等。散寒,溫散寒邪的一種...
溫中散寒是溫法之一。運用具有溫中補虛,健脾燥濕作用的藥物為主組方,以治療中焦脾胃虛寒證的治法。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的脾胃虛寒證及寒邪直中脾胃證。根據病變的臟腑不同 ,溫中散寒法又分為溫胃法和溫脾法。溫胃法又稱溫胃散...
溫肺散寒是一個醫療術語,即溫肺。即溫肺。治療學術語。肺寒證的治療方法。肺寒本屬陽虛,陽虛生外寒,故多用辛溫解表之劑溫肺散寒,常用細辛、桂枝、麻黃、乾薑、蔥白之類。陽虛則陰盛,故肺寒多飲證,治宜溫肺逐飲,常用小...
溫陽散寒 溫陽散寒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用具有溫補陽氣、祛散寒邪作用的方藥,治療寒凝陽虛證、陽虛內寒證的治法。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拔罐散寒絕招》是2015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有關拔罐的基本知識,包括拔罐常用工具和方法、拔罐注意事項等。重點介紹了拔罐能驅除人體的寒氣、緩解各種症狀,拔罐美容美體,拔罐治療常見病的方法,包括...
溫經散寒 溫經散寒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用具有溫陽散寒通經作用的方藥,治療寒滯經脈證的治法。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暖肝散寒 暖肝散寒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用具有溫陽行氣、散寒止痛作用的方藥,治療寒滯肝脈證的治法。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寒性痛經多因經期受寒、淋雨、涉水、游泳、過食生冷,或臨產不慎,當風受寒,導致血瘀氣滯,不通則痛。證見經前或經行前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故取溫經法以祛瘀散寒為主。本方是根據許叔微《普濟本事方》紫石英丸化裁而來。方中...
散寒化飲 散寒化飲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用性味辛溫,具有散寒化飲作用的方藥,治療寒飲內停證的治法。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散寒止痛湯是出自《石室秘錄》卷六的藥方名,主治寒氣侵心而痛,手足反溫。用法用量 水煎服。方名 散寒止痛湯 組成 良姜3錢,肉桂1錢,白朮3錢,甘草1錢,草烏1錢,蒼朮3錢,管仲3錢。主治 寒氣侵心而痛,手足反溫。各家論述...
溫中散寒湯主治寒邪外閉,畏寒脅痛,體弱脈虛。方劑名稱 溫中散寒湯 藥物組成 當歸3-4錢,山藥2-3錢,茯苓1錢半,甘草1錢,青皮6-7分,柴胡1錢半,陳皮1錢,香附7分,肉桂1-2錢(或改桂枝1錢半),生薑1錢(煨用,或改...
散寒寧骨膠囊,氣微香,味微辛,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益腎壯骨。藥品名稱 品名:散寒寧骨膠囊 漢語拼音:Sanhan Ninggu Jiaonang 性狀 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黃棕色至棕色粉末;氣微香,味微辛。成分 徐長卿、獨活、當歸、丹參...
散寒利咽 散寒利咽指運用具有溫散寒邪作用的方藥,適用於寒邪侵襲咽喉,咽喉不利所致咽喉病變的治療方法。簡介 注釋 分類 治五官法 【ID】795 【分類】治五官法 【治法名稱】散寒利咽[喉]【同義詞】【rowid】型木耳。
調氣散寒湯是以紫蘇梗、姜半夏為主料的藥膳。組成 紫蘇梗、姜半夏、青皮、陳皮、廣木香、制香附、旋復梗、炒白芍、焦神曲、生薑各9克,炙甘草6克,桂枝4.5克。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功效 調氣和胃,散寒消食。主治 寒實型...
理氣散寒湯是一道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的藥品。來源 《會約醫鏡》卷七。組成 蒼朮 厚朴(姜炒) 陳皮(去白) 甘草各4克 藿香 砂仁 枳殼各2.5克 木香1.5克 香附 烏藥各4.5克 用法 水煎,熱服,用量 如食...
【功效】回陽救逆,溫脾腎,散寒止痛。【臨床套用】1.用於厥逆亡陽、脈微欲絕等症。附子辛烈而熱,主要用於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參、乾薑、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陽厥逆...
外寒為由外界寒邪侵襲所引起的證候。外寒可侵襲肌表,也可直中臟腑。臨床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鼻塞,咳嗽,喘息,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脘腹脹痛,肢冷神靡,嘔吐,泄瀉。治宜解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溫...
治療以祛風散寒為大法,可採用中藥內服或非藥物療法,效果明顯。病因 風邪為百病之長,為外邪致病的主因,易與他邪相合,不同的季節,每與時令之氣相合傷人,而表現不同證候,如秋冬寒冷之季,或夏季空調溫度過低,造成風與寒合,機體...
由張氏家族發明 四肢冰涼散功能主治:活血通絡,祛風散寒。主要用於四肢不溫,痛經。簡介 由張氏家族發明 四肢冰涼散功能主治:活血通絡,祛風散寒。主要用於四肢不溫,痛經。女性生產後坐月子沒有坐好,人流後沒有休息好。到了冬天四肢...
加減藿香正氣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便》。具有散寒化濕,辟惡止嘔之功效。主治非時傷寒,頭疼憎寒壯熱,痞悶嘔吐,時行疫癧,山嵐瘴瘧,不服水土等症。臨床常用於急性胃炎,急性痢疾,食物中毒,腹瀉等屬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者。歌訣 ...
蔥蘇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級》卷七。具有疏風散寒之功效。主治胎前產後感邪,表症悉具者。組成 蘇葉、蔥白、生薑、川芎。用法用量 諸藥為散。每服15g,水略煎,熱服,一日二次。功用 疏風散寒。主治 胎前產後感邪,表症...
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等功效。常用於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等。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功效較佳。入藥部位 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乾燥根和根莖。性味 辛,溫。歸經...
五積散,中醫方劑名。為溫里劑,具有解表溫里,散寒祛濕,理氣活血,化痰消積之功效。主治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噁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及婦人...
溫經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之功效。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塊,淋漓不暢,或月經超前或延後,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而見少腹里急,腹滿,傍晚發熱,手心煩熱...
對於風寒感冒的治療,主要是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方法,包括服用藥物例如荊防敗毒散,或者使用非藥物療法,如針灸、拔罐等。總體來說,風寒感冒屬於輕症,預後良好,病程一般在3-7天,具有自愈性,但如果身體免疫力較弱或有其他疾病,...
天台烏藥散,中醫方劑名,別名烏藥散。為理氣劑,具有行氣疏肝,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肝經寒凝氣滯證。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苔白,脈弦。臨床常用於治療睪丸炎、附睪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