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劑療法

散劑療法是用一種或數種藥物的乾燥粉末,按處方劑量規定,均勻混合後內服或外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散劑療法
基本簡介,注意事項,操作方法,

基本簡介

散劑療法是中醫傳統的獨特療法之一。早在《黃帝內經》就有散劑治療疾病的記載。由於散劑表面積較大,具有易分散、便於吸收、奏效較快的特點,至今仍是中醫常用的治療劑型。散劑可分為內服散和外用散兩種。內服散又可分為煮散(是中藥特有的劑型之一,粉末較一般散劑為粗,不直接吞服而採用酒浸或煎湯的方式煎制,服時有連渣吞服者,有去渣服湯者,視處方具體規定而異。如銀翹散、五積散等)、一般散(如平胃散)兩種,外用散劑,又可分為撒布散(如桃花散)、吹入散(如錫類散)、眼用散(如八寶眼散)及牙用散(如牙疼散)等。

注意事項

1. 無論內服或外用散,其製法基本相同,一般均須軋為細粉,混合均勻;
2. 供眼科、喉科套用的須研至極細粉末;內服煮散軋為粗末即可。
3. 散劑是一種粉末狀的固體製劑,其與空氣的接觸面很大,極易吸潮。
4. 含芳香成分的散劑容易揮發損失,含樹脂類藥物多的散劑,受熱後易結成塊,易吸潮的散劑也易互相黏附成塊,某些藥物的成分容易氧化變質。因此,其保存與儲藏尤為重要。儲藏時以密閉不漏氣為原則,用瓶裝、盒裝、袋裝均可,並應放在暗冷乾燥的地方。
5. 有特殊氣味的散劑應單獨儲放,以免沾染其他藥物。
6. 為防止口服時散劑進入氣管,一般以少量溫開水將散劑調成糊狀為宜。
7. 外用散劑多含有毒性藥物,不宜內服。散劑療法多使用己配製好的散劑,因此服用及攜帶均較方便,但散劑不如湯劑那樣可以隨時根據病情變化而臨時配製,故其使用範圍受到一定限制。如將單味藥物各自製成粉劑,然後根據病情臨時配製成複方散劑。

操作方法

內服散劑一般軋為粗末即可。可分為粉碎、過篩、混合等步驟。
一、粉碎
藥物的粉碎,為散劑的重要操作步驟之一。即將藥物按處方要求分別進行加工炮製,乾燥後,根據藥物性質進行粉碎,其粉碎操作又分如下幾種。
1.共研法一般藥粉如無特殊膠質、粘性或揮發性者,可用共研法,如燙火散等即用此法。
2.分研法凡處方中含香氣濃郁的藥物(如麝香、冰片等),或貴重藥物,須採用分研法。如錫類散、珍珠散等即用此法。
3.摻研法凡處方中含有油脂較多的藥物(如胡麻子),或顆粒較小的藥物(如車前子),均須將此類藥物先行研碎,再與其它藥物細末摻和均勻。
4.配研法有研細和使藥物混合均勻的雙重意義,如安宮牛黃散等即用此法。
5.串研法凡處方中含有粘性較強的藥物(如地黃等藥)時,可將處方中其他藥物預先粉碎,取部分粉末與粘性藥物串研,使成碎塊或顆粒,低溫乾燥後,再共軋成粉。
二、過篩
藥物粉碎後,粉粒大小不同,必須通過篩,使粗粉與細粉分離,以得大小均勻的藥粉。根據臨床及製藥的要求,散劑藥粉的粗細有以下要求。
1.煮散以能通過2~3號藥篩,成為粗末即可。
2.一般內服散,以能通過80~100目細篩,成藥粉為準。
三、混合
混合也是製備散劑的重要過程,混合的均勻程度,可直接影響療效和外觀。對含有毒性藥物的散劑,尤為重要。
1.過篩混合適用於處方中無分研藥物的粗料散劑,如牽正散等。
2.套色混合適用於處方中含有細料的散劑。如安宮牛黃散等。
四、某些特殊散劑的配製
1.含有毒限劇藥的散劑 套用等量遞加法加入賦形劑製成倍散。倍散濃度依藥物劑量而定,如劑量在lOOmg以下者,可配成1:10;如劑量在IOmg以下者,可配成1:50或1:100。常用的賦形劑有乳糖、澱粉、葡萄糖等。
2.含液體成分的散劑
(1)含揮髮油的散劑,可利用散劑中其它固體成分吸收。如因揮髮油量多不能吸收時,可另加賦形劑(如澱粉、白陶土等)吸收,再逐漸加入其它成分混合均勻。
(2)含酊劑、流浸膏或其它液體製劑的散劑,可用少量賦形劑或散劑中固體成分加以吸收。如液體量多,且其中成分耐熱者,可置水汀上蒸乾,研細,然後加入其它成分混合均勻。
(3)含浸膏的散劑,如為粉狀浸膏,可按固體藥物加入的方法混合;如為稠膏時,可先加少量乙醇與浸膏共研,再加其它固體成分研勻、乾燥即得。
(4)含共溶藥物的散劑,如藥物共溶後其藥物作用比單獨混合為好者,則應共溶後套用;如散劑中含其它固體成分較多時,則可將共溶物先行共溶,再以固體成分的吸收混合;如含有固體成分較少時,則可將共溶物加入適量賦形劑,再與固體成分混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