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貧困反思:關於農民工流動子女的研究》從社會福利的視角切入,綜合運用定性與定量方法、比較研究方法對流動兒童現存的教育貧困狀況進行探討,通過北京、吳江、東莞三個城市的實地調查歸納出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現狀,分析導致教育貧困的影響因素,書中總結現行兒童福利體制中的缺陷,最終提出解決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對策建議和完善我國兒童教育福利的構想。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貧困反思:關於農民工流動子女的研究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194頁
- 開本:16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作者:陳晨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108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教育貧困反思:關於農民工流動子女的研究》由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3 存在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相關文獻綜述
1.3.1 受教育權與教育公平
1.3.2 貧困理論
1.3.3 社會排斥理論與教育福利
1.3.4 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相關研究
1.4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倫理和研究局限
第2章 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分析框架
2.1 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
2.2 福利制度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2.2.1 我國關於流動兒童的福利政策
2.2.2 以教育為主的發展需要狀況
2.2.3 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
2.3 流動兒童的親職教育資本
2.4 流動兒童的學校教育
2.5 流動兒童的大教育場域
第3章 東莞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調查
3.1 東莞市社會經濟特徵
3.1.1 東莞市概況
3.1.2 東莞市外來人口概況
3.2 農民工的城市適應
3.2.1 粵語—簽戀迎—農民工的身份認同
3.2.2 異地他鄉的生存之道
3.3 制度資本的作用
3.3.1 被擋在“入籍”大門之外
3.3.2 戶籍紅利的誘惑
3.4 東莞市的推力與拉力
3.5 流動兒童教育機會不平等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吳江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調查
4.1 吳江市概況
4.1.1 地理區位
4.1.2 社會人口發展狀況
4.1.3 教育傳統
4.2 流動兒童教育的政策支持
4.2.1 教育政策
4.2.2 教育政策變化
4.2.3 教育券辦法的遙翻祝嘗試
4.2.4 簡要評價
4.3 流動帶來的經濟收益與文化收益
4.3.1 親職教育資本
4.3.2 文化收益
4.4 典型案例
4.4.1 案例簡述
4.4.2 筆者剖析
4.5 受教擊頸拘育權的相對義務方——教師
4.5.1 教師素質
4.5.2 教育的差序格局:社會資本的運用
4.5.3 城鄉教師間的社會排斥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北京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調查
5.1 社會背景與外來人口概況
5.2 流動兒童的大教育場域
5.2.1 親職教育空間狹窄
5.2.2 流動性帶來的認同危機
5.3 流動兒童親職教育福影射慨利供給匱乏
5.4 家庭社會化的教育功能
5.4.1 同輩群體照料
5.4.2 教育初始的不平等
5.5 學校教育
5.5.1 打工子弟學校師資狀況不佳
5.5.2 打工子弟學校的辦學困境
5.5.3 打工子弟學校教育質量差異
5.5.4 利益主導的辦學宗旨
5.6 流動兒童的教育預期
5.7 本章小結
只項妹櫻 第6章 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因素
6.1 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制度性原因
6.1.1 制度不平等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1.2 戶籍制度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1.3 社會保障制度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2 家庭資本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3 學校教育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4 教育政策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5 社會資本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6 流動性帶來的影響
第7章 總結與討論
7.1 主要結論
7.2 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槓捉
7.2.1 補償弱勢親職教育資源,提升人力資本
7.2.2 改變教育撥款方式,統籌義務教育經費安排
7.2.3 拓展職業教育;為流動兒童教育延續尋找出路
7.2.4 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區進行教育政策改革的探索
7.3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制度融合
7.4 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建立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
7.5 完善我國兒童福蜜境坑照利制度,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充分實現
7.5.1 我國兒童福利的發展與管理體制
7.5.2 西方福利國家經驗啟示
7.5.3 對保障兒童受教育權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實證調研深度訪談對象基本情況
附錄2 一般訪談名單
附錄3 訪談提綱
附錄4 吳江市調查問卷
後記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3 存在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相關文獻綜述
1.3.1 受教育權與教育公平
1.3.2 貧困理論
1.3.3 社會排斥理論與教育福利
1.3.4 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相關研究
1.4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倫理和研究局限
第2章 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分析框架
2.1 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
2.2 福利制度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2.2.1 我國關於流動兒童的福利政策
2.2.2 以教育為主的發展需要狀況
2.2.3 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
2.3 流動兒童的親職教育資本
2.4 流動兒童的學校教育
2.5 流動兒童的大教育場域
第3章 東莞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調查
3.1 東莞市社會經濟特徵
3.1.1 東莞市概況
3.1.2 東莞市外來人口概況
3.2 農民工的城市適應
3.2.1 粵語—簽戀迎—農民工的身份認同
3.2.2 異地他鄉的生存之道
3.3 制度資本的作用
3.3.1 被擋在“入籍”大門之外
3.3.2 戶籍紅利的誘惑
3.4 東莞市的推力與拉力
3.5 流動兒童教育機會不平等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吳江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調查
4.1 吳江市概況
4.1.1 地理區位
4.1.2 社會人口發展狀況
4.1.3 教育傳統
4.2 流動兒童教育的政策支持
4.2.1 教育政策
4.2.2 教育政策變化
4.2.3 教育券辦法的遙翻祝嘗試
4.2.4 簡要評價
4.3 流動帶來的經濟收益與文化收益
4.3.1 親職教育資本
4.3.2 文化收益
4.4 典型案例
4.4.1 案例簡述
4.4.2 筆者剖析
4.5 受教擊頸拘育權的相對義務方——教師
4.5.1 教師素質
4.5.2 教育的差序格局:社會資本的運用
4.5.3 城鄉教師間的社會排斥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北京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調查
5.1 社會背景與外來人口概況
5.2 流動兒童的大教育場域
5.2.1 親職教育空間狹窄
5.2.2 流動性帶來的認同危機
5.3 流動兒童親職教育福影射慨利供給匱乏
5.4 家庭社會化的教育功能
5.4.1 同輩群體照料
5.4.2 教育初始的不平等
5.5 學校教育
5.5.1 打工子弟學校師資狀況不佳
5.5.2 打工子弟學校的辦學困境
5.5.3 打工子弟學校教育質量差異
5.5.4 利益主導的辦學宗旨
5.6 流動兒童的教育預期
5.7 本章小結
只項妹櫻 第6章 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因素
6.1 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制度性原因
6.1.1 制度不平等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1.2 戶籍制度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1.3 社會保障制度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2 家庭資本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3 學校教育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4 教育政策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5 社會資本對流動兒童教育貧困的影響
6.6 流動性帶來的影響
第7章 總結與討論
7.1 主要結論
7.2 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槓捉
7.2.1 補償弱勢親職教育資源,提升人力資本
7.2.2 改變教育撥款方式,統籌義務教育經費安排
7.2.3 拓展職業教育;為流動兒童教育延續尋找出路
7.2.4 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區進行教育政策改革的探索
7.3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制度融合
7.4 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建立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
7.5 完善我國兒童福蜜境坑照利制度,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充分實現
7.5.1 我國兒童福利的發展與管理體制
7.5.2 西方福利國家經驗啟示
7.5.3 對保障兒童受教育權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實證調研深度訪談對象基本情況
附錄2 一般訪談名單
附錄3 訪談提綱
附錄4 吳江市調查問卷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