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導刊

教育科技導刊

《教育科技導刊》雜誌系教育、科技工作的大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權威性、指導性、學術性綜合期刊。 刊載內容包括科技教育實踐資料、科教活動概覽和科技知識普及,以及科技教育理論研究,並且著重於科技教育實踐資料活動方案、教具發明點評、學生創新作品點評和科學知識普及。倡導先進的教育、科技理念,關注和探討教育、科技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從科技發展的角度研究教育、教學、專業技術和人才培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研究教育、科技創新體制建設和產學研互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科技導刊
  • 開    本:16開
  • 出版地:北京市
  • 語    種: 中文;
刊物信息,期刊介紹,辦刊宗旨,讀者對象,欄目開闢,學術影響力,歷史沿革,獲獎情況,審稿原則,

刊物信息

刊物名稱:教育科技導刊
Educational science technology Daokan
主管:中國教育科技委員會
主辦:教育科技導刊雜誌社
國內刊號:CN 11-5803/G4
國際刊號:ISSN 0211-9283
郵發代號:81-218
周 期: 月刊
創刊時間:1989年
社 長:董松
主 編:李長春
副主編:徐 紅
定 價:15元/期

期刊介紹

服務教育、科技與產業工作,在教育科技與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與企業、產業之間搭建一個高端平台,為教育質量的提升,為科研能力的提升,為技術能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辦刊宗旨

貫徹”科教興國”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普及科技知識,介紹國內外教育與科技工作的動態與信息,探討科技教育的思路與方法,促進教育機制改革,推動社會發展。

讀者對象

全國高等院校、中國小和職業院校教育者;科技和產業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技術工作人員等關心、支持、從事科技、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

欄目開闢

政策法規 熱點解讀 教育研究 學科教研 人才教育 科教展台 管理科學 理論研討 學術論壇 科技實踐 技術交流 專家講壇 海外視野 課題成果選登、專題研究等。

學術影響力

據新近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學術影響力報告》數據顯示,《教育科技導刊》雜誌的學術影響力近幾年持續穩步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學術影響力報告》數據表明,《教育科技導刊》近年被“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學科全文轉載數達到376篇,在涉及教育學學科全文被轉載的1043種期刊中。

歷史沿革

《中國科技教育》雜誌為創辦於1989年,是當時的一本面向廣大校內外科技研究員、輔導員、科技教師、科教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刊物、科普刊物。為當時的學校內外教育、科技貢獻了巨大力量。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指出:“必須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為了更好地貫徹“科教新國”,更好地服務於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廣泛地與國外進行科技教育交流,在保留了的重要欄目基礎上,增加了更多實踐性很強的內容,包括科技活動方案、教師發明與教具製作、青少年科技發明與創新等,內容涵蓋了科技教育的諸多方面,從科教理論到課程實踐,從科教新聞到科普知識,是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的體現,為廣大科技教師從事科學課程教學、科技活動輔導提供了資料的來源。
2011年,雜誌全新改版,辦刊方向未做大的調整,細化了欄目,以更貼近提高教育科技工作人員、教師、輔導員、技術工作員的專業素質,擴充科技教育知識面,增強組織科技活動的能力為己任,更好地為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服務!

獲獎情況

全國優秀教育期刊
全國優秀科學期刊

審稿原則

審稿人與作者不在一個單位、同一課題、沒有師生關係;編輯不向作者和審稿人透露對方的姓名和單位;交叉學科稿件分送不同學科的專家審稿;二審後由相關專業編委審定。編輯嚴格遵守期刊編輯的職業道德準則,公正處理稿件。電子投稿一般3日(紙質投稿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得到審稿意見。
1、撰稿人應在寫稿前廣泛查找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並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引用文獻,以保證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文章要主題明確,論據充分,層次分明,語言精練。觀測、實驗、統計數據應包括新的。
2、文稿用Word檔案,檔案名稱用第一作者名,自留底稿,論文附圖的柱狀圖、曲線圖應提供Excel檔案,地圖要提供BMP、TIF檔案。來稿(包括圖、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過3個版面(8000字)。稿件格式請參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傳送前請務必防毒。
3、內容摘要200字左右,包括採集使用的數據、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結論等,包括研究區域、研究時段、研究方法、研究學科等。 關鍵字3 -- 7 個。
4、論文的1、2、3、4級標題分別按1, 1.1, 1.1.1, (1)編號,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書寫。
5、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課題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首頁腳註中註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稱和編號。
6、文稿中計量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用標準符號表示。如“m”、 “m2”、 “t”等。各種專業術語按國家標準使用。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統一。
7、表格格式為三線格 (在Word軟體中選:表格-插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簡明1)。表格標題為中英對照,在表格上居中。
8、插圖一般不超過3幅,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請按地圖出版社最新標準底圖繪製,全國地圖要有南海諸島、釣魚島。插圖示題為中英對照。在插圖下居中。
9、參考文獻只列文中引用的、公開發表的文獻(未公開出版的用腳註說明),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引用之處在右上角標註編號)。引用他人的資料和數據要認真核對,註明出處。英文文獻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後。 如J. C. Smith 文獻著錄為 Smith, J.C. 為便於國際檢索機構和讀者查閱,中文和非英文參考文獻應譯成英文。(先英文,後其他語種文。)排列順序為:
1) 專著:作者.(列前三名)書名. 版次(首版不錄).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頁碼。
2) 文集:作者.(列前三名)文題. 見(In): 編著者. 書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頁碼。
3) 期刊: 作者.(列前三名)論文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頁碼。
10、英文摘要篇幅為1頁,其中應有簡要的研究方法、關鍵的觀測、實驗、統計數據和基本觀點,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外文的中國地名用漢語拼音拼寫。並附相應的中文,以便檢查。
11、來稿發表與否,由本刊編委會最後審定。本刊印刷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光碟版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製作;網路版由中國科技信息所萬方數據網路中心發布。來稿一經採用,將以三種版面形式刊載。稿酬在論文採用後一次付清。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若不被採用,本刊將通知作者。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2、為保證審稿的公正性,本刊採取國際慣用的盲審制,請作者來稿時將姓名、單位、城市、郵編、第一作者簡介另附在一張紙上。 為便於聯繫,請來稿時附作者的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