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期待與實踐

教育的期待與實踐

《教育的期待與實踐》是2009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躍。

《教育的期待與實踐:一個中國北方縣城的人類學研究》內容為:馮躍博士正是從文化傳遞與人性轉變的雙重視角出發,捲入我國北方一所縣城中學的日常生活,深入觀察、分析和探討這裡的教育模塑過程以及個體在反覆實踐中獲得的人性轉變的新尺度。對這一過程的評論標準亦來自諸多文化參照下對人類文明共有要素的認同、族際與群體問的理解與溝通方式,以及大量社會經濟相關要素的介入等等,這些均成為作者建構教育的期待與實踐內涵的重要根據。這裡的“期待”,既包括既定的社會文化規範,又暗含著行動主體本身的“實踐感”,其中,“實踐”是指“應然”與“實然”的關係互動過程,而“實踐感”則是先於認知的,它從現有的狀態中可以解讀出場域所包含的各種未來可能的狀態,於是我們得以反思現實生活中的教育圖景是何以呈現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的期待與實踐
  • 作者馮躍
  • ISBN:9787105101832
  • 定價:26.00 元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7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的論述還聚焦於學生、教師和校長等不同角色之表現。

作者簡介

馮躍,人類學博士,200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研究所,法國巴黎凡爾賽大學春天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2008年獲法國人文商業基金會(FMSH)博士後研究項目資助.從事社會工作人員的比較研究項目。現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青少系教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教育人類學、青少年社會工作等。馮躍博士參與了若干著作的編寫,主要發表的論文包括:《對獨生子女教育學研究議題的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088)、《教育人類學研究取向之多維轉換》《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51、《多維視角下的學習不良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41、《我妻我女:一個教育與影視人類學的研究展示》,莊孔韶、馮躍(《社會科學》,2006.1)、《一個“好孩子”的成長史——教育人類學口述史研究》《教育科學研究》,20057)、《中國“教育人類學”與“民族教育學”學科發展之比較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3.1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主題及內涵
一、教育的期待與實踐
二、文化相對VS價值介入?
第三節 研究的內容、視角、意義及分析框架
第四節 田野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方法
一、思辨法
二、個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
三、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四、主位與客位法(emicandetic)
五、口述史/生命歷程研究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教育人類學的學科討論
一、人本的觀察視角
二、文化的實踐視角
第二節 人類學角度的中國教育觀察
一、二十世紀初葉——新中國成立前
二、新中國成立後“文化大革命”期間
三、近三十年來的學術積累
第三章 教育期待與實踐的整體分析
第一節 自我的文化形塑之網
一、自我與主體性
二、道德感/倫理觀
三、話語與權力
四、價值取捨
五、教育的期待與實踐
第二節 絕對的尺度:抽離的道德承諾
第三節 相對的尺度:困境中的道德實踐
第四節 實踐的尺度:變化中的張力
第四章 夾縫中的發展
第一節 AB中學及縣城學校教育體系
一、合校並點:學校的生存選擇問題
二、小插曲
三、AB中學概況
第二節 校長的口述史研究
一、“體驗·詮釋”型民族志
二、“人物”的選擇
三、確定“人物
四、D校長自述
第五章 期待中的成長
第一節 身體的規訓
第二節 心智的博弈
一、關係的學業紐帶
二、課程的文化建構
三、話語的文化控制
第三節 人性的“自我”訴求:理想與現實
第四節 多元至上主義
第六章 面子的尷尬
第一節 生計、身份及地位
第二節 關係、面子及從教壓力
第三節 行為、互動及手段
第七章 教育期待與實踐的整體反思
第一節 結構性期待之網:田野觀察之總結
一、層級性教育觀的再詮釋
二、“傳統一現代”視角的再詮釋
三、校園儀武的變通與再詮釋
第二節 教育的期待與實踐文化多元的分析框架
第三節 套用人類學的對策性建議發展觀的探討
一、學校運行體系的多角度認知
二、對個體成長差異性特徵的關照
三、對“知識人”的多方位認識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