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課”已如火如荼,但師範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還開展得較弱。《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一書,特別適用於師範院校作為培養學生教育信息技術素質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於各地培訓在職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學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信息技術與CAI教程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ISBN:9787561423905
- 作者:郭興吉
- 出版日期:2004年8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四川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課”已如火如荼,但師範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還開展得較弱。《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一書,特別適用於師範院校作為培養學生教育信息技術素質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於各地培訓在職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學用書。
媒體推薦
序
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不斷進步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部1998年12月適時出台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和2000年11月印發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從國家教育事業的高度給予了我國教育技術現代化以政策保障。幾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創新,提出了許多適合我國國情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從人才素質的培養到教學手段的變革,從資源的整合到資源平台的構建,都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尤其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教育資源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長,學校課堂教學中如何整合這些最新資源?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如何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網路資源形態各異,如何設計或選取一個合適的資源整合平台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如何根據學校教學實際恰當引入合適的軟體進課堂……同時,我國師範院校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現代教育素質?
《教育信息技術與CAI教程》一書,較好地回答了上述幾個問題。該書以《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為主線,以FrontPage,PowerPoint,Authorware,Yi sual Basic為平台,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內容和操作技術。全體參編人員都是具有教學豐富經驗的一線教師,涉及操作的內容都經過了老師們的實際上機調試。書中凡涉及的理論知識,都儘可能吸收了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如c‘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課件、積件和電子作品等。凡講解的套用軟體都儘可能採用最新版本,以方便讀者學習和上機使用。
中國小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已開展得如火如荼,作為培養中國小師資搖籃的師範院校,信息技術方面的課程還開展得較弱,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我國師範院校培養學生現代教育素質、變革教育理念、提高整合教育資源能力,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書特別適合於師範院校作為培養學生教育信息技術素質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於各地培訓在職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學用書。
感謝全體參編人員和四川大學出版社同仁為本書的順利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黃河明
2002年7月於成都
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不斷進步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部1998年12月適時出台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和2000年11月印發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從國家教育事業的高度給予了我國教育技術現代化以政策保障。幾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創新,提出了許多適合我國國情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從人才素質的培養到教學手段的變革,從資源的整合到資源平台的構建,都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尤其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教育資源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長,學校課堂教學中如何整合這些最新資源?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如何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網路資源形態各異,如何設計或選取一個合適的資源整合平台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如何根據學校教學實際恰當引入合適的軟體進課堂……同時,我國師範院校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現代教育素質?
《教育信息技術與CAI教程》一書,較好地回答了上述幾個問題。該書以《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為主線,以FrontPage,PowerPoint,Authorware,Yi sual Basic為平台,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內容和操作技術。全體參編人員都是具有教學豐富經驗的一線教師,涉及操作的內容都經過了老師們的實際上機調試。書中凡涉及的理論知識,都儘可能吸收了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如c‘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課件、積件和電子作品等。凡講解的套用軟體都儘可能採用最新版本,以方便讀者學習和上機使用。
中國小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已開展得如火如荼,作為培養中國小師資搖籃的師範院校,信息技術方面的課程還開展得較弱,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我國師範院校培養學生現代教育素質、變革教育理念、提高整合教育資源能力,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書特別適合於師範院校作為培養學生教育信息技術素質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於各地培訓在職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學用書。
感謝全體參編人員和四川大學出版社同仁為本書的順利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黃河明
2002年7月於成都
圖書目錄
第1章 教育信息技術基礎
1.1 計算機與教育信息技術
1.1.1 信息與計算機
1.1.2 計算機在教育中的基本用途
1.2 教育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與道德
1.2.1 信息技術——人類文化、教育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1.2.2 教育技術與教育信息技術
1.2.3 教育信息化環境中的教育和教學
1. 2.4 資訊時代道德教育的新課題——網路德育
1.3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1.3.1 迅速發展的“信息高速公路”
1.3.2 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現代教育的深刻影響
1.3.3 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1.3.4 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展望
小結
習題
第2章計算機輔助教學
2.1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歷史
2.1.1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興起
2.1.2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
2.2 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常用術語
2.3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原理
2.3.1 教學的基本過程
2.3.2 CAI的特點
2.4 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構成
2.4.1 硬體
2.4.2 系統軟體
2.4.3 課件
2.5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模式與結構
2.5.1 操練與練習型模式
2.5.2 指導型模式
2.5.3 模擬型模式
2.5.4 遊戲型模式
2.5.5 對話或諮詢模式
……
1.1 計算機與教育信息技術
1.1.1 信息與計算機
1.1.2 計算機在教育中的基本用途
1.2 教育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與道德
1.2.1 信息技術——人類文化、教育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1.2.2 教育技術與教育信息技術
1.2.3 教育信息化環境中的教育和教學
1. 2.4 資訊時代道德教育的新課題——網路德育
1.3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1.3.1 迅速發展的“信息高速公路”
1.3.2 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現代教育的深刻影響
1.3.3 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1.3.4 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展望
小結
習題
第2章計算機輔助教學
2.1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歷史
2.1.1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興起
2.1.2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
2.2 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常用術語
2.3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原理
2.3.1 教學的基本過程
2.3.2 CAI的特點
2.4 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構成
2.4.1 硬體
2.4.2 系統軟體
2.4.3 課件
2.5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模式與結構
2.5.1 操練與練習型模式
2.5.2 指導型模式
2.5.3 模擬型模式
2.5.4 遊戲型模式
2.5.5 對話或諮詢模式
……
文摘
書摘
2.資訊時代必須加強網路德育工作
如何在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帶來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抵禦其消極作用?我們認為:必須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更應如此。在德育課中應增加網路操作“網風”與“網德”教育、網路法紀教育和網路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其形成正確的“網路道德”。要教育青少年學生增強對全球網路文化的識別能力和警覺能力、自律能力和抗誘惑能力。要教育入網者把網路道德規範和網路技術置於同樣重要的層面加以學習和掌握,自覺地培養出網路道德意識、道德意志和道德責任,提高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
(1)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防範意識。有許多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用於歪門邪道還不知道自己乾的是違法犯罪的事情。這就要求社會和學校開展對計算機和網路用戶的法制教育。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讓青少年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強自身保護意識、防範意識,同時能抵制不良行為的侵蝕。
(2)資訊時代需要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網路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他們創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網際網路在降福於年輕一代的同時,也可能會危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網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內容時刻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年輕一代,侵蝕他們純潔的心靈。據國外學者統計,學生通過網際網路觀看黃色內容的時間要多於網上的學術交流。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對學校的德育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學校教育應當把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路德育最迫切的目標,著力培養和形成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道德評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們在網路世界裡汲取健康的養料,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
(3)資訊時代需要重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網際網路給予學校德育的影響不僅僅是信息量的過度與失控,其中也存在著道德的問題。學校德育工作應當從德育目標出發,有針對性地重新設計德育內容。首先是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夠“辨別真偽,追求真理,慎於判斷”,增強識別評價和選擇道德信息的能力;其次是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標準與道德實踐統一起來,避免道德認識與行為分離,以抵禦不良信息的誘惑;然後是開設網路道德課程,制訂和完善網路倫理道德體系,讓學生掌握網路道德行為規範,強化他們的網路道德意識和網路責任感,以此防範學生的網上不良行為。
(4)資訊時代需要重新開發學校德育的渠道和手段。計算機網路的出現進一步拓寬了學校德育的渠道,提供了豐富的道德信息資源。學校應重視開發利用網路的德育功能,把網路作為德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網路開展德育可以有如下的形式:一是作為德育的輔助工具,二是開設網上德育課程,三是建立有教育意義的網站。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道德主體作用,開展網路道德教育。學校的網路德育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強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則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把正面疏導作為網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啟發學生的道德思維,自主建構正確的道德理念,培養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重視協同社會各方共同實施網路道德教育。學校雖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僅靠學校自身力量是不夠的。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形成協調一致的道德教育網路。
……
書摘1
2.7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評價
課件評價是課件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該項工作實際上存在於課件開發的環境分析、教學設計、腳本設計、軟體編寫的每一個階段之中。
根據評價的主體不同,可以將課件的評價分成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兩類。正式評價是由有關部門組織有關方面專家構成專門小組,經過嚴格程式對課件進行全面而科學的評價,該評價通常具有較高的權威性。非正式評價則是由個別或若干開發人員、教師或學校所進行的一般性的評價。
根據評價的目的不同,又可以將課件評價分為形式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式性評價是在課件開發過程當中所進行的評價,旨在調試和修正軟體製作,使之更加完善:總結性評價則是在課件開發結束之後所進行的評價,旨在對課件質量做出最終的判定。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在課件開發或者選擇現有的課件時,涉及較多的是非正式的總結性評價。而正式的總結性評價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成果“鑑定”。
目前,國內外評價課件質量的指標體系不盡相同,差異較大。但是,其基本內容還是大致相同的,這裡從五個方面列舉出課件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指標供參考。
(1)信息呈現方面。通常考慮課件各個頁面的內容、結構和呈現方式等是否恰當。
(2)人機互動方面。主要評價有關提問、反饋以及幫助信息和提示的呈現等環節的設計質量。
(3)教學過程控制方面。主要評價在教學內容、順序、步調和策略方面的控制方式與程度是否恰當。
(4)文檔提供方面。一個完整的課件,除了在程式中包含在線上幫助功能以外,還必須提供相關的文檔。例如,學生手冊、教師手冊、技術手冊等。這裡主要對所提供文檔的質量進行評價。
(5)其他方面。主要包括課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管理等方面的性能。
經過評價與修改以後,我們所開發的課件已經具備了正式投入教學套用的條件,可以交付使用並逐步推廣。在課件投入使用後,課件開發人員需密切跟蹤它的運行、維護記錄,根據需要來充實、完善原來的課件版本,積極提高課件的使用率,使之具備更強的生命力。
2.8 積件與電子作品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由於其封閉性,在實際教學使用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它使得教師無法將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融入教學活動中。為此,我國教育技術工作者於1997年先後提出了“積件”和“電子作品”新思想。
2.8.1積件
積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體系統。積件思想作為一種關於CAI發展的系統思路,是對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準備、檢索、設計、組合、使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它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著作平台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從課件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教材建設的重要觀念轉變,是繼第一代教學軟體(課件)之後的新一代教學軟體系統和教學媒體理論。
1.積件的特點
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體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設思想,它的主要特點是:
(1)注重人的主體性。積件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結合的主動權交給了師生,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因而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與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充分體現了面向21世紀尊重人、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積件與教材版本無關性。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套用於當前教學活動中。
(3)基元性與可積性。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圖片、動畫、電視),語文教師可用來講散文、古詩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師可用來講生態,地理教師可插入氣候的課程演示中,物理課可講水的狀態變化和落體運動。如果讓學生來發表意見,則可以提出上百種創意,甚至教師和專家們也意想不到。
(4)統一性。積件實現了靜與動的統一,一維與多維的統一,教學素材和教學理論的分離與結合的統一,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統一,有形與無形的統一,有限與無限的統一,基本規則與無窮變幻的統一。解決了教學活動中人的主體性與媒體工具性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
(5)開放性、自繁殖性。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資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因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範,積件在教學活動中就自然具有開放性、自繁殖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全體師生的參與,積件的迅速發展將不可思議,就像今天Internet網上的信息爆炸一樣。
(6)繼承性與發展性.積件與課件的關係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積件包含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對於個別化教學,學生自學,教師講解某一特定問題,家族教育,網路上的學習等,課件是比較適宜的教學軟體。它們的不同點是課件適用於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於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宜於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堂教學情景。課件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冗餘部分,規範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為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了一個“臨時”的課件(準確地說,是“堂件”)。課件與積件可以互相轉化、相互組合、相互包含,體現了CAI辯證哲學的生動魅力。
(7)技術標準規範性。為了實現積件在學校、地區、全國、全球的可重組性,積件的各類信息資源必須遵從當今世界主流標準和規範。例如,文本的格式、圖形的格式、聲音的格式、動畫的格式、Internet網路接口的格式等都必須與世界主流套用軟體一致;否則無法實現素材資料的組合。教學信息的分類、編碼,應有類似“中圖法”圖書分類的法則等。
(8)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積件集中了當代套用軟體的設計思想精華,它有大量豐富的教學素材,用起來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觀、明白、人性化、教學化,適於全體師生,適於不同的教學情境,成為課堂教學的實用工具。
……
2.資訊時代必須加強網路德育工作
如何在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帶來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抵禦其消極作用?我們認為:必須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更應如此。在德育課中應增加網路操作“網風”與“網德”教育、網路法紀教育和網路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其形成正確的“網路道德”。要教育青少年學生增強對全球網路文化的識別能力和警覺能力、自律能力和抗誘惑能力。要教育入網者把網路道德規範和網路技術置於同樣重要的層面加以學習和掌握,自覺地培養出網路道德意識、道德意志和道德責任,提高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
(1)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防範意識。有許多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用於歪門邪道還不知道自己乾的是違法犯罪的事情。這就要求社會和學校開展對計算機和網路用戶的法制教育。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讓青少年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強自身保護意識、防範意識,同時能抵制不良行為的侵蝕。
(2)資訊時代需要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網路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他們創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網際網路在降福於年輕一代的同時,也可能會危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網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內容時刻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年輕一代,侵蝕他們純潔的心靈。據國外學者統計,學生通過網際網路觀看黃色內容的時間要多於網上的學術交流。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對學校的德育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學校教育應當把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路德育最迫切的目標,著力培養和形成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道德評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們在網路世界裡汲取健康的養料,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
(3)資訊時代需要重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網際網路給予學校德育的影響不僅僅是信息量的過度與失控,其中也存在著道德的問題。學校德育工作應當從德育目標出發,有針對性地重新設計德育內容。首先是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夠“辨別真偽,追求真理,慎於判斷”,增強識別評價和選擇道德信息的能力;其次是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標準與道德實踐統一起來,避免道德認識與行為分離,以抵禦不良信息的誘惑;然後是開設網路道德課程,制訂和完善網路倫理道德體系,讓學生掌握網路道德行為規範,強化他們的網路道德意識和網路責任感,以此防範學生的網上不良行為。
(4)資訊時代需要重新開發學校德育的渠道和手段。計算機網路的出現進一步拓寬了學校德育的渠道,提供了豐富的道德信息資源。學校應重視開發利用網路的德育功能,把網路作為德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網路開展德育可以有如下的形式:一是作為德育的輔助工具,二是開設網上德育課程,三是建立有教育意義的網站。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道德主體作用,開展網路道德教育。學校的網路德育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強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則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把正面疏導作為網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啟發學生的道德思維,自主建構正確的道德理念,培養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重視協同社會各方共同實施網路道德教育。學校雖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僅靠學校自身力量是不夠的。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形成協調一致的道德教育網路。
……
書摘1
2.7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評價
課件評價是課件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該項工作實際上存在於課件開發的環境分析、教學設計、腳本設計、軟體編寫的每一個階段之中。
根據評價的主體不同,可以將課件的評價分成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兩類。正式評價是由有關部門組織有關方面專家構成專門小組,經過嚴格程式對課件進行全面而科學的評價,該評價通常具有較高的權威性。非正式評價則是由個別或若干開發人員、教師或學校所進行的一般性的評價。
根據評價的目的不同,又可以將課件評價分為形式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式性評價是在課件開發過程當中所進行的評價,旨在調試和修正軟體製作,使之更加完善:總結性評價則是在課件開發結束之後所進行的評價,旨在對課件質量做出最終的判定。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在課件開發或者選擇現有的課件時,涉及較多的是非正式的總結性評價。而正式的總結性評價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成果“鑑定”。
目前,國內外評價課件質量的指標體系不盡相同,差異較大。但是,其基本內容還是大致相同的,這裡從五個方面列舉出課件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指標供參考。
(1)信息呈現方面。通常考慮課件各個頁面的內容、結構和呈現方式等是否恰當。
(2)人機互動方面。主要評價有關提問、反饋以及幫助信息和提示的呈現等環節的設計質量。
(3)教學過程控制方面。主要評價在教學內容、順序、步調和策略方面的控制方式與程度是否恰當。
(4)文檔提供方面。一個完整的課件,除了在程式中包含在線上幫助功能以外,還必須提供相關的文檔。例如,學生手冊、教師手冊、技術手冊等。這裡主要對所提供文檔的質量進行評價。
(5)其他方面。主要包括課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管理等方面的性能。
經過評價與修改以後,我們所開發的課件已經具備了正式投入教學套用的條件,可以交付使用並逐步推廣。在課件投入使用後,課件開發人員需密切跟蹤它的運行、維護記錄,根據需要來充實、完善原來的課件版本,積極提高課件的使用率,使之具備更強的生命力。
2.8 積件與電子作品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由於其封閉性,在實際教學使用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它使得教師無法將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融入教學活動中。為此,我國教育技術工作者於1997年先後提出了“積件”和“電子作品”新思想。
2.8.1積件
積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體系統。積件思想作為一種關於CAI發展的系統思路,是對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準備、檢索、設計、組合、使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它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著作平台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從課件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教材建設的重要觀念轉變,是繼第一代教學軟體(課件)之後的新一代教學軟體系統和教學媒體理論。
1.積件的特點
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體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設思想,它的主要特點是:
(1)注重人的主體性。積件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結合的主動權交給了師生,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因而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與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充分體現了面向21世紀尊重人、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積件與教材版本無關性。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套用於當前教學活動中。
(3)基元性與可積性。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圖片、動畫、電視),語文教師可用來講散文、古詩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師可用來講生態,地理教師可插入氣候的課程演示中,物理課可講水的狀態變化和落體運動。如果讓學生來發表意見,則可以提出上百種創意,甚至教師和專家們也意想不到。
(4)統一性。積件實現了靜與動的統一,一維與多維的統一,教學素材和教學理論的分離與結合的統一,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統一,有形與無形的統一,有限與無限的統一,基本規則與無窮變幻的統一。解決了教學活動中人的主體性與媒體工具性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
(5)開放性、自繁殖性。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資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因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範,積件在教學活動中就自然具有開放性、自繁殖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全體師生的參與,積件的迅速發展將不可思議,就像今天Internet網上的信息爆炸一樣。
(6)繼承性與發展性.積件與課件的關係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積件包含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對於個別化教學,學生自學,教師講解某一特定問題,家族教育,網路上的學習等,課件是比較適宜的教學軟體。它們的不同點是課件適用於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於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宜於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堂教學情景。課件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冗餘部分,規範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為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了一個“臨時”的課件(準確地說,是“堂件”)。課件與積件可以互相轉化、相互組合、相互包含,體現了CAI辯證哲學的生動魅力。
(7)技術標準規範性。為了實現積件在學校、地區、全國、全球的可重組性,積件的各類信息資源必須遵從當今世界主流標準和規範。例如,文本的格式、圖形的格式、聲音的格式、動畫的格式、Internet網路接口的格式等都必須與世界主流套用軟體一致;否則無法實現素材資料的組合。教學信息的分類、編碼,應有類似“中圖法”圖書分類的法則等。
(8)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積件集中了當代套用軟體的設計思想精華,它有大量豐富的教學素材,用起來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觀、明白、人性化、教學化,適於全體師生,適於不同的教學情境,成為課堂教學的實用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