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性勞動教學

教練性勞動教學是模擬實際勞動,有計畫地加強重複的學習動作,以形成知識、技能、技巧及其他個性品質的勞動教學。目的在於完善勞動作業,提高執行的準確性和速度。實施過程分三步。(1)導入階段——開始提出一般目標,使新舊知識、技能形成必要的聯繫;安排小組及每個學生的勞動作業,要求有明確的組織。還應說明教練的道理,使學生明了此項活動在政治、經濟和工藝上的相互聯繫。教練的目的性應貫穿於教學的所有階段。

(2)學生獨立操練階段——由預備教練和基本教練組成。前者包括學習新教材,掌握動作的要領,輔導員示範。若是書面的和思考性的預備練習,要輔以圖解和視聽手段。後者是以基本的操練方式為主的教學活動。這兩種教練在學生作不斷提高操作難度的練習時,可予以個別指導和幫助。在學生開始獨立操練時,輔導員應注意使他們不作多餘的動作,幫助矯正錯誤。要使學生學會自我檢查。(3)檢查和評定階段——評定的重要特徵是準確度和速度。根據這種教學的客觀條件(教練的手段、勞動結果的可測性、 排除任何干擾),利用指標系統,按照專門的量表對操練特徵進行客觀評定。除量的評定外,還可作質的分析。這是通過對一系列問題(教練手段的利用、學生投入操練的積極性、改善教練工作的說明)的回答來進行的。評定應指出,教練所獲得的技能、技巧有多少遷移到生產的實際情境中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