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村

教師村

教師村,也稱佟莊村,是位於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的村落。一個只有60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卻先後走出了300多名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師村
  • 地理位置:南陽市
  • 別名:佟莊村
  • 村組人口:600多戶
村內概況,歷史沿革,文化教育,記者手記,

村內概況

目前,該村從教的三百多人中人中,遍布全國各地,也有遠涉重洋去國外從教者;既有大學教授,亦有高中名師,更有大批紮根窮鄉僻里,長期從事基礎教育的本鎮中國小教師。

歷史沿革

凝結在佟莊教師身上的,還有一種尊師重教、樂於從教的佳風良俗。佟莊張姓占全村十之七八,其先祖即有“寧無食可啖,衣可破,財產可無,唯子女詩書不可不讀”的良訓。自明萬曆年間至新中國成立,翰林、進士、秀才、大學生、留洋博士不乏其人。一九三九年,由族人正式創辦佟莊國小(當地人稱之為“南學”)。一九八六年,因上級資金緊缺,佟莊中學按上級政策擬停辦合併,佟莊村民聞後群起而動,自己動手建校,砌磚、燒窯、壘牆、澆築,建教學樓一座二十六間,教師住宅十四間。二00二年,佟莊國小翻新改建,資金缺口大,佟莊人如出前轍,不約而同,竟相解囊,毫不吝嗇,捐資達四萬多元人民幣。在佟莊從教的教師,但凡去村民家,不論認識與否,必會受到盛情款待。村內有志學子在以從教為榮之風的潛移默化下,投身教育事業、為國培養人才成為該村眾學子的共同追求。
根據族譜記載,佟莊村歷來重視讀書和教育,曾出過翰林、進士、秀才多人,明朝萬曆丙辰科進士張其平作為家族榮耀放在了族譜的首頁。佟莊村辦學的歷史也可追溯到光緒年間。佟莊村辦學,張氏族人慷慨資助,辦學被列為“張氏功德工程”。記者看到,在老人拿出的這本族譜上,有很多用紅筆修改、添加的批註。張世勝說:“修族譜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數據蒐集工作很煩瑣,但把族譜修訂完整很有意義,能讓後人永遠記住那些對教育有‘功德’的人。”
村裡有一位叫張石良的退休教師,有4個孩子,以前家裡生活條件不好,全家人的溫飽是一大問題,但即便如此艱苦,他也沒讓孩子輟學。有一年冬天,孩子們沒錢買棉衣,穿著單褲子去上學,有人看到了對張石良說:“別讓孩子上學了,穿成這樣會凍壞的。”沒想到張石良卻說:“不學文化,就要永遠受凍。”張石良對孩子們的學業要求也非常嚴格,即便是夜晚走在路上,他也會抽查孩子們當天所學的課程。如果有哪裡忘記了,張石良就擦亮一根火柴,讓孩子藉助亮光看一下課本,背會了再繼續走。

文化教育

佟莊村重視教育,對於校舍的建設也絕不含糊,歷次興建校舍,村民們都慷慨解囊,投工投勞。在佟莊村歷代辦學的歷史中,村民們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佟莊村建校舍,村民們儘自己所能出錢出力。蓋房子沒有磚,大家就自己建窯燒磚,再一擔擔抬過去蓋房子。多年來在佟莊村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只要是學校的事,村民們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佟莊國小是本村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也是在村民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一所學校。它始建於民國二十八年,新中國成立後改為公辦國小。上世紀90年代,佟莊國小為了改善教學條件,想要重建一座教學樓,村民們聽說了,紛紛捐錢捐物,他們寧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把學校的事辦好。

如今,佟莊村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政府的支持下,佟莊國小已是一副嶄新的面孔,占地25畝,教學設施配備齊全。兩排整齊寬敞的教學樓滿足了孩子們正常的學習要求,在建設教學樓的同時,學校還不忘留足孩子們活動的場地,寬闊的運動場可以讓孩子們盡情“撒歡”。教學樓對面是一座氣派的學生食堂,能容納上百人同時就餐,餐廳里張貼著不同菜品的宣傳海報,以及就餐卡的使用規範。佟莊國小校長董保祥說:“這個食堂不僅解決了本村師生的吃飯問題,還經常有外村的孩子到這裡吃飯。它雖然是我們學校的食堂,但服務的卻是整個鎮。”

佟莊國小校長董保祥說:“佟莊村的教育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村民的支持,現在村裡的孩子能夠接受相對優質的教育,這對村民是最好的回報。”

記者手記

中國有句古話“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佟莊村尊師重教的民風,很好地印證了這句話。記者在第一眼見到這些人的時候,就覺得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氣質,得知他們全都是老師後,只覺得這氣質和職業就像是榫卯咬合在一起般的嚴密、自然。他們中有的已是耄耋老人,有的正值壯年,但他們臉上都帶著淡淡的笑容,當聽他們談起自己的職業,談起自己的學生時,記者發現這種淡定從容,來源於內心對教育的信念,來源於對教師這一職業最樸實、最淡泊的堅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