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2018—2022年)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2018—2022年)》由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央編辦於2018年2月1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2018—2022年)
  • 發布機關: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
  • 發文字號:教師〔2018〕2號
  • 印發時間:2018年2月11日
計畫發布,計畫全文,計畫解答,實施背景,研製過程,主要內容,實施要求,

計畫發布

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2018—2022年)》的通知
教師〔2018〕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局)、編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編辦:
現將《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2018—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央編辦
2018年2月11日

計畫全文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2018—2022年)
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為深入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的決策部署,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工作要求,採取切實措施建強做優教師教育,推動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特制定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適應教育現代化對教師隊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著眼長遠,立足當前,以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推進教師教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從源頭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二、目標任務
經過5年左右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類專業,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師德教育顯著加強,教師培養培訓的內容方式不斷最佳化,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和人才支撐。
——落實師德教育新要求,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為教師師德教育的首要任務和重點內容。加強師德養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師”標準、“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和“四個服務”等要求,統領教師成長發展,細化落實到教師教育課程,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提升培養規格層次,夯實國民教育保障基礎。全面提高師範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水平。根據各地實際,為義務教育學校培養更多接受過高質量教師教育的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普通高中培養更多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為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下同)大幅增加培養具有精湛實踐技能的“雙師型”專業課教師,為幼稚園培養一大批關愛幼兒、擅長保教的學前教育專業專科以上學歷教師,教師培養規格層次滿足保障國民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改善教師資源供給,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加強中西部地區和鄉村學校教師培養,重點為邊遠、貧困、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提供師資保障。支持中西部地區提升師範專業辦學能力。推進本土化培養,面向師資補充困難地區逐步擴大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規模,為鄉村學校培養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合格教師。建立健全鄉村教師成長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高質量開展鄉村教師全員培訓,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
——創新教師教育模式,培養未來卓越教師。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師範生生源質量顯著提高,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注重協同育人,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和實踐教學,注重課程內容不斷更新,注重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教師教育新形態基本形成。師範生與在職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發揮師範院校主體作用,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斷最佳化教師教育布局結構,基本形成以國家教師教育基地為引領、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國小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
三、主要措施
(一)師德養成教育全面推進行動。研製出台在教師培養培訓中加強師德教育的檔案和師德修養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教育全過程,作為師範生培養和教師培訓課程的必修模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師全面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制訂教師法治培訓大綱,開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師法治素養和依法執教能力。在師範生和在職教師中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注重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通過經典誦讀、開設專門課程、組織專題培訓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傳承中華師道。將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校長請進課堂,採取組織公益支教、志願服務等方式,著力培育師範生的教師職業認同和社會責任感。藉助新聞媒體平台,組織開展師範生“師德第一課”系列活動。每年利用教師節後一周時間開展“師德活動周”活動。發掘師德先進典型,弘揚當代教師風采,大力宣傳陽光美麗、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新時代優秀教師形象。
(二)教師培養層次提升行動。引導支持辦好師範類本科專業,加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本科層次教師培養力度。按照有關程式辦法,增加一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引導鼓勵有關高校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 對教師教育院校研究生推免指標予以統籌支持。支持探索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有機銜接的培養模式。適當增加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引導鼓勵有關高校擴大教育博士招生規模,面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校長,完善教育博士選拔培養方案。辦好一批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各地根據學前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擴大專科以上層次幼稚園教師培養規模。支持師範院校擴大特殊教育專業招生規模,加大特殊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培養力度。
(三)鄉村教師素質提高行動。各地要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通過公費定向培養、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為鄉村國小培養補充全科教師,為鄉村國中培養補充“一專多能”教師,優先滿足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教師補充需要。加大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力度。加強縣區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在培訓鄉村教師方面的作用。培訓內容針對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注重新課標新教材和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培訓,賦予鄉村教師更多選擇權,提升鄉村教師培訓實效。推進鄉村教師到城鎮學校跟崗學習,鼓勵引導師範生到鄉村學校進行教育實踐。“國培計畫”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
(四)師範生生源質量改善行動。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優質生源報考師範專業。改進完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將“免費師範生”改稱為“公費師範生”,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推進地方積極開展師範生公費教育工作。積極推行國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專科層次幼稚園教師培養。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高校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加大入校後二次選拔力度,鼓勵設立面試考核環節,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從教潛質,招收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學生就讀師範專業。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類專業,招收學科知識紮實、專業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懷的學生,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辦法,暢通優秀師範畢業生就業渠道。
(五) “網際網路+教師教育”創新行動。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台建設和套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方式變革。啟動實施教師教育線上開放課程建設計畫,遴選認定200門教師教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推動線上開放課程廣泛套用共享。實施新一周期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引領帶動中國小教師校長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運用於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研究制定師範生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提高師範生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依託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學分銀行”。
(六)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行動。支持建設一批由地方政府統籌,教育、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制等部門密切配合,高校與中國小協同開展教師培養培訓、職前與職後相互銜接的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帶動區域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師培養培訓質量。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建設一流師範院校和一流師範專業,分類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推動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和以師範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發揮“國培計畫”示範引領作用,加強教師培訓需求診斷,最佳化培訓內容,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實施新一周期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引領帶動高層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中國小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能夠在基礎教育領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領軍人才。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對新教師入職教育的統籌規劃,推行集中培訓和跟崗實踐相結合的新教師入職教育模式。
(七)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建設行動。綜合考慮區域布局、層次結構、師範生招生規模、校內教師教育資源整合、辦學水平等因素,重點建設一批師範教育基地,發揮高水平、有特色教師教育院校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教師教育院校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實訓平台建設。國家和地方有關重大項目充分考慮教師教育院校特色,在規劃建設方面予以傾斜。推動高校有效整合校內資源,鼓勵有條件的高校依託現有資源組建實體化的教師教育學院。制定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標準。以優質市縣教師發展機構為引領,推動整合教師培訓機構、教研室、教科所(室)、電教館的職能和資源,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建設研訓一體的市縣教師發展機構,更好地為區域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高校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依託優質中國小,開展師範生見習實習、教師跟崗培訓和教研教改工作。
(八)教師教育師資隊伍最佳化行動。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大對教師教育師資國內外訪學支持力度。引導支持高校加大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生培養力度。高校對教師教育師資的工作量計算、業績考核等評價與管理,應充分體現教師教育工作特點。在崗位聘用、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對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實行傾斜政策。推進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與大中型企業共建共享師資,允許職業學校、高等學校依法依規自主聘請兼職教師,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產業導師特設崗位計畫。推進高校與中國小教師、企業人員雙向交流。高校與中國小、高校與企業採取雙向掛職、兼職等方式,建立教師教育師資共同體。實施骨幹培訓者隊伍建設工程,開展萬名專兼職教師培訓者培訓能力提升專項培訓。組建中國小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流動站、企業導師人才庫,充分發揮教研員、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高技能人才在師範生培養和在職教師常態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
(九)教師教育學科專業建設行動。建立健全教師教育本專科和研究生培養的學科專業體系。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自主設定“教師教育學”二級學科,國家定期公布高校在教育學一級學科設立“教師教育學”二級學科情況,加強教師教育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明確教育實踐的目標任務,構建全方位教育實踐內容體系,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相銜接,強化“三字一話”等師範生教學基本功訓練。修訂《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組織編寫或精選推薦一批主幹課教材和精品課程資源。發布《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開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育課程和特殊教育課程資源。鼓勵高校針對有從教意願的非師範類專業學生開設教師教育課程,協助參加必要的教育實踐。建設公益性教師教育線上學習中心,提供教師教育核心課程資源,供非師範類專業學生及社會人士修習。
(十)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行動。建設全國教師教育基本狀態資料庫,建立教師培養培訓質量監測機制,發布《中國教師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出台《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標準》,啟動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將認證結果作為師範類專業準入、質量評價和教師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並向社會公布。建立高校教師教育質量自我評估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專業學位認證評估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完善教育碩士培養方案,聚焦中國小教師培養,逐步實現教育碩士培養與教師資格認定相銜接。建立健全教師培訓質量評估制度。高校教學、學科評估要考慮教師教育院校的實際,將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納入評估體系,體現激勵導向。
四、組織實施
(一)明確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把振興教師教育作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重大舉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將計畫落到實處。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統籌管理和指導,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制部門要密切配合、主動履職盡責,共同為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環境。成立國家教師教育諮詢專家委員會,為教師教育重大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二)加強經費保障。要加大教師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力度,提升教師教育保障水平。根據教師教育發展以及財力狀況,適時提高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教師培訓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幼稚園、中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中央財政通過現行政策和資金渠道對教師教育加大支持力度。在相關重大教育發展項目中將教師培養培訓作為資金使用的重要方向。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
(三)開展督導檢查。建立教師教育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導機制。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對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獎勵,對實施不到位、敷衍塞責的,要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因地制宜提出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辦法,將本計畫的要求落到實處。

計畫解答

實施背景

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教育制度逐步健全,教師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但是,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教師教育體系有所削弱,對師範院校的支持不夠;有的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需要提升,專業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仍不能完全滿足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需要。亟需振興教師教育,培育未來的教師,培訓現有的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一支適應進行現代化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教師隊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找準教師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明確提出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2018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加強師資隊伍和師德師風建設。出台《計畫》,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質量水平的戰略性舉措,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的關鍵一招。

研製過程

《計畫》的研製,遵循“深入調研、課題引領、聚焦問題、重點施策”的原則,聚焦提高教師教育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群策群力,凝聚共識,統一思想,前後歷時近2年,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多次研討修改,最終形成定稿。主要經歷了以下過程:
一是開展系統調研。2016年4月,全面調研了解現全國教師教育院校、在校師範生的基本情況和教師教育財政投入有關情況,並委託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等對帶有全局性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
二是檔案研製起草。2016年5月,成立專門起草小組,擬定《計畫》討論稿,並就其中涉及的政策問題,與相關部委進行溝通協商,形成《計畫》徵求意見稿。
三是廣泛徵求意見。2016年8月以來,先後在徵求意見座談會、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專題研修班、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推進會、全國教師教育振興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廣泛徵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教師教育院校、有關專家等各方意見。
四是修改形成定稿。2017年以來,按照黨的十九大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對《計畫》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檔案定稿。

主要內容

《計畫》以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力求從源頭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計畫》由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主要措施、組織實施四個部分組成,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十大行動。
《計畫》提出,經過5年左右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類專業,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師德教育顯著加強,教師培養培訓的內容方式不斷最佳化,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和人才支撐。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計畫》針對當前教師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師德教育、培養規格層次、教師資源供給、教師教育模式、師範院校作用五個維度,提出五項重點任務,即明確落實師德教育新要求,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提升培養規格層次,夯實國民教育保障基礎;改善教師資源供給,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創新教師教育模式,培養未來卓越教師;發揮師範院校主體作用,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
為了實現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計畫》將主要措施明確為十大行動。十大行動是《計畫》的主體部分,具體包括師德養成教育全面推進行動、教師培養層次提升行動、鄉村教師素質提高行動、師範生生源質量改善行動、“網際網路+教師教育”創新行動、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行動、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建設行動、教師教育師資隊伍最佳化行動、教師教育學科專業建設行動和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行動。

實施要求

一是明確責任主體。作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重大舉措,振興教師教育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為此,《計畫》做出相應的工作分工,其中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統籌管理和指導,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制部門要密切配合、主動履職盡責,共同為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環境。成立國家教師教育諮詢專家委員會,為教師教育重大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加強經費保障。為彰顯國家對教師教育的重視和扶持,增強院校舉辦師範的動力,《計畫》提出,根據教師教育發展以及財力狀況,適時提高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體現師範生培養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成本支出。為全面落實教師全員培訓制度,《計畫》重申,教師培訓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幼稚園、中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加大教師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力度,提升教師教育保障水平。
三是開展督導檢查。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計畫》提出,要建立教師教育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導機制。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對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同時,建立獎懲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獎勵,對實施不到位、敷衍塞責的,要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