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作為德性實踐:價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教學作為德性實踐)

教學作為德性實踐:價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

教學作為德性實踐一般指本詞條

《教學作為德性實踐:價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主要探討價值多元背景下中國小課堂教學中大量存在的育德難題的解決之道。作者提供了教學作為德性實踐的解題思路,在理論上給予了充分論證,並從教學案例中歸納提煉出了“隨機型生成”“相關型生成”“內涵型生成”三種類型的德性實踐。作者強調,為了應對作為德性實踐的教學,教師在堅持“德品”養成、“德知”學習的同時,需要加強必要的“德能”修養;教師可以通過加強教育倫理理論的研修和教學實踐中的倫理反思等,養成值得重視的道德敏感、道德推理、道德寬容和道德信任四種“德能”。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學作為德性實踐:價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199頁
  • 開本:16
  • 定價:24.00
  • 作者:王凱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4391199, 9787534391194
  • 品牌:江蘇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學作為德性實踐:價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為整驗旋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凱,教育學博士,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目前主要研究教學論、學校教育科研方法,曾參與編著《教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楊小微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鄭金洲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已在教育類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5篇。

圖書目錄

導論:多元之後怎么辦
第一節 課堂出現價值多元該怎么辦
一、棘手的價值多元難題
二、互競的解答方式
第二節 相關的研究與問題
一、德育領域的研究
二、教學論領域的研究
三、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 概念界定
一、教學
二、價值、價值觀與價值多元
三、德性
四、德性實踐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與內容
第一章 價值多元背景的考察
第一節 價值的實然狀態與應然主張
第二節 “理性多元論”的認同
一、複雜多樣的價值實然狀態
二、價值上的三種實然主張
三、“理性多元論”的認同
第三節 教育視野中的價值多形
一、拓展了課堂價值問題的空間
二、關注教學上價值多元的特殊性
三、基於教育學立場應對價值多元
第二章 走向道德的教學
第一節 兩種典型觀念的批判
一、教學即傳遞
二、教學即不干預
三、存在的共同問題
第二節 作為道德概念的教學
一、教學不是教唆
二、教學不全是講述
三、教學不應是灌輸
四、教學不等於訓練
五、教學不同於條件反射
第三節 基於道德立場的教學研究
一、中外教學道德研究的回溯
二、教學道德研究的三種取向
三、“德性實踐”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 教學作為德性實踐
第一節 教學應該是“德性實踐”
一、並非實踐的“教學實踐”
二、實踐概念的歷史脈絡
三、麥金太爾實踐概念的內涵
四、麥金太爾意義上的教學實踐
第二節 教學作為德性實踐的理論意涵
一、德性內生於教學實踐
二、德性在自主追求卓越中生成
三、教學實踐內生道德標準
第四章 德性實踐的實施
第一節 “隨機型生成”的邏輯與策略
第二節 “相關型生成”的邏輯與策略
一、開發基礎性資源,形成鮮明的翻察價值取向
二、通過有質量的開放式問題,激發資源的生成
三、讀懂兒童的道德思維狀態
四、道德推理的有效引領
五、耐心的守望
第三節 “內涵型生成”的邏輯與策略
一、轉變技術化的意識
二、幫助學生澄清實踐“準入規則”
三、引導兒童主動參與活動,追求卓越
第五章 教師的“德能”修養
第一節 “德品”、“德知”與“德能”
一、“德品”論的反駁與辯護
二、“德知”論的現實局限
三、“德能”的內涵與意義
第二節 四種必要“德能”
一、道德敏感
二、道德推理
三、道德寬容
四、道德信任
第三節 養成“德能”的可能路徑
一、教育倫理理論的研修
二、教學實踐中的倫理反思
結語:展望教學研究的倫理路向碑促霉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經濟迎合多元。如上所述,教育不同於一般社會生活,面對價值多元所採取的思路也應該不盡相同。我們先來看看其他領域中的基本思路。經濟領域中,商家面對不同價值取向的消費者,不是無視價值差異的存在,而是尊重差異,根據不同的價值取向提供不同服務。有這樣一則新聞:某廠家專營“大象”牌服裝,商品遠銷海外某國時,商標出現了問題,大棄去全象對當地人而言是禁忌,商家立即針對該地區更換商標。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經濟領域是迎合價值多元的。
政治多元擇一。在政治領域喇朽厚付則大為不同。信奉價值多元存在解構社會生活的隱憂,因此,政治家們總是希望找到某種共同價值統領社會生活,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政治學家、倫理學家則是在理論上為社會的穩定尋找拱心石。翻開一部政治哲學史,不難發現,一種共同的確定性尋求貫穿始終。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全部精力放在認可“理性多元論”、在維護個人權利與自由的前提下如何構築良序社會的問題上。他以倡導“重疊共識”、遵從“公共理性”的方式構築在價值多元背景下的理想社會。總之,政治家、政治哲學家處理價值多元的基本方式,都是在“多”中找尋某種“一”,實現多元之後的穩定生活。有所不同的是:政治家可能比較現實,他們急於解決眼前問題,所以往往在多元中擇一,或者達成某種妥協,形成“臨時性共識”;而政治哲學家往往比較理想,他們憧憬著永世穩定。所以,羅爾斯多次明確指出他所說的“重疊共識”不是“臨時共識”,區別之一就是“重疊共識”是以“公共理性”保證的穩定共識。①

序言

由於全球化引起的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的激盪,以及國內改革開放30年帶來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使得社會價值觀出現了多元化的態勢。我國道德建設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亟待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20世紀末哲學社會科學界就已經圍繞價值多元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學術研討會,近年來學校德台盛鴉育如何適應價值多酷諒符協元化的新形勢,也成了教育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關於探索價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改革問題,現有的研究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是在價值多元化形勢下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探索;二是發揮學校在價值多元社會中的道德重建和價值整合作用的探索;三是培養學生適應價值多元社會的道德創新素質的探索。總的來說,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主要涉及的是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的更新、調整,有關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德育手段、方法、途徑方面的研究有待進行;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探討和觀念更新上,相應的改革實驗尚待開展。
在價值多元化背景下變革學校德育傳統,一直是西方國家(特別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重點研究的課題。價值多元化導致西方世界一度盛行價值相對主義,非但沒有解決價值衝突和社會矛盾,反而加劇了衝突和矛盾。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更多地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如何在教育情境下引導年輕一代學會在多元的世界裡尋求“共享價值”或“普遍價值”。如今,引導學生在多元世界裡“學會共同生活”,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教育課題。
第二節 “相關型生成”的邏輯與策略
一、開發基礎性資源,形成鮮明的價值取向
二、通過有質量的開放式問題,激發資源的生成
三、讀懂兒童的道德思維狀態
四、道德推理的有效引領
五、耐心的守望
第三節 “內涵型生成”的邏輯與策略
一、轉變技術化的意識
二、幫助學生澄清實踐“準入規則”
三、引導兒童主動參與活動,追求卓越
第五章 教師的“德能”修養
第一節 “德品”、“德知”與“德能”
一、“德品”論的反駁與辯護
二、“德知”論的現實局限
三、“德能”的內涵與意義
第二節 四種必要“德能”
一、道德敏感
二、道德推理
三、道德寬容
四、道德信任
第三節 養成“德能”的可能路徑
一、教育倫理理論的研修
二、教學實踐中的倫理反思
結語:展望教學研究的倫理路向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經濟迎合多元。如上所述,教育不同於一般社會生活,面對價值多元所採取的思路也應該不盡相同。我們先來看看其他領域中的基本思路。經濟領域中,商家面對不同價值取向的消費者,不是無視價值差異的存在,而是尊重差異,根據不同的價值取向提供不同服務。有這樣一則新聞:某廠家專營“大象”牌服裝,商品遠銷海外某國時,商標出現了問題,大象對當地人而言是禁忌,商家立即針對該地區更換商標。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經濟領域是迎合價值多元的。
政治多元擇一。在政治領域則大為不同。信奉價值多元存在解構社會生活的隱憂,因此,政治家們總是希望找到某種共同價值統領社會生活,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政治學家、倫理學家則是在理論上為社會的穩定尋找拱心石。翻開一部政治哲學史,不難發現,一種共同的確定性尋求貫穿始終。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全部精力放在認可“理性多元論”、在維護個人權利與自由的前提下如何構築良序社會的問題上。他以倡導“重疊共識”、遵從“公共理性”的方式構築在價值多元背景下的理想社會。總之,政治家、政治哲學家處理價值多元的基本方式,都是在“多”中找尋某種“一”,實現多元之後的穩定生活。有所不同的是:政治家可能比較現實,他們急於解決眼前問題,所以往往在多元中擇一,或者達成某種妥協,形成“臨時性共識”;而政治哲學家往往比較理想,他們憧憬著永世穩定。所以,羅爾斯多次明確指出他所說的“重疊共識”不是“臨時共識”,區別之一就是“重疊共識”是以“公共理性”保證的穩定共識。①

序言

由於全球化引起的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的激盪,以及國內改革開放30年帶來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使得社會價值觀出現了多元化的態勢。我國道德建設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亟待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20世紀末哲學社會科學界就已經圍繞價值多元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學術研討會,近年來學校德育如何適應價值多元化的新形勢,也成了教育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關於探索價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改革問題,現有的研究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是在價值多元化形勢下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探索;二是發揮學校在價值多元社會中的道德重建和價值整合作用的探索;三是培養學生適應價值多元社會的道德創新素質的探索。總的來說,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主要涉及的是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的更新、調整,有關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德育手段、方法、途徑方面的研究有待進行;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探討和觀念更新上,相應的改革實驗尚待開展。
在價值多元化背景下變革學校德育傳統,一直是西方國家(特別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重點研究的課題。價值多元化導致西方世界一度盛行價值相對主義,非但沒有解決價值衝突和社會矛盾,反而加劇了衝突和矛盾。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更多地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如何在教育情境下引導年輕一代學會在多元的世界裡尋求“共享價值”或“普遍價值”。如今,引導學生在多元世界裡“學會共同生活”,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教育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