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金典:33個學子成才路

教子金典:33個學子成才路

《教子金典:33個學子成才路》中33篇對成功父母的專訪,所涉及的家庭各異,父母有別,孩子的習慣、稟賦乃至求學之路也不盡相同,但最終都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理想的大學,並得以繼續向著人生的更高層面進發,可謂殊途同歸。細細想來,在這諸多的不同中,又有著基本的相同,而在親職教育中,能否培養出成功的孩子,關鍵恰不在“不同”,而在於“相同”——即找出成功父母的共同點,將個別上升為一般,由此才能賦予單個的案例以普遍的示範意義。文杰這部書稿的價值正在於此。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子金典:33個學子成才路
  • 類型:家教案例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4063757
  • 品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文杰
  •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子金典:33個學子成才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文杰,資深媒體人,主任編輯。擔任《山東商報》教育版責任編輯員禁獄十餘年才煉府寒。民進濟南市委常委。被多所國小聘為名譽校長和校外輔導員。採訪過無數孩子和家長,傾聽他們的心聲,反映親職教育現實,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和育兒方法。組織過上百場親職教育報告會和多期家長培訓,為家長教育孩子解疑答惑。

圖書目錄

漂洋過海去求學
愛孩子就要讓她獨立——被中美7所重點大學錄取的女孩媽媽談教女
跟孩子“談判”與孩子較量——“倔媽”教女經
家長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未來——一個劍橋女孩的成長之路
教育孩子永遠依靠自己—連雄—女孩從小想上美國名校
跳級的孩子不是優秀生——一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金融碩士的成長
聰明是靠努力得來的——一個美國交換生的成長路
北大清華不是神話
每一道坎坷重鴉棕都是動力:清華女生曾考過43分——一個大學教授的教女心得
在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就孩子——清華男孩媽媽談教子
狀元不是天才是全才——工人媽媽談教子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現代版“孟母三遷”成就北大女孩
沐浴繆斯的光芒
幫助孩子抓住每個機遇——一個播音主持專業大學生的成長路
發現孩子的天分是父母的責任——服裝設計之星的成才路
陪女兒一起“追夢”——“知心姐姐”的教女經
“碩博路”上精進不止
在“玩”中滋養素質——“子承父業”的建築學博士成功路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女博士之母談教女
家風: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一個鄉鎮教師的教女經
靜待花開:教育孩子不可急於求成——一個金融學碩士的家教
愛,但不溺愛;養,但不慣養——“散養”的孩子也成才
教育孩子要用“心”和“智慧”——才女是這樣煉成的
平凡但不平庸
教育孩子要“溫而厲”——一個沒有青春叛逆期的男孩的家教
拇指上的父愛——10萬字簡訊陪兒子走過高中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一個單身母親的教女之道
以身立教讓孩子佩服——一個“以身作則”的父親談教子
在校做個好老師回家才是好媽媽——一個國小老師的教女經
不走尋常路
教孩子“言必信,行必果”——在香港上大學的孩子
教育孩子也是“事業”——十四歲少年大學生的成長路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小“留美生”是如何成棄循煉功的
父母要陪孩子生活和成長——一位教師的育女經
從農村娃到軍校生——一個農民的教子之道
高考路上“異曲同工”
讓孩子永遠有目標——自主招生加10分輕鬆進浙大
讓孩子真心接受父母的觀點——用“高興”來獎勵孩子
熱愛生活是一種能力——一個省級三好生的成長路
教育要善於“發現”和“藉機”——一個北大保送生的父親談教子
後記成功的原因

文摘

著作權頁:
五年級的時候,樹彬的日記常常寫到1000多字;國中時,他的作文寫得又快又好,常常作為班裡的範文,被老師在全班宣讀;到高中時,寫的隨筆精彩到老師看完後,批語往往比他的文章還長。徐軍說,這既得益於孩子從小的大量閱讀,也歸功於他堅持寫日記十幾年。
樹彬上學的第一天,徐軍給他買來一個精緻的筆記本,讓他記下自己每天聽到、看到、想到的事情。要求是“寫一句話”。有些字樹彬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寫得不規範,徐軍也不要求,樹彬寫下的往往是:我今天又上學了,我今天見到誰了,我今天吃了什麼了。“不管寫的是什麼,只要寫上日期,下面有字即可”這是徐軍的底線。到了二年級,一句話的要求成項講尋了“寫50個字”,三年級是“寫100字”。幾年下來,寫日記成了樹彬每天的“必修課”,到了四年級的時候,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不寫,無論節假日還是除夕夜,都要寫,不寫日記,就睡不著覺。“對那么小的孩子來說,寫的好不好不是主要的,關鍵是先建立起寫日記的習慣。如果要求太高,會打擊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儘管樹彬寫的日記有很多錯字,有時語句也不通順,我從來不批評、不指責,只表揚,家長在培養孩子好習慣時,要抓大放小,欲精匙愚多速則不達。”徐軍說。
教孩子“言必信,行必果”——在香港上大學的孩子
教育孩子也是“事業”——十四歲少年大學生的成長路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小“留美生”是如何成功的
父母要陪孩子生活和成長——一位教師的育女經
從農村娃到軍校生——一個農民的教子之道
高考路上“異曲同工”
讓孩子永遠有目標——自主招生加10分輕鬆進浙大
讓孩子真心接受父母的觀點——用“高興”來獎勵孩子
熱愛生活是一種能力——一個省級三好生的成長路
教育要善於“發現”和“藉機”——一個北大保送生的父親談教子
後記成功的原因

文摘

著作權頁:
五年級的時候,樹彬的日記常常寫到1000多字;國中時,他的作文寫得又快又好,常常作為班裡的範文,被老師在全班宣讀;到高中時,寫的隨筆精彩到老師看完後,批語往往比他的文章還長。徐軍說,這既得益於孩子從小的大量閱讀,也歸功於他堅持寫日記十幾年。
樹彬上學的第一天,徐軍給他買來一個精緻的筆記本,讓他記下自己每天聽到、看到、想到的事情。要求是“寫一句話”。有些字樹彬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寫得不規範,徐軍也不要求,樹彬寫下的往往是:我今天又上學了,我今天見到誰了,我今天吃了什麼了。“不管寫的是什麼,只要寫上日期,下面有字即可”這是徐軍的底線。到了二年級,一句話的要求成了“寫50個字”,三年級是“寫100字”。幾年下來,寫日記成了樹彬每天的“必修課”,到了四年級的時候,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不寫,無論節假日還是除夕夜,都要寫,不寫日記,就睡不著覺。“對那么小的孩子來說,寫的好不好不是主要的,關鍵是先建立起寫日記的習慣。如果要求太高,會打擊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儘管樹彬寫的日記有很多錯字,有時語句也不通順,我從來不批評、不指責,只表揚,家長在培養孩子好習慣時,要抓大放小,欲速則不達。”徐軍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