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內戰(敘利亞戰爭(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戰爭(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一般指本詞條

敘利亞內戰,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組織IS之間的衝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巴沙爾·阿薩德同意通過和談解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但遭到敘利亞反對派的拒絕。敘利亞反對派發動對敘利亞武裝部隊及親政府的民兵組織的恐怖攻擊,特別是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哈馬等抗議的中心地區。

敘利亞國內衝突一直持續。聯合國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基本介紹

  • 名稱:敘利亞內戰(阿拉伯文:الأزمة السورية)
  • 地點敘利亞
  • 時間:2011年3月15日至今
  • 參戰方敘利亞政府軍、敘利亞反對派、聖戰者
  • 結果:未分勝負
  • 參戰方兵力:敘利亞軍隊:30萬
    敘利亞總安全局:8萬人
    國防民兵:13萬人
    沙比哈:1萬人
    伊朗:1.5萬人
    俄羅斯:5000人
    黎巴嫩真主黨:1-1.5萬人
    伊拉克什葉派武裝:6000人
    伊拉克什葉派民兵:1500人
    敘利亞自由軍:4-6萬
    以自由軍名義作戰的獨立武裝:1萬人
    敘利亞解放軍:2萬
    努拉斯陣線(極端武裝):4—7萬人
    伊斯蘭國:8—10萬人
    庫爾德(羅賈瓦)武裝:6.5萬
  • 傷亡情況:敘利亞軍隊:56,609–91,609政府軍士兵死亡
    伊朗:1500人死亡
    黎巴嫩真主黨:1400人死亡
    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至少250人死亡
    俄羅斯:13名士兵陣亡
    敘利亞政府官員:2500人被殺
    敘利亞反對派和示威者:約7-12萬人死亡
    伊斯蘭國:4—5萬人死亡
    土耳其:2名F-4幽靈Ⅱ戰鬥機飛行員死亡
    庫爾德(羅賈瓦)武裝:3,182人死亡
    約旦:1名F-16戰鬥機飛行員死亡
    平民:10到16萬
  • 主要指揮官巴沙爾·阿薩德馬希爾·阿薩德穆瓦茲·哈提卜、哈桑·蘇海爾
  • 英文名稱:Syrian Civil War
戰爭背景,交戰各方,綜述,敘政府軍,反政府武裝,極端組織,其他武裝,戰爭過程,傷亡損失,民生損失,人員傷亡,難民問題,國際反應,戰爭影響,

戰爭背景

20世紀之前50年間,敘利亞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組成部分。一戰後,敘利亞現代國家誕生,但法國殖民當局設法將敘分成6個獨立國,因遭當地人強烈反對而未得逞。二戰前夕,法國從敘利亞版圖上割走兩塊土地,即黎巴嫩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1946年,敘利亞宣告獨立,但國外各股勢力紛紛施加影響。1958-1961年,埃及一度與敘利亞合併建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3年,“復興黨”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執政,僅將敘利亞視為“復興黨”和阿拉伯民族的“地區統帥”。直到哈菲茲·阿薩德統治晚期,特別是其子巴沙爾·阿薩德執政時期,敘利亞才開始通過教科書、國家電視台和其他媒體塑造國家認同。
敘利亞社會在長期多元的族群構成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與宗教模式,但隨著危機爆發並深化。阿拉維派源於公元9-10世紀的敘利亞,屬什葉派分支,人口不到300萬人口,主要分布在敘利亞拉塔基亞塔爾圖斯向北進入土耳其哈塔伊省、向南進入黎巴嫩巴布的地區。敘利亞阿拉維派主要離群索居在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山丘上,阿拉維派意即“阿里的追隨者”,他們堅信什葉派創始人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權力的繼承人,遵循什葉派“塔基亞”傳統,即為了免受迫害,“隱遁自己的信仰”。阿拉維派除紀念開齋節宰牲節及與什葉派共同慶祝的節日外,還將基督教聖誕節復活節等作為自己的節日,在祈禱時進聖餐、飲聖酒,因此被遜尼派視為“異教徒”而遭迫害。
敘利亞立國後,阿拉維派得以專權,遜尼派遭到清洗和鎮壓。法國殖民當局建立敘利亞國防軍,大量阿拉維派大批從軍。當新敘利亞重建軍隊時,阿拉維派大量從戎,在軍官團人數較多,並從1960年代起在敘政治中獨占鰲頭。1963年,“復興黨”發動軍事政變的許多成員大都來自阿拉維派,遜尼派黨員開始遭到清洗。1970年哈菲茲·阿薩德德上台掌權時,敘政府高層人員已然全為阿拉維派。經過約30年的發展,阿拉維派已成為敘權貴階層。此外,1976年敘大舉介入黎巴嫩內戰,支援幾乎被遜尼派軍隊打敗的黎巴嫩基督徒。隨後,在以遜尼派為主的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煽動下,敘利亞爆發長達六年之久的內戰。1980年7月7日,阿薩德政府發布第49號法案,將加入穆兄會定為死罪。1982年,哈菲茲·阿薩德一舉將穆斯林兄弟會打入地下,並造成上萬名民眾罹難,部分城區和眾多清真寺被夷為平地。
1970年11月,阿薩德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自任政府總理兼國防部長,次年當選總統。阿薩德通過政治體制重建,依靠經濟調整擴大統治基礎,然而從1980年代開始,敘利亞對黎巴嫩軍事干涉以及謀求與以色列軍事戰略平衡,軍費開支大幅增加,“1984年國防開支比1978年增加了3倍,占1984年敘利亞經常性開支預算的56%和全部政府預算的30%”。1990年至1994年,敘利亞國防開支占政府總開支的54.5%,是中東國家國防開支之最。龐大的軍事開支不僅擠占經濟建設資金,加劇財政赤字,同時使國家債台高築,外匯儲備告罄。由於政府重點發展工業戰略以及嚴重的旱災等自然災害,農業部門發展遲緩、農民歉收,無力滿足人口增長與工業發展的需求,國家不得不耗費本已十分短缺的外匯來購買食品。工業領域也不容樂觀,儘管阿薩德放寬了對私營經濟的限制,國營經濟比重依然居主導地位,政府對國有部門統管過死,管理不善導致工業企業效益低下。因此,巨觀經濟全面惡化,“經濟衰退已成定局,連續八年國家財政預算赤字猛增。官方估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自1982年至1987年下降15%,生活水平指數災難性地下降了37%”。
2011年11月,大馬士革居民27日在一處加油站排隊購買罐裝燃氣2011年11月,大馬士革居民27日在一處加油站排隊購買罐裝燃氣
嚴峻的經濟形勢導致社會問題凸顯。高出生率、高失業率以及高貧困率已成為普遍現象。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使工人以及中下層政府雇員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他們無力應對不斷攀升的物價所帶來的生活負擔。越來越多的失業農民移居城市,但他們卻處於貧困的邊緣,生活條件惡劣,又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1965—1980年間,大馬士革人口翻了一倍,從678000增長到1327000人。城市人口激增導致首都有增無減的住房危機。飛速城市化遍及全國,1960年只有總人口的37.5%居住在城市,到1980年代初期已經超過一半,城市化將來自農村的貧困人口集中在一個區域,更加劇了貧困。嚴重的貧富分化導致人們的政治認同危機。”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基礎服務和教育、就業等機會,生活日益艱難。在產油區的哈塞克省,石油公司等工作大多落入阿拉維派手中。遭受旱災的民眾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在2011年3月抗議運動爆發後紛紛投身反政府武裝。
2000年,巴沙爾上台後,向大農場主實行優惠開放政策,大批購買土地、打井取水,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2006-2011年,敘約60%的土地遭受嚴重乾旱,80萬農牧民生計無著。2005年,巴沙爾提出建立 “社會的市場經濟”,即在保持一定程度的國有經濟部門的同時,擴大私營經濟的比重,放鬆對外資和金融業的管制,這些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敘利亞的經濟發展,但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與巴沙爾政權有著密切聯繫的阿拉維派的大商人和官僚,他們壟斷了國家主要的私有經濟部門,形成官僚資本。改革造成嚴重的貧富分化和貪污腐敗。與此同時,由於遭受西方國家經濟制裁,敘利亞開始引進海灣國家的資本以推動經濟發展,但這些資本大多流向敘利亞的服務業和房地產業。隨著20世紀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步入勞動力市場,敘利亞青年失業率非常高。2011年敘利亞失業率為30%,其中男、女青年的失業率分別高達67%和53%,大學畢業生通常在畢業4年後才能找到第一份工作。與此同時,敘利亞政府卻大量削減對教育、住房、醫療、食品、燃油和養老等公共部門的投入,導致社會下層的生活水平下降。
敘利亞處於中東地區的中心地帶,其地區地位和作用較為敏感和特殊。美國政府認為伊朗敘利亞黎巴嫩軸心(什葉派之弧)一直是中東地區反對美國以色列的堡壘,敘利亞是該軸心的中樞,同時認為敘利亞長期支持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被視為伊朗向阿拉伯世界擴張和染指巴以問題最重要的戰略依託;“9·11”事件以後,美國將敘利亞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黑名單。因敘利亞在伊拉克戰爭以來對美的強硬立場,美將其視為地區為數不多的強硬反美政權。在埃及約旦先後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定後,敘利亞是仍與以色列維持戰爭狀態的阿拉伯國家,除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外,幾乎所有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總部長期設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同時敘利亞也是對黎巴嫩政局影響最大的外部勢力之一。
2011年3月,敘利亞南部邊境城市德拉爆發反政府示威遊行,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並造成人員傷亡,在敘境內其他地區引發連鎖反應。巴沙爾因消極回應反對派改革呼聲而錯失對話良機,導致對立情緒被充分激化,敘利亞危機由此爆發。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主導的阿盟介入敘利亞危機後,敘形勢迅速惡化。
2012年7月18日,敘利亞政府軍在大馬士革米丹區與反對派武裝作戰2012年7月18日,敘利亞政府軍在大馬士革米丹區與反對派武裝作戰
2011年8月中旬,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表示,巴沙爾應該下台。9月末10月初,美力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敘政府鎮壓民眾並對敘實施經濟制裁決議。10月24日,美宣布召回駐敘大使。2012年8月18日,歐巴馬宣布,“巴沙爾下台的時間已到”,改變敘政權將是美敘利亞政策的頭等大事,美國中情局特工並開始在土耳其南部開展秘密活動,以便決定向敘哪些反對派勢力提供武器等。截至2013年3月初,美向敘提供了3.65億美元人道主義援助。2月28日,美宣布額外追加6000萬美元,幫助敘反對派在其控制區提供下水道設施、教育、安全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同時向“敘利亞自由軍”提供食品和藥品援助。同時,歐盟同意英國建議,向敘反對派提供車輛等非致命性裝備。法國外長稱,“如果我們想改變政權,就必須支持反對派,我們必須推動局勢變化”。4月21日,在歐洲、中東10國外長舉行的伊斯坦堡會議上,美國務卿克里宣布,在新一輪援助中,美將對敘反對派的援助款翻番達1.23億美元,並將向“全國聯盟”最高軍事委員會提供額外的“非致命性”裝備如裝甲車、夜視鏡等。截至2013年4月,美向敘反政府勢力提供的“非致命性”援助已達2.5億美元。
敘利亞周邊局勢一覽:兩大對立陣營力量懸殊敘利亞周邊局勢一覽:兩大對立陣營力量懸殊
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敘利亞與沙特在地區問題的分歧日益擴大,同時也是同伊朗關係最緊密的阿拉伯國家;因庫爾德問題、幼發拉底河水源分配問題等土耳其敘利亞時有小摩擦,隨著入歐努力受挫,土耳其將其戰略中心東移,試圖回到中東地區,擴大地區影響力。地區國家尤其是沙特和卡達對敘利亞與伊朗的結盟關係感到糾結,沙特已將扼制伊朗勢力擴張視為其安全和外交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後,沙特克羅地亞大批採購前南斯拉夫制無后座力炮、手榴彈、機槍、迫擊炮、打坦克和裝甲車的火箭彈等武器,以及烏克蘭制步槍子彈、瑞士制手榴彈、比利時制步槍,運抵敘反政府勢力手中。土耳其2011年8月起從巴沙爾政權的友好鄰邦變身為主要對手,支持敘穆斯林兄弟會等反對派,並向遜尼派反政府武裝提供庇護、武器和培訓,甚至默許“聖戰”勢力流竄到土耳其。

交戰各方

綜述

自2011年3月敘利亞危機爆發後,在地區大國以及以大國的干預下,敘利亞局勢從示威遊行到武裝衝突,從“敘利亞自由軍”出現到“伊斯蘭國”異軍突起,並最終形成敘政府軍、反對派武裝、極端組織武裝等多方混戰、搶占山頭的局面。
敘利亞內戰形勢圖(2018年3月22日)敘利亞內戰形勢圖(2018年3月22日)
截至2018年3月22日的敘利亞內戰形勢圖。圖中右下色塊說明文字,自上而下分別為:俄羅斯-伊朗-阿薩德政權控制區、黎巴嫩真主黨控制區、反對派/基地組織侵入區、“伊斯蘭國”控制區、敘利亞庫德人控制區、土耳其/反對派控制區。該圖未描述基地組織對敘利亞西部的控制。

敘政府軍

敘利亞政府軍除了獲得黎巴嫩真主黨的武裝支持外,得到俄羅斯的空軍支援,國內民兵組織沙比哈及基督徒庫德人德魯茲人等少數族群及小部分遜尼派資產階級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土耳其人民解放黨/陣線、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司令部等也對敘利亞政府軍提供了支持。
戰爭初期,敘政府軍四面受敵,節節敗退,首都大馬士革一度岌岌可危。巴沙爾政權實際控制的區域一度僅占敘國土面積的20%左右,主要包括以首都大馬士革至霍姆斯市公路為軸的中部地區以及拉塔基亞省沿海地區。隨著戰事發展,被視為巴沙爾政權大後方的拉塔基亞省也一度戰事告急。
隨著2015年9月底俄羅斯的軍事介入,戰事發生“轉機”。在俄空軍支援下,敘政府軍轉守為攻。

反政府武裝

敘反政府武裝一方,構成比較複雜,既有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區和西方國家支持的遜尼派武裝,也有反對巴沙爾又與土耳其積怨很深、同時獲得美國等支持的庫德人武裝。這些武裝主要集中在敘北部、東部等地區,相互交織。
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態勢圖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態勢圖
敘內戰後,出現四大反對派組織-武裝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FSA,2011年8月成立)、海外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委員會”(SNC,2011年10月成立)、國內傳統反對派“民族協調機構”(NCB,2011年9月成立)、國內新興反對派網路“地方合作委員會”(LCC)。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壓力下,2012年11月11日,反對派陣營成立最高領導機構“敘利亞革命與反對派力量全國聯盟”,以便整合敘境內外的反對勢力;2013年3月19日推選在敘出生的美國公民格桑·希托出任敘臨時政府總理。
敘反政府武裝主要包括:
1,“敘利亞自由軍”:2011年8月成立,戰爭初期,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一度控制了敘北部阿勒頗省伊德利卜省土耳其接壤的大部分農村地區,2012年12月,自由軍領導層經整合組建最高軍事指揮部,選出30人組成管理委員會,分別代表敘北、中、東、南、霍姆斯五大戰區,以加強各反對派武裝間的協同作戰;同時,推舉世俗派人士薩利姆·伊德里斯為自由軍總司令,另設多名戰區司令,但只負責聯絡協調、爭取外援,不參與指揮作戰。2013年底因內訌和受其他武裝派別的擠壓,在戰場中日漸式微,美國已暫停對其援助,但仍得到沙特等國支持。
2,敘利亞“伊斯蘭陣線”(SIF):是敘反對派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同時與“伊斯蘭國”互為敵對關係。它由“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伊斯蘭軍”、“統一旅”和“庫爾德伊斯蘭陣線”等7個伊斯蘭武裝派別於2013年11月聯合建立,在戰場上與敘政府軍互有輸贏。該組織中的多個軍事組織因為其濃厚的宗教色彩而引起西方國家的猜忌。其中沙特支援伊斯蘭軍,卡達扶持統一旅,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資助伊陣多支武裝。同時,多家中東民間基金會以“人道主義援助”之名向伊陣提供資金。卡達慈善會、土耳其人道救援基金會、土耳其紅新月會等機構均曾向其捐款、捐物,另有大批海灣富商通過科威特基金會網路向其提供巨額資金。
3,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活躍在庫德人聚居的敘北部地區,獲得美國等支持,主要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作戰,並在敘長期混戰中占領了敘北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大片地區。但土耳其政府視其為庫爾德工人黨的分支,並不斷對其據點實施炮擊。
4,庫爾德武裝:2012年夏,敘庫德族組建人民防衛軍(Popular Protection Units)。2013年3月底,防衛軍同意與其他敘反對派武裝共管敘北部、東北部,成為抵禦極端組織的重要力量。據統計,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的9個月中,人民防衛軍98%的戰役均為與“伊斯蘭國”交手。
5,聖戰軍(Jaish al-Mujahedeen):聖戰軍2014年1月成立,主要包括阿勒頗西郊的8支地方性武裝,目的是抵禦“伊斯蘭國”,力爭保住土耳其通往阿勒頗的交通要道。其領導層均為在阿勒頗郊區長期作戰的自由軍基層幹部,無特定意識形態。
6,沙姆軍團(The Sham Legion)2013年底,19支活躍在霍姆斯、哈馬、伊德利卜三省的敘反對派武裝組織宣布組建沙姆軍團,其領導人為霍姆斯基層軍官孟德爾·薩拉斯。該組織得到境外敘穆兄會勢力資助,奉行“溫和伊斯蘭”路線,反對極端主義。
7,沙姆戰士聯盟2014年2月,大馬士革周邊作戰的5支中型地方武裝組織宣布組建沙姆戰士聯盟(Ajnad al-Sham),自稱下轄53支戰鬥小組,共有士兵1.5萬人。其活動區域包括大馬士革東郊古塔地區、敘南部德拉省和北部伊德利卜省,與伊陣爭奪地盤、影響力。
此外,敘利亞國內還存在敘利亞(伊斯蘭)解放陣線(SLF)、敘利亞人民支持陣線(JN)等反政府武裝。

極端組織

1,“支持陣線”:敘內戰爆發後,該組織和“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在伊敘邊境地區來往密切,並與敘境內的其他反對派武裝控制了部分靠近土耳其的敘利亞地區。2015年3月,該組織又與其他激進反對派武裝組成“征服軍”,隨後連續攻占伊德利卜省大部分地區,並不斷向西滲透,一度控制拉塔基亞省東部和北部局部地區。
2,“伊斯蘭國”:該組織在敘利亞境內主要以敘北部拉卡省首府拉卡為大本營,控制了敘北部和東部一些地區,最大勢力範圍北達敘土邊境、南至霍姆斯省東部地區,西到阿勒頗省、向東直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014年2月, “基地”組織頭目扎瓦希里宣布將該組織“除名”。2014年,該組織正式宣布“建國”,與“基地”組織斷絕關係,並將敘利亞城市拉卡定為“首都”。此後,“伊斯蘭國”迅速擴張,控制了伊拉克西北部和敘利亞東北部的大片地區,為了打擊“伊斯蘭國”,自2014年起,各國陸續介入,在敘利亞伊拉克境內實施軍事行動。在多國軍事力量的打擊下,“伊斯蘭國”的實際控制範圍、招募到的人員和資金不斷收縮。

其他武裝

  • 伊朗
2011年3月,敘爆發內戰後,伊朗迅即派出數千名伊斯蘭革命衛隊戰士赴敘參戰,向巴沙爾政權提供財政援助、外交支持、反游擊戰和騷亂控制培訓及武器裝備。2013年,伊朗加大對敘支持力度,約有數百名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戰士直接參加敘內戰。5月,“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下令伊朗炮兵和裝甲部隊指揮官援助巴沙爾政權,還下令兩支伊朗訓練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投入敘戰場。此外,伊朗在境內大力培訓數千名“沙比哈”成員。
2017年,伊朗有超過10000名伊朗戰鬥人員被部署在敘利亞。伊朗官方稱在敘利亞戰事戰死的伊朗人超過1000人。同屬什葉派的伊拉克部隊,以及1000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也在伊朗的指揮下參加了敘利亞內戰。
  • 黎巴嫩
2011年3月,敘爆發抗議活動後,“真主黨”派出數千名戰士赴戰。
  • 美國
敘利亞危機爆發後,美國開始針對敘利亞調整兵力部署。截至2016年12月上旬,美國向敘利亞增派包括特種部隊、排雷專家和軍事顧問在內的200名士兵,同已在敘利亞的300名美軍士兵共同協助當地的庫爾德武裝發動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美軍在庫爾德控制的敘利亞北部地區廣泛部署,分布於幾座軍事基地中。
美國、英國和法國14日對敘發動飛彈襲擊美國、英國和法國14日對敘發動飛彈襲擊
2017年4月,美國以化武襲擊為藉口向敘利亞一空軍基地發射50多枚巡航飛彈。
2018年4月13日晚,美英法三國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實施“精確打擊”,對大馬士革和城外目標發射了約110枚飛彈。
2018年9月8日,《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國務院高官的話稱,不久前宣稱打算從敘利亞撤軍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了敘利亞新戰略,將美國駐敘境內美軍的停留期限無限延長。
  • 俄羅斯
敘利亞危機爆發後,由11艘戰艦組成的俄海軍編隊進入地中海。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宣布派兵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普京在2016年競選時曾提到,當時約有4300名俄羅斯軍人在敘利亞。2017年12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撤走俄羅斯駐敘利亞部隊,後簽署法律,批准俄敘兩國擴建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的協定,並在塔爾圖斯和赫邁米姆空軍基地組建常駐部隊。
  • 土耳其
2017年10月8日,土耳其跨境向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目標發射炮彈,同時大批軍車在土敘邊境地區集結。2018年1月18日,土耳其軍隊越過土敘邊界進入敘利亞境內,在阿夫林地區發動代號為“橄欖枝”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目的是把“人民保護部隊”趕出該地區。3月18日,土耳其軍隊控制庫爾德據點阿夫林。
  • 歐盟
敘利亞危機爆發後,法國表示已組建一支獨立的攜帶巡航飛彈的戰鬥機小隊,同美國戰機一併集結於阿聯的空軍基地,保羅號海軍護衛艦也向東地中海駛去。英國則向其位於賽普勒斯的皇家空軍基地派駐6架颱風戰鬥機。2018年4月14日,法國空軍參加了空襲敘利亞的行動,數架“陣風”戰鬥機向敘利亞境內目標發射了數十枚“風暴陰影”巡航飛彈。

戰爭過程

敘利亞內戰以2014年9月為界,分為兩個階段: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歐盟及其成員國與美國的目標是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政府;2014年9月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包括歐盟國家)則將消滅“伊斯蘭國”作為核心目標,同時也沒有完全放棄讓阿薩德下台的原目標。
時間備註
2011年3月
學生塗鴉反政府內容被逮捕引發騷亂;
2011年4月
21日,阿薩德發布命令,結束實施緊急狀態法,廢除國家安全法庭,允許公民和平示威;但事態並未得到緩和,22日,敘利亞67多個省市爆發了全面的示威抗議活動,並與敘安全人員發生槍戰;
2011年5月
20日,遊行民眾遭槍擊17人死亡;
2011年6月
30日,敘利亞境內外多個反對黨和部分反對派獨立人士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宣布組成“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以統一反對派的立場;
2011年7月
31日,軍隊與武裝分子槍戰;
2011年8月
前敘政府軍上校利亞德·阿薩德率一批倒戈軍官在土耳其宣布成立自由軍;2日,義大利召回駐敘利亞大使;4日,敘總統頒布法令允許多黨制;
2011年9月
10日,歐盟對敘實行懲罰性石油禁運;15日,敘反對派成立全國委員會;
2011年10月
24日,美國宣布撤回駐敘大使;
2011年11月
16日,阿盟中止敘利亞成員國資格;26日,阿盟決定經濟制裁敘利亞;
2011年12月
19日,敘簽允許阿盟派觀察團協定;27日,阿盟觀察團抵達敘利亞;
2012年1月
28日,阿盟暫時中止觀察團行動;
2012年2月
6日,美國關閉駐敘利亞使館;28日,敘利亞頒新憲法;
2012年3月
17日,敘5個反對派團體結成新聯盟;21日,安理會通過敘問題的主席聲明;27日,敘利亞接受和平建議;
2012年5月
多國驅逐敘利亞外交官,25日,霍姆斯省胡拉鎮發生了針對平民的胡拉大屠殺;
2012年6月6日
6日,哈馬省艾庫貝爾發生了艾庫貝爾大屠殺;
2012年7月
敘利亞政府正副防長身亡;
2012年8月
敘利亞前總理叛逃加入反對派;
2013年1月
6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向全國發表長約一個小時的電視直播演講,呼籲敘國內衝突各方實施停火,倡議舉行全國對話大會,制定一部國民憲章,並就憲章舉行全民公投;
2013年2月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
2013年3月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分子扣押20多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同時敘利亞戰場出現毒氣攻擊;
2013年4月
英美指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敘利亞部長批英美指責系“無恥謊言”;
2013年8月
敘利亞發生嚴重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造成1429人死亡;
2013年9月
聯合國派出專家赴敘利亞調查毒氣事件,美參議院外交委授權軍事打擊敘利亞,美參議院外交委授權軍事打擊敘利亞,敘利亞政府同意交出化武,歐巴馬同意敘化武換和平;
2015年1月
23日,敘利亞大馬士革郊區,當地協調委員會稱敘利亞政府軍在民眾參加完周五祈禱後空襲當地,造成至少35名平民死亡;
2015年9月
30日,俄上院批准普京對敘利亞空襲打擊IS武裝;
2015年11月
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授權“有能力的會員國”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打擊IS的恐怖主義行為;24日,俄羅斯一架參加敘利亞空襲的蘇—24戰機在土敘邊境被土耳其擊落,土耳其總統稱飛機侵犯了土耳其領空,俄國防部則表示戰鬥機並沒有侵犯土耳其領空;
2016年3月
敘利亞政府軍收復被極端武裝伊斯蘭國占領的巴爾米拉古城
2016年8月
土耳其對敘利亞北部發動“幼發拉底盾牌”軍事行動,支持土庫曼武裝和“敘利亞自由軍”收復被“伊斯蘭國”組織控制的邊境城市傑拉卜盧斯,將庫爾德武裝驅逐到幼發拉底河東岸;
2016年12月14日
14日,敘利亞政府軍宣布在盟軍幫助下收復被敘利亞叛軍占領的敘利亞第一大城市阿勒頗;
2017年1月
14日,極端組織向敘利亞東部政府控制的代爾祖爾市發動了近一年來最大規模的襲擊;
2017年3月
敘利亞政府軍重新收復2016年12月11日淪陷極端組織之手的巴爾米拉古城;
2017年4月
敘利亞西北部反對派控制的城鎮疑似毒氣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00人死亡,約400人受傷;
2017年11月
敘利亞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及其盟友武裝當天攻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最後一座主要據點-阿布卡邁勒
2017年12月
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撤走俄羅斯駐敘利亞部隊;12日,“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用汽車炸彈、自殺式襲擊者及自動炸彈裝置在敘利亞東部省份Dair as-Saur攻擊了敘利亞政府軍,敘軍從此地撤軍;
2018年1月
21日,敘利亞政府軍宣布正式收復了位於伊德利卜省東部的阿布杜胡爾空軍基地;
2018年4月
7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古塔地區杜馬鎮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敘利亞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實施精確打擊,英法將共同參與對敘軍事行動;
2018年7月
11日,敘利亞政府軍收復德拉市。

傷亡損失

民生損失

敘利亞政策研究中心2013年數據顯示,敘利亞經濟總共損失484億美元,數額達到2010年敘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81.7%。敘利亞官方統計顯示,全國各省公共和私人建設設施損失達到2萬億敘鎊,在敘利亞最高救援委員會註冊的遭受破壞家庭為62.4萬個,相當於330萬人遭到武裝分子的侵犯。
敘利亞的社會服務等基礎設施也遭受巨大損失。自危機爆發以來至2013年,敘利亞有2326所學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雖已修復300所,但由於安全原因,一些省市的學校仍不能正常上課。北部阿勒頗省學校正常上課率僅為11%。除教育以外,醫院、供水、供電、公共衛生系統等社會服務基礎設施也遭受嚴重破壞,民生損失慘重。
2016年,世界銀行有關中東報告顯示,敘利亞內戰已給敘利亞及其周邊國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埃及土耳其5國不同程度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達350億美元。這些損失不包括敘周邊國家如黎巴嫩、約旦等國為湧入該國難民提供的經濟社會基本服務。同時該報告指出敘利亞境內霍姆斯、阿萊頗等6城市經濟損失達36億至45億美元。僅黎巴嫩每年就需為敘難民的湧入支付高達25億美元的費用。
2013年6月,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於敘利亞戰亂,6處世界遺產(大馬士革古城巴爾米拉古城遺址、布斯拉古城阿勒頗古城、克拉克騎士城堡和薩拉赫丁堡)被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2014年12月23日,聯合國訓練研究所蒐集並分析了敘利亞18個地區的衛星圖片,最終認定24處文物古蹟完全損毀,104處嚴重受損,85處中等程度受損,以及77處可能受損。
帕爾米拉古城中的貝爾神廟於2015年9月份被IS毀掉帕爾米拉古城中的貝爾神廟於2015年9月份被IS毀掉
2015年5月21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占領巴爾米拉後,考古學者哈立德·阿薩德被“伊斯蘭國”斬首,該城羅馬時期的遺蹟巴爾夏明神廟於8月23日被IS組織炸毀,隨後貝爾神廟亦肆破壞。同時伊斯蘭國等武裝組織通過在黑市走私和倒賣小型文物來籌集軍費,伊斯蘭國洗劫並摧毀了位於伊拉克摩蘇爾市東南尼姆魯德古城遺址。敘利亞考古學保護協會數據稱,敘利亞境內有900個古遺址遭洗劫或破壞,另有300個古遺址遭損毀。2018年1月28日,敘利亞文物管理總局發表聲明說,土耳其軍隊近日在敘利亞北部阿夫林地區的軍事行動破壞了當地多處考古遺址,其中包括重要古蹟艾因達拉神廟。
敘利亞內戰敘利亞內戰

人員傷亡

  • 平民
根據敘利亞人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3月15日到2015年6月8日,已確認造成230618人死亡。多方公布的數字從110472多到162402不等。下面列表中除了敘人權組織N.O.H.R.S.不統計當局士兵的死亡數字外,其他組織統計的對象都包括平民、變節軍和政府軍在內:
公布的組織死亡人數統計日期
敘利亞保衛人權同盟
3482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10月24日
敘利亞全國人權組織(N.O.H.R.S.)
4500平民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11月18日
Avaaz
9000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2月23日
敘利亞政府
10475-10721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6月23日
地方協調委員會
28000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10月1日
聯合國
19.1369萬人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4年8月22日
敘利亞人權觀察
超過76000人死亡
2014年全年
暴力記錄中心(VDC)
110472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4年5月18日
  • 士兵
以下列表中,敘利亞人權觀察、敘利亞政府以及暴力記錄中心(V.D.C.)公布的數字包括政府軍與反抗軍在內,聯合國的數字只是政府軍的死亡人數,而syrianshuhada.com 則只統計反抗軍的死亡人數。
公布方死亡數字統計日期
敘利亞人權觀察
3779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5月25日
聯合國
1345政府軍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2月28日
syrianshuhada.com
1151反抗軍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4月23日
敘利亞政府
4516-6668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5月24日
暴力記錄中心
1847死亡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3月15日

難民問題

  • 綜述
2017年2月,敘利亞已有46.5萬人因之喪生,四分之三的敘利亞人(約1350萬)需要人道主義援助,500萬敘利亞人出逃淪為難民,進而引發了歐洲難民危機
年份日期備註
2012年
3月4日
2000名逃入黎巴嫩
3月7日
2000名逃入黎巴嫩北部(聯合國難民署),至少3000名逃入黎巴嫩(黎巴嫩官員)
4月6日
數千人逃入土耳其
7月8日
超過3萬人,其中1.7萬多人被安置在黎北部地區,8000多人被安置在黎東部的貝卡谷地(聯合國難民署)
7月17日
近1300名敘利亞難民逃到土耳其,土耳其已在與敘利亞邊界開設了9個難民營,共接納了4.3萬名難民
7月20日
48小時裡,有近3萬名敘利亞人跨越邊境、進入鄰國黎巴嫩避難,敘利亞境內有超過8.8萬名伊拉克難民(主要聚集在大馬士革周邊地區)
7月底
20萬人逃離了阿勒頗,14.2萬敘難民進入了約旦
8月29日
截至該日,全球登記的敘難民總數為22萬8976人,其中約旦有7萬2400人,黎巴嫩有5萬7480人,伊拉克有1萬8600人,土耳其有8萬零410人。而瑞典是接納敘難民最多的歐洲國家,自2012年1月以來共接納了2911名敘難民
2013年
3月6日
逃到鄰國尋求庇護的已達100萬人,其中一半為孩童(聯合國難民署)
2014年
8月29日
從敘利亞逃往鄰國的難民數量已超過300萬人(聯合國)
2017年
4月1日
流亡海外敘利亞難民人數達485萬。土耳其接收近300萬人。黎巴嫩境內有超過100萬敘利亞難民,約旦境內有65.7萬敘利亞難民。流亡海外的約48.85萬人住在難民營中。敘內有630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難民署)
11月16日
約有330萬敘利亞難民居住在土耳其,其中包括97.6萬學齡兒童。(土耳其外交部)
12月18日
自2014年以來,黎巴嫩境內的敘利亞難民人數首次降至100萬以下。截至11月底,黎巴嫩登記的敘利亞難民數量減少至約99.8萬人。2011年至開始,4.9萬名敘利亞難民在聯合國組織下離開黎巴嫩,重新落戶至美國、瑞典和法國。(聯合國難民署)
2018年
1月11日
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共有540萬人逃往周邊國家淪為難民,其中100多萬人逃往黎巴嫩,在身處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中,58%的難民家庭生活極度貧困,每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87美元。另有一部分家庭生活在每人每天3.84美元的一般貧困線以下,使貧困人口超過難民總數的3/4
(聯合國難民署)
4月14日
敘利亞首都近郊和土耳其邊境已經聚集了70多萬難民(聯合國人道協調廳)
  • 人道救援
2012年6月28日,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決定,將援助敘利亞難民所需的資金總額上調至1.93億美元(2012年3月份的募捐呼籲為8410萬美元)。9月7日,聯合國人道機構將援助敘利亞難民的資金需求增至3.47億美元,人道行動包括在敘開展的57個援助項目,包括糧食、醫療、水和環衛服務、教育等10個領域。12月19日,聯合國計畫籌資15億美元向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其中5.19億美元用於向敘利亞國內受衝突影響的民眾提供幫助,另外10億美元用於鄰近國家的敘利亞難民安置。
2013年1月,敘利亞問題國際捐助會議籌集到大約10億美元。
2014年1月,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第二次認捐大會各國承諾捐助24億美元。
2015年3月31日,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第三次認捐大會共獲得38億美元的捐助承諾。
2016年,紅十字會在前三個月向260萬敘利亞人提供了糧食援助,比2015年第一季度增加了60%。
2017年4月5日,在敘利亞問題布魯塞爾會議上,與會者同意2017年提供60億美元援助,支持相關重建、發展和人道主義工作。
時間捐助方捐助金額備註
2012年3月
美國
1200多萬美元(敘利亞)
人道主義援助
2012年4月
中國
200萬美元(紅十字會)
敘利亞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2012年6月
歐盟
4億歐元(敘利亞)
人道主義援助和支持
2012年8月
英國
4270萬美元的基礎上追加470萬美元
人道主義援助
法國
2500萬美元的基礎上提供627萬美元
2012年9月
歐盟
追加5000萬歐元(敘利亞)
人道主義援助
俄羅斯
40噸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人道主義援助
2013年1月
美國
1000萬美元(敘利亞)
---
2013年4月
科威特
2億7500萬美元(難民署1億1000萬;糧食計畫署4000萬;兒基會5300萬;世界衛生組織3500萬)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2013年5月
美國
1億美元(敘利亞)
---
歐盟
6500萬歐元(敘利亞)
人道主義援助
2013年8月
俄羅斯
20噸救援物資(敘利亞拉塔基亞)
---
130萬美元
人道主義援助
2014年1月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第二次認捐大會
韓國
500萬美元(敘利亞)
人道主義援助
科威特
5億美元
人道主義援助
2014年4月
俄羅斯
30噸人道主義援助,敘回贈20噸橘子
人道主義援助
2014年5月
俄羅斯
2.4億歐元
金融援助用於社會需要
2014年7月
美國
3.78億美元
人道主義援助
2014年9月
韓國
100萬美元(敘利亞)
難民人道主義援助
2014年12月
歐盟
7000萬歐元
敘利亞難民援助
2015年3月
阿聯
1億美元(敘利亞)
----
俄羅斯
20噸救援物資(敘利亞拉塔基亞)
人道主義援助
2015年4月
科威特
5億美元
敘利亞難民
2015年8月
俄羅斯
20噸救援物資(敘利亞拉塔基亞)
人道主義援助
2015年10月
中國
1億元人民幣
敘利亞、約旦、黎巴嫩等國人道主義援助
2015年11月
俄羅斯
10萬噸小麥(敘利亞)
敘利亞人道主義救援
歐盟委員會
6200萬歐元
敘利亞境內因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人道主義援助
2016年9月
中國
100萬美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援助敘利亞難民
200萬美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
150萬美元用於約旦境內的敘難民,由世界糧食計畫署在約具體實施“歡迎餐”、“健康廚房”和“學校營養餐”項目
2017年5月
中國
500噸大米(黎巴嫩)
救助敘利亞難民
2018年2月
中國
2764噸大米(黎巴嫩)、5404噸大米(敘利)
救助敘利亞難民
2018年4月
中國
100萬美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敘利亞辦事處)
---

國際反應

敘當局得到了伊朗俄羅斯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而反對派則獲得了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卡達科威特,及土耳其以色列等非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支持。
  • 反對向敘政府施壓的國家
俄中兩國分別於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和2012年7月19日的安理會上否決了向敘政府施壓的決議草案。
伊朗:伊朗官方起初把示威運動稱為“外國勢力製造的陰謀”,後總統內賈德於2011年10月23日表態強烈批評敘政府針對本國民眾的“殺戮和屠殺”。2014年,伊朗表示支持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
俄羅斯:俄羅斯堅決反對外國干預敘利亞內部事務。
中國:支持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主張敘利亞的內部問題和矛盾應該由敘利亞人民自行解決。2012年,中國為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提出了四點具體倡議。
  • 支持反對派的國家與組織
阿拉伯聯盟歐盟伊斯蘭會議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等伊斯蘭國家,以及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都譴責敘政府的暴力行徑並敦促敘當局進行符合民意的改革。
敘利亞全國委員會在多次舉行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上被部分歐美國家與部分阿拉伯國家承認為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
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以133個國家投票贊成,11個國家投票反對,43個國家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譴責敘利亞政府持續使用武力鎮壓示威民眾的決議。
歐盟:2011年5月份開始對敘採取經濟制裁,2011年8月18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以及歐盟等西方多國領導人發表聲明一致要求巴沙爾下台。2013年,歐盟國家通過了旨在為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的解除禁運決議。2018年4月16日,歐洲聯盟成員國外交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方以政治途徑化解敘利亞危機。歐盟和北約均支持美、法、英三國對敘利亞採取的軍事行動。
阿盟:2011年11月16日開始中止了敘利亞的代表資格;11月27日,阿盟開始經濟制裁敘利亞政府,2012年7月23日,阿盟宣布斷絕與敘利亞當局的一切外交聯繫。2013年9月1日,阿盟敦促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對敘利亞政權採取“威懾”舉動,以應對“大馬士革使用化學武器”。但他們並不一致贊成美國軍事干預的做法。
基地組織:2012年2月12日,基地組織首領艾曼·扎瓦希里發布錄象視頻表示:他譴責阿薩德政府迫害人民,他聲援敘反對派,支持他們推翻阿薩德政權,並且所有的穆斯林都應該支持敘反對派,他呼籲敘利亞人要靠自己而不是藉助西方或阿拉伯國家政府的力量來實現他們的目標。約旦的穆斯林兄弟會呼籲所有穆斯林支持反抗阿薩德政權的聖戰。2月24日,哈馬斯領導人表示他們不再繼續支持敘利亞政府,他們支持武裝反抗敘當局。
2018年4月3日,俄土伊三國總統在安卡拉會面2018年4月3日,俄土伊三國總統在安卡拉會面

戰爭影響

內戰使敘利亞成為中東最血腥疆場,擴大了敘國內種族、教派裂痕,導致“聖戰”勢力坐大,而且外溢難民、教派與民族矛盾、地緣政治角逐、暴力衝突五大問題,使中東局勢愈發動盪。
  • 教派仇殺日益殘忍
從國內層面看,敘利亞日趨“碎片化和激進化”。教派仇殺日益殘忍,在2011年11月,教派仇殺就橫掃敘利亞第三大城市-中部最大的遜尼派聚居地霍姆斯市。聯合國調查團在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敘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的政治變革戰已演變成一場“公開的教派”之戰,“面對威脅,敘利亞境內的種族、宗教少數族裔在衝突中日益選邊站,進一步深化教派分裂”。2013年5月2-4日,在政府控制的、主要居住著阿拉維派和基督徒的塔爾圖斯省兩個遜尼派飛地,先後發生大屠殺事件。
  • “聖戰”勢力日漸坐大
“聖戰”勢力日漸坐大,“聖戰”勢力是敘反政府武裝中攻城掠地的主力。敘“聖戰”勢力一部分是處於地下狀態的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及其子女,該組織1982年被敘軍鎮壓後,某些領導人流亡到倫敦巴黎等地重整組織。此外,美軍入侵伊拉克培養出來的新一代敘利亞遜尼派“聖戰”分子,在2003-2007年間在巴沙爾支持下前往伊拉克同美軍作戰,掌握了城市戰技能後回國捲入內戰。敘“聖戰”勢力另一部分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基地’組織”分支“勝利陣線”。“勝利陣線”旨在建立敘利亞“伊斯蘭國”,美國於2012年12月10日將“勝利陣線”正式列入外國恐怖組織黑名單。“勝利陣線”成為湧入敘境內的外國聖戰者首選組織,吸引了原屬“敘利亞自由軍”的一些反政府勢力。在整個敘利亞鄉村,伊斯蘭分子占居上風。
  • 難民問題外溢
難民外溢,衝擊周邊國家社會穩定。敘利亞有2200萬人口,與黎巴嫩土耳其伊拉克約旦等國接壤。截至2013年5月,敘利亞周邊鄰國登記在冊的敘難民人數已達140萬,收容能力已近極限。黎巴嫩全國人口約400萬,敘難民湧入後使當地人口激增10%,造成當地不少社區人滿為患,工資水平下降,物價上漲,犯罪率上升,當地民眾日益不滿。在土耳其,大量敘難民滯留在土邊界一側,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土民眾開始對政府的對敘政策表示不滿。在約旦,全國人口600萬,卻已接納敘難民50萬,其中55%為18歲以下青少年;敘難民對收容國有限的能源和水資源、社會服務及基礎設施造成巨大壓力,經濟、社會形勢非常嚴峻。
  • 教派衝突外溢
教派衝突外溢,致使鄰國教派緊張關係升溫。在伊拉克,敘內戰激發伊境內掀起新一波暴力浪潮。伊拉克境內遜尼派2012年12月發動抗議活動,2013年4月後已轉向訴諸暴力方式以實現其目標。4月23日,伊拉克安全部隊在基爾庫克北部村莊哈維賈攻打遜尼派抗議者,造成50人喪生,100多人受傷。其他城市遜尼派抗議者領袖宣誓要與哈維賈的同胞共命運,為他們報仇。在巴格達、舍阿卜什葉派居民區,在南部什葉派城市巴斯拉,在巴格達北部的撒瑪拉市和西部的安巴爾省遜尼派聚居區等多個地方,先後發生多起暴力襲擊事件或爆炸事件。在黎巴嫩,“真主黨”直接參加敘內戰,加深了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對立。“真主黨”與參加“敘利亞自由軍”的黎巴嫩遜尼派在敘利亞內戰前線幾乎每日交火,相互殘殺。同時巴沙爾政權在黎的支持者與在黎的反對者之間發生的零星教派衝突此起彼伏。
  • 民族問題外溢
民族問題外溢,庫德人問題複雜化。敘北部的庫德人起初希望置身事外,但也逐漸被拖入內戰。2011年8月,土耳其加入反巴沙爾陣營,向敘反對派提供資助和活動基地。巴沙爾向庫德人、尤其是“庫爾德工人黨”做出讓步:給予庫德人長期被剝奪的國籍並頒發正式身份證等新權益;2012年中,通過談判,敘軍從庫德人聚居區撤出;“庫爾德工人黨”敘利亞分部頭目薩利赫·穆斯林獲準從生活多年的伊拉克坎迪爾山區返敘;“庫爾德工人黨”在敘附屬組織“庫爾德民主聯盟黨”(PYD)獲準自由活動,並招募新人以便向土耳其發動攻勢。由於土耳其支持敘利亞反政府勢力,“庫爾德民主聯盟黨”和巴沙爾政權視土耳其為共同敵人。哈塞克省是敘庫德人的最大聚居區,當地居民接納從其他戰亂地方逃難來的庫德人,在學校里擴大庫爾德語教育,組建庫爾德民兵,與反政府武裝時有衝突。“勝利陣線”成員2012年11月從土耳其越境進入敘城鎮拉斯艾因,襲擊“庫爾德民主聯盟黨”武裝;12月初在拉斯艾因同庫德人發生暴力衝突,縱火焚燒、洗劫庫德人村莊。
  • 地緣政治角逐問題外溢
地緣政治角逐問題外溢,尤其是敘以頻頻交火,國家關係惡化。敘以實際處於交戰狀態。
敘以衝突
時間備註
2013年1月30日
以色列針對從敘利亞至黎巴嫩的一支武器運輸隊發動空中打擊行動
2013年4月12日
敘向以占領的戈蘭高地發射炮彈,以方還擊
2013年5月3日和5日
以色列兩次空襲敘利亞
2013年5月5日
以軍戰機凌晨空襲大馬士革西北郊傑姆拉亞地區的敘利亞軍事科研中心,飛臨大馬士革卡錫恩山區,殺死數十名敘共和國衛隊士兵
2013年5月21日
以軍摧毀一個敘軍陣地,敘軍則攻擊了一輛以色列軍車
2013年7月5日
以軍在敘利亞港口城市拉塔基亞附近發動空襲,目標為敘方反艦飛彈
2013年10月31日
以色列在對敘利亞港市拉塔基亞附近基地發動攻擊
2014年3月19日
以空軍戰機早晨轟炸了敘利亞境內幾個軍事目標
2014年6月22日
敘利亞炮火越過戈蘭高地以敘“邊界”,擊中一輛以方運水車(以色列軍方)
2014年9月23日
在以色列領空用愛國者飛彈擊落了一架敘利亞米格-21戰鬥機(以色列軍方)
2014年12月7日
以色列戰機轟炸了大馬士革機場附近倉庫和大馬士革農村省的迪馬斯鎮(敘利亞外交部)
2014年12月22日
敘政府軍在鄰近戈蘭高地地區擊落一架以色列無人機(敘利亞軍方)
2015年1月19日
一架以色列直升機向敘南部庫奈特拉省發射兩枚火箭彈
2015年8月20日-21日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證實,由於當天遭來自敘利亞火箭彈襲擊的回應,以軍對敘利亞境內的14處目標進行了炮擊和空襲
2015年8月21日
敘利亞媒體報導,一架以色列無人機於早晨空襲了庫奈特拉省,導致5人死亡,以色列對敘戈蘭高地發動空襲,導致1名士兵死亡,另有7名士兵受傷(敘利亞軍方)
2016年7月25日
以色列空軍當天對來自敘利亞的迫擊炮攻擊
2016年9月13日
敘通社報導,以空軍凌晨襲擊庫奈特拉省的一處軍事基地,敘空軍擊落以軍一架戰機
2016年12月7日
敘利亞媒體稱,以色列飛彈襲擊了大馬士革郊區的一個軍事基地
2017年9月7日
敘利亞軍方表示,以色列戰機對敘利亞西部的軍事地點進行了攻擊,導致2名士兵死亡
2017年9月22日
以色列夜間發射兩枚火箭越過敘利亞邊境,對大馬士革機場附近區域實施打擊,敘利亞軍方擊落一架以色列無人機作為回應
2017年10月16日
以色列空軍與敘利亞防空部隊交火,以方摧毀敘利亞一個防空炮兵連,以回應以色列飛機遭到炮擊
2017年11月1日
黎巴嫩安全局表示,以色列戰機從黎巴嫩領空向敘利亞境內目標實施了空襲。敘軍隨後對以色列飛機發射多枚地對空飛彈,敘利亞軍第72師在霍姆斯省對以色列飛機發射了多枚地對空飛彈,作為對空襲的回擊
2017年11月19日
以色列國防軍晚間出動坦克連續發射數枚炮彈,警告性炮擊了位於戈蘭高地的敘利亞政府軍陣地
2017年12月2日
敘利亞官方稱,以色列戰機從黎巴嫩領空向大馬士革西南軍事基地發射5枚空對地飛彈,其中3枚被敘利亞軍方成功攔截
2017年12月4日
以色列向大馬士革市郊發射飛彈
2018年1月9日
以色列對敘境內多處目標發射飛彈
2018年2月10日
上午,以色列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西部目標發射了數枚飛彈,以色列軍方稱,以軍攔截並擊落一架從敘利亞“入侵”以色列領空的“伊朗無人機”,以國防軍隨即採取報復行動,第二次出動戰機,空襲敘利亞防空系統和敘境內的伊朗軍事設施等12個目標,以軍一架F-16戰鬥機遭敘利亞防空火力擊落,在以北部邊境地區墜毀,2名飛行員逃生
2018年4月9日
據敘利亞媒體報導,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一座政府軍空軍基地凌晨遭以軍飛彈襲擊
2018年4月17日
敘利亞國家電視台報導,敘利亞防空系統凌晨回擊了射向敘中部霍姆斯省沙伊拉特軍用機場的多枚飛彈,敘利亞軍方稱襲擊是以色列發起的
  • 暴力事件外溢
敘內戰導致暴力事件外溢,引發土耳其境內爆炸案及經濟下滑,危及土國內穩定與民族和平計畫。2013年5月11日,土南部哈塔伊省雷漢里相隔15分鐘發生兩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50餘人喪生、至少155人受傷。爆炸案在土耳其引發無數抗議活動,示威者指責埃爾多安政府支持敘反政府勢力激發了這類襲擊事件。許多土耳其年輕人襲擊雷漢里的敘難民公寓,在“敘利亞人和土耳其人之間製造麻煩”。土耳其左翼“土耳其人民解放黨/陣線”強烈反對土政府對敘政策,認為其政策服務於美帝國主義的利益,因而發動襲擊行動,如2013年2月2日襲擊美國駐安卡拉大使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