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家、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201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敘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是行為經濟學家、諾獎得主、耶魯學者Robert Shiller(羅伯特·席勒)於2017年首次在論文中提出的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敘事經濟學
  • 外文名:narrative economics
  • 提出者羅伯特·席勒
  • 提出時間:2017年
簡介,兩個基本假設,特點,研究論著,學科評價,

簡介

敘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是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的概念。
“敘事經濟學”把傳統主流經濟學不予關注的“經濟敘事”納入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把“經濟敘事”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心理情感作為影響經濟行為的重要變數,以至於國內某些學者把“敘事經濟學”看作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貢獻。然而,如此高度的評價只有在主流經濟學理論範式之內才是可以成立的,即本質地看來,敘事經濟學只能被看作對既有主流經濟學理論範式的修正與完善,而不是它的顛覆與重構。

兩個基本假設

兩個基本假設:
1. 人的行動不滿足新古典主義的理性假設,也就是說,人並非一定理性。這一認知在最近幾十年的行為經濟學革命中,也有所體現;
2. 經濟波動會受到敘事的影響,也就是說,敘事通過影響人類行為,進而影響經濟。

特點

與奧地利哲學家波普爾的「世界3」理論不無共通之處,敘事經濟學中同樣隱含著三個世界的設定:一個是真實世界,一個是敘事邏輯,一個是人類行為,敘事邏輯是連線前後兩者的橋樑。真實世界和人類行為之間的gap,為敘事邏輯影響現實世界帶來了可能——這是敘事發揮作用的基礎。
在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醫學(敘事醫學)等其他學科中,這種對敘事的研究傳統由來已久;歷史上一系列經濟學事件的U型曲線波動,也說明敘事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

研究論著

敘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 How Stories Go Viral and Drive Major Economic Events),2020年。

學科評價

敘事經濟學把"經濟敘事"納入經濟學的理性分析框架,初步論證了"經濟敘事"及其所引發的心理情感因素與經濟變化之間的雙向因果關係,建構起以流行病學為模板的理論模型及其方法論,在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反思譜系中,敘事經濟學的出場無疑是引人矚目的重大理論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